你咋不上天呢?说说那些向飞机偷师的汽车科技!

作为一个常年在地上跑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汽车上搭载的科技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但仔细一研究才发现,原来那些都是飞机玩剩的?!说起来,汽车工程师心里或许都有一个“上天”梦,向飞机偷师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从自动巡航、碳纤维材料,到涡轮增压、被动安全,简直就差给汽车插俩翅膀了~今天咱就来说说汽车上的哪些科技是向飞机“偷”来的。

——

自动驾驶

Autopilot是指飞机上的“自动驾驶仪”,它会模仿驾驶员的动作驾驶飞机,以防止飞机偏离轨道,数十年来已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但特斯拉在去年借用这一词语,并赋予车辆自动驾驶的功能。由于道路情况的复杂程度之高,自动驾驶并不能像解放飞行员一样解放司机。因此,德国交通部和美国“消费者报告”禁止特斯拉继续使用Autopilot一词。同样地,特斯拉中国将对Autopilot的翻译由“自动驾驶”改为“自动辅助驾驶”,以免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如果说这一借鉴是源于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本人对天空的狂热,一点也不难以理解,因为他可是要移民火星的人。————

涡轮增压

石油危机的爆发,分别让汽车领域发生了两大变化。第一就是涡轮增压技术的产生,第二就是电力、氢燃料等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新能源车。涡轮增压技术最早成名于二战时期的美国空军,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广泛应用到民用车领域。但是第一个将涡轮增压带到汽车上的,号称“贴地飞行”的萨博却几乎销声匿迹了,最终以被北汽收购整车平台,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技术所有权收场。————

氢燃料电池

美国《时代周刊》将氢燃料电池评为21世纪对人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之一。曾经往返于太空和地球之间的“阿波罗”飞船就安装了这种体积小、容量大的装置。电池所产生的水可以作为饮用水,可见这一燃料多么环保。锂电池的寿命会随着使用不断衰减,性能也将不断下降,但氢燃料电池却不会。————

氢燃料电池

但就目前而言,电解水制氢的高耗能、反应过程催化剂金属铂的稀缺,以及氢燃料的安全储存,都是制约氢能源汽车发展的条件。加上燃料补给站数量少之又少。仅有丰田等小范围车企在研究氢燃料,并形成了一定的技术门槛。不过相信随着技术进步,电池成本降低,制氢储氢也将逐渐成熟。————

汽车材料

造车材料呈现了从普通钢铁、高强度钢、铝合金,再到碳纤维的一种发展。而碳纤维因其轻且强大的碰撞吸能力,广泛应用于航空、军备、机器人制造、轻轨交通等领域。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可用作汽车传动轴、板簧、构架和刹车片等制件。————

车身铆接工艺

捷豹路虎率先将航空领域的铆接胶合技术引入汽车制造领域。与传统电焊和单纯的铆接方式相比,通过伺服电机提供动力将铆钉直接压入铆接板材,配合98米的高效结构粘合剂,强度能够增加30%。抛开成本问题,这一技术可以通过自冲铆接机器人来完成,实现100%自动化。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奇瑞捷豹路虎位于常州的全铝车身专制车间。————

汽车安全

汽车并不是越坚固越安全,这是由上世纪中叶一个名叫Béla Barényi的汽车工程师,从事故碰撞中不断总结所得出的结论。只有利用自身材料、结构巧妙将撞击力充分化解吸收,才能保证驾乘人员的生存空间,这就是溃缩吸能结构的原理。航空领域的EMAS技术,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当飞机不能控制自己速度冲出跑道与该部分区域进行接触时,材料通过变形吸收能力,并有效截停飞机。————

溃缩吸能

1959年,奔驰最早将溃缩吸能式设计搭载在W111上,使其成为第一款按照该理念设计的量产车。怀着同样的共识,以及对于被动安全的重视,目前市面上有99%的量产车都具备吸能溃缩的能力。————

汽车制动系统

飞机的起降通常都被视为安全的关键,除了帮助飞机减速的EMAS技术,为了更好的主动控制速度,飞机在制动方面的设置也是非常之全面,由反推系统、减速板和减速伞共同构成。从手控刹车到电子防抱死、制动力分配,从囊式到盘式,从钢刹车盘到碳刹车盘,所有车上的先进刹车系统,基本都可以在更早期的飞机上找到。————

汽车辅助制动系统

集成电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ABS成为安全带之后的标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汽车的ABS(防抱死系统)就是沿袭的飞机上的防拖胎装置。飞机上的应用,最早由法国Automobile 公司与航空界的先驱Gabriel Voisin 共同开发,让飞机在降落时得以拥有接近制动极限的减速性能。以当时的年代,自然不可能有电子传感器与ECU 进行判断,而是采用纯粹的机械构造。测试显示,这套系统会提高30%的制动效果,也降低了轮胎爆胎等情况的发生。————

安全带

1972年,沃尔沃就推出了首个后向式的儿童约束装置,保证在碰撞发生时,保证整个背部能够均匀受力。同时为了能够更广泛地推动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座椅与安全带接口统一的ISOFIX标准应运而生。————

抬头显示

平视显示器(HUD)技术的设计灵感来自二战轰炸机的瞄准镜技术,在1987年Rockwell Collins公司成功开发民用HUD。经过近三十年发展,HUD技术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航空公司的认可。今年,我国民航局将HUD作为重点推进的四大航行新技术之一,加大补助资金,开展HUD补充落实工作。————

抬头显示

平视显示器分为前装和后装。均是利用光学反射的原理,将导航信息、车速、油耗、胎压和标志提示等投影到前挡风玻璃上。————

汽车空气动力学

定风翼是车尾部的一块像是倒装的飞机尾翼。它的主要作用是为车辆提供向下的压力,并有效地减少高速行驶的空气阻力和燃料。这项设计源自飞机尾翼,并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于F1赛车,随着时代的发展,定风翼开始逐渐出现在民用车领域。相比于赛车,改装车上的定风翼更易为我们所见。————

跨界制造飞机

很多人并不清楚北汽在“造飞机”这件事情,直到近日泛太平洋航空的首架P-750飞机在常州复装下线。早在2011年,北汽集团就和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共同组建了一个北京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开始涉足为满足大众消费的通用航空领域,简单来说,就是供应私人飞行业务。作为国内最后一个没有放开发展的大产业,北汽首当其冲在前,通用航空领域或许会成为车企纷纷布局的下一个战场。——

图文来自于科技第六感,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