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景逸“双T”,不撩潘玮柏,聊聊张掖与嘉峪关

西风猎猎,战马嘶鸣,河西走廊驼铃余音传天际。

2000年前,使者张骞踏上西去的探索征程,激情、欲望、喜悦、悲伤便在这里轮回上演。

一代又一代行者经由它穿越时光,在漫漫旅途中坚持梦想与信念,开拓进取,历尽艰险依然生生不息。

2017年10月12日,东风风行举办的“潘玮柏邀你来试驾”——景逸“双T”全国媒体试驾会在张掖丹霞地貌启程,汽车有文化零距离体验全新景逸X5 1.5T和景逸X6的丝路之旅。

说好的,不撩潘玮柏,那就聊聊张掖与嘉峪关。先说说张掖。

你或许参观过很多古寺名刹,但西夏大佛寺带来的感觉却是不同的。

它从西厦王朝走来,藏居于“塞北江南”,免于去面对那慢慢消磨一切的西北漫天的风和苍茫的戈壁荒漠。900年间,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华和衰落,也见证了佛教的东进历程,越发令人感觉到其历史文化意义的厚重,而这份厚重让人只有肃穆的份。

明宣宗朱瞻基有更精准的评价:“甘州,古甘泉之地,居中国西鄙,佛法所从入中国者也。”

古时,甘州佛寺林立,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其中,大佛寺——始建于西晋的迦叶如来寺最为知名。

张掖大佛寺

迦叶如来寺知名是因为一个被谋杀的高僧,大佛寺闻名则是因为其帝王足迹。300年,西晋永康元年,作为大佛寺前身的迦叶如来寺约建于此。魏晋五凉时期,中原战火频仍,但河西一带相安无事。大批高僧避迹迦叶如来寺,传法布道。由于张掖东达长安,西通西域,南连青藏,北临漠北,西方僧人东来,迦叶如来寺成了落脚驿站。北凉时期,涅槃宗创始人、天竺高僧昙无谶驻锡迦叶如来寺。

昙无谶“博通多识,秘咒神验”且能让妇人多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投书北凉,邀请这位高僧前往。北凉国弱,国主沮渠蒙逊束手无策,拒则引来亡国祸端,遣则让昙无谶为敌所用。当时,昙无谶提出再赴西域求《涅槃经》后半部,沮渠蒙逊表面上大方地助其西行,却在路上暗杀了他。

昙无谶被杀,法进等昙无谶弟子造涅槃佛像。此后,北魏太武帝灭佛。这是佛教进入中国之后四次反佛——“三武一宗”运动之一。法进等人将涅槃佛像秘藏于迦叶如来寺之下,而后逃往西域,迦叶如来寺自此成为一片废墟。

北魏文帝拓跋濬解除佛教禁令之后,迦叶如来寺逐渐恢复,但到北周建德三年(574年),武帝宇文邕再次诏令灭佛。两次灭佛虽是一时运动,但来自帝王,破坏巨大。

隋文帝杨坚甫一登基,便尊崇佛教。《隋书》载,杨坚生于佛寺,在寺中由尼姑智仙养到13岁。杨坚下令恢复北周武帝废佛时破坏的寺院,位于张掖城内的万寿寺,在杨坚登基次年便得以重建。

唐初,张掖郡改称甘州。北宋时期,宁夏一带的党项族从回鹘手中夺取甘州。在攻占河西各州之后,西夏立国,大力尊崇佛教,设置僧官,甚至以马匹与北宋皇帝交换经书。1086年,年仅3岁的西夏崇宗乾顺即位,其母梁太后听政。

1099年,辽道宗派使臣到西夏,以毒酒害死梁太后,结束了梁太后的专权。崇宗在辽国的扶持之下开始亲政。他一改之前的“尚武重法”为“尚文重法”,并进一步推崇佛法。

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西夏国师嵬眻称从地下挖出一尊翠瓦覆盖的卧佛。大概在西夏贞观三年(1103年)西夏国寺——卧佛寺在迦叶如来寺的基础上建成,并赐额“卧佛”。

大佛寺的秘密

如今的大佛寺大佛殿绘有《西游记》和《山海经》壁画,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8个人并排而坐。在卧佛左右侍立的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都面带戚容,唯有佛祖坦然微笑,以示寂灭圆满。佛祖身后有十大弟子群像,旁有优婆夷、优婆塞及十八罗汉等塑像,还有罗汉若干,分列两侧,泥胎剥落,侵蚀斑斑,依然保持原貌。

整尊卧佛先造木架,然后用木条拼出身体,最后敷泥妆金。佛身及佛首内均有密室,藏有历代信徒供奉的经文珍宝。卧佛的下腹部有明显的修补痕迹。讲解员解释说,这是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破坏而后修复的痕迹。1966年,“红卫兵”用炸药炸毁卧佛,没想到卧佛腹部打开后,涌出了当初放置礼佛的石碑、铜佛、铜镜、铜壶、佛经等,还有一块铅牌,记载了明成化年间地震。“红卫兵”忙于夺宝,忘了灭佛。当初礼佛信徒不会想到,礼佛也能救佛。

佛像内部的木质骨架是西夏原物。在殿后的藏经阁里,藏有唐宋以来的佛经6800余卷,其中《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和金泥手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镇寺之宝。

《大明三藏圣教北藏》于永乐八年(1410年)雕印,到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完成,集经、律、论三大部,共收佛经1621部6361卷。颁赐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历时5年才运抵张掖,归藏大佛寺。驻守张掖的太监王贵,购置名贵的绀青纸,延请书画名家,用金泥、银泥书写《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序文以金泥书写,经文以银泥书写,凡“佛”“菩萨”“世尊”等称谓,再用金泥加以重描,每卷卷首扉页用金线描绘佛画一幅。

清初米喇印、丁国栋反清复明,发动回民起义,进入卧佛寺“搜装锦甲”,损毁佛经900余卷。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川陕总督年羹尧率师进驻甘州平叛。是年六月,年羹尧得知甘州城南崇庆寺喇嘛与罗卜藏丹津勾结,下令诛杀该寺喇嘛30余人。这一事件导致西北更大规模的叛乱,许多藏传佛教僧人纷纷加入。年羹尧下令死守甘州城,两年之内,卧佛寺沦为兵营。4年的平静之后,征西大将军岳钟琪率师西征,卧佛寺再次沦为兵营仓库。

1937年,日机轰炸兰州。大佛寺僧人将佛经转移到祁连山深处,后又秘密运回,经橱砌在藏经殿的后柱间。此后,藏经的秘密,由寺中住持代代相传。1949年后,本觉比丘尼住进藏经阁殿旁的小房子里,对此秘密一直讳莫如深。

1975年,看守佛经的本觉贫病交加,在破炕起火中不幸圆寂。工人拆毁过火的房子,在炕下发现一个地道,通道的尽头,就是完整的12橱经书。

在肃穆的大殿里,你一定会感叹佛像的伟大、寺院建造者的伟大、经书翻译与抄写者的伟大,但我认为更伟大的,是本觉比丘尼这样的以身护法者。正如大殿前的对联所书:“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余年,更喜有人修善果;视之若醒,呼之若寐,卧游三千世界,方知此梦是真空。”

如今,踏入大佛寺正门,再进入中轴线上的大佛殿,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平静地侧卧在我们眼前,金装彩绘,形态逼真,笑看红尘纷争。

传说泛滥的大佛寺,元顺帝是宋恭帝的儿子?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

这是大佛寺山门的副楹联。大佛寺还有哪些秘密?

相传,元世祖忽必烈之母因为大佛寺佛法灵验,即将临盆的她前去朝拜许愿,在寺中产下忽必烈。由于太后信奉基督教,忽必烈便在大佛寺中增建基督教建筑,并将佛寺易名十字寺。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被传出生于十字寺,甚至被传为宋恭帝赵之子。

宋恭帝赵即位时只有4岁,在位仅两年,随母降元。他被押送到大都后,受封为瀛国公,安置在上都。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元世祖忽必烈派18岁的赵到吐蕃学习佛法,实际上是逼迫他到西藏出家。

赵到吐蕃后,长期住在萨迦寺,法号“合尊法宝”,曾任总持之职。赵家的人文化素养一脉相承,赵在吐蕃很快就学会了藏文,还翻译了《因明入正理论》《百法明门论》等作品。赵在扉页题字,自称“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

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合尊大师吟诵《在燕京作》: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这首诗给这位亡国之君招来杀身之祸。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认为:“二十字含蓄无限凄戚意思,读之而不兴感者几希。”诗中藏典,不太好理解,先解释一下。

林和靖就是林逋(967—1028),写出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那位隐居诗人。他在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仕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筑此台,置千金于台上,以招延天下贤士。这里代指燕京。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真想请人捎信,问一问杭州的林逋,自从我离开后,梅花又开放了几度?我这黄金台下的异乡之客,应该是不能够再回去了。

宋朝以文治国,宋太祖的咏月诗:“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以恢宏浩大的帝王气象开国,而赵则以凄凉深沉的故国哀思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元英宗听闻此诗,派人杀死了53岁的赵。

又有传说,合尊大师被赐死的地方就在卧佛寺。汉文《佛祖历代通载》有这一句:“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有人因此认为:“瀛国公是英宗至治三年被赐死于河西的。”但也有人以“赐瀛国公”是独立成词,认为赵没有被赐死。宋亡以后,宋恭帝曾徙居元大都、上都、乌斯藏、甘州[1]等地,是中国历史上游历最远的一位汉人皇帝。至于是不是死在大佛寺,存疑。

元顺帝被传是宋恭帝的儿子则与元文宗的宫廷斗争有关。在元明宗和世瓎避难金山期间,纳了一名回族女子罕禄鲁迈来迪,并与她生了妥懽帖睦尔。迈来迪生下妥懽帖睦尔后便去世了。

元末明初人权衡撰《庚申外史》,说瀛国公驻锡甘州山寺时,封地位于汪古部旧地及居延一带的赵王曾以一回族女子与之,此女子即元顺帝生母迈来迪。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回族女生一子。时值还是周王的元明宗流亡西北,过甘州山寺,见赵幼子,“大喜,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将该母子收为己有。

明代时,这说法传得有板有眼。明人袁彻又记载明成祖朱棣曾览历代皇帝画像,发现元顺帝长得像宋朝皇帝。这一故事在明代广为流传,被认为是宋朝德泽绵延、天道报复元灭宋室,才让宋恭帝生了元朝的亡国之君。出现这种传闻的原因,大概与元文宗曾昭告天下,称妥懽帖睦尔非元明宗之子有关,现代学者多认为这一说法仅系野史记载,荒诞不经。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说乃宋遗民伪造,明人“附会而盛传之”。

元顺帝与赵宋皇族,风马牛不相及,这种血统勾兑,是汉地百姓对异族统治不满的自然流露。

故事还没有结束。蒙古史籍记载,元顺帝北逃时,有一个哈屯(皇后)弘吉剌氏已怀孕3个月,被朱元璋俘虏纳为妃子。这位哈屯祈祷再怀3个月再分娩,以免被朱元璋发现,果然她怀了13个月生下了皇子,这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所以蒙古人认为明成祖朱棣实为元顺帝的儿子。

如此说来,宋元明三朝的皇帝血脉相通,改朝换代换汤不换药。这真是一厢情愿。

不过,大佛寺与皇亲国戚之间的关系倒是密切。据统计,从西夏至清季,有8位皇帝和3位皇太后与张掖大佛寺或许有过关系,其中有四位皇帝敕赐寺名——1103年,西夏乾顺帝赐“卧佛寺”;1419年,明成祖赐“弘仁寺”;1427年,明宣宗赐“宝觉寺”;1678年,清康熙帝赐“宏仁寺”。

张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商埠,隋炀帝于大业五年(609年)西巡时曾驻于此,会见了西域27国的君主和使臣,还亲自举办了规模盛大的互市。隋炀帝还令河西一带的仕女聚于张掖,盛装艳服夹道迎宾,奏乐焚香,歌舞喧哗。相传杨广的行宫就设在迦叶如来寺,杨广接见高昌王,并让随行高僧为高昌王讲《金光明经》。

大漠孤烟,声声驼铃,古老的丝绸之路总是以这样经典的镜头,定格在历史的记忆深处。但盘桓在张掖的两日,眼前尽是杨柳、芦苇,如果不是远处隐约出现的祁连山脉,我们甚至忘记已身处河西走廊中部。

再来说说这两款车的产品力。东风柳汽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利文将其概括为:“双车双T双开挂,三高三低三无忧”。

姚林文认为,“三高”是高颜值、高品质、高可靠,高颜值代表了景逸双T车型的时尚外观和精致内饰;高品质:与国际一流供应商合作,品质管控全面对标主流合资车企;高可靠代表了东风风行推出的8年/16万公里超长的质保政策。

“三低”指的是“低噪音,低油耗和低气味”。姚利文表示,怠速时,全新景逸X5 1.5T噪音为38分贝,景逸X6噪音为38.8分贝,120公里时速时,全新景逸X5 1.5T噪音为68分贝,景逸X6噪音为60.7分贝,这样的低噪音表现在同级别中属于优秀水平;低油耗指的是,百公里综合油耗7.4L;而低气味则指的是,严格遵循国际VOC标准,全车采用优质无毒环保复合材料。

“三无忧”方面,东风风行更是围绕景逸双T的首批车主打造了“放心保”。“今年年底前,消费者购买全新景逸X5 1.5T或景逸X6,可享受“首付两成,两年免息”或“首付三成,三年低息”的金融优惠政策,这是买车无忧;这两款车享受8年/16万公里超长质保政策,让消费者用车无忧。对于养车无忧,则是全新景逸X5 1.5T、景逸X6各前1万台购车客户可享终身免费保养。

基于当下消费升级,东风风行将打造具备高颜值、高品质、高可靠的三高标准,以及兼具低油耗、低噪音、低气味的三低特征,成为未来打造精品的核心标签。

为保证产品的热销,东风风行实施AB网分网销售,即“菱智网”和“景逸网”。“双渠道区隔层面,在A网、B网两个渠道,未来同样面向家用车市场,并按照不同人群区隔,价值观区隔,利用不同配置、价位设计产品,覆盖两个人群。A网偏向年轻一些的人群,车型配置更超前、越级;B网偏向成熟一些的人群,车型配置更主流。”姚利文解释说。

东风风行传播方面负责人告诉汽车有文化,将由“分”的车型传播,转变为“合”的聚焦传播,集中资源全力打造乘用车明星产品的同时,聚焦核心传播点,使高颜值、高品质、高可靠的产品特征做到品牌化。

官方信息显示,作为东风风行布局10万元SUV细分市场的两款重磅产品,全新景逸X5 1.5T定位为“舒适派高质感SUV”,充分满足崇尚自由、追求个性时尚的用户对精品5座SUV的需求。景逸X6,定位为“舒适派全能7座SUV”,以其全能实用的空间,满足大家庭出行需求。这两款车既有高颜值、高品质、高可靠的“三高”标准,又有低油耗、低噪音、低气味的“三低”优势。

颜值进化,简约干练有眼缘

本次试驾的全新景逸X5 1.5T和景逸X6,均采用三横幅式的进气格珊,整体造型保持了国内消费者比较喜欢的大气、干练风格,同时又不失阳光朝气,属于较有“眼缘”车型。

全新景逸X5 1.5T和景逸X6,前灯组采用时下流行的LED日间行车灯和透镜式大灯组合,全系标配的雾灯造型采用与前脸相呼应,括以“C”型镀铬饰条,在视觉上整体感更强;“一笔成型”的侧面造型也为其美观度增色不少,侧车身贯穿头尾的俯冲式腰线、前后保险杠下方配有银色护板装饰,以及搭配车身周围的黑色下包围,令这两款车显露出些许“野性”;车尾的风格简约协调,双边共两出的“排气”装饰很有运动感,尾灯采用分体式设计,尾灯面积较大且点亮后辨识度很高。

内饰“德味”十足,用料做工厚道

东风风行车型内饰采用对称布局,设计上加入了大量的横向线条,来延伸车内的横向视觉,看上去更为宽敞。中控面板上加入了银色拉丝和仿木纹饰板来装饰,这种金属光泽感经过精心调试,均匀柔和也让车内会显得更加时尚年轻。采用搪塑工艺的仪表台纹理触感舒适柔软,物理按键阻尼合理,手感顺滑。同时,全车采用优质无毒环保复合材料,营造低气味、健康的车内环境。

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采用真皮包裹及缝线处理,平底式的设计突出运动感,多功能按键提升操作便利性。仪表盘采用双圆形设计,造型简洁,数据易于读取,中部的单色液晶显示屏提供丰富的行车信息。

车内空间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空间方面,全新景逸X5 1.5T 4515/1812/1725mm的长宽高,以及2720mm的超长轴距,令活动中不少身高在180cm左右的男性试乘者,无论坐在前排还是后排,都留有较大的头、腿、臀部活动空间。对于景逸X6,很多媒体普遍反映舒适性优越,这主要得益于其秉承了风行家族“舒适加大号”DNA,4720*1825*1790 mm的整车尺寸,再加上2750mm的同级超长轴距,使其拥有与同级别MPV相当的超大空间。座椅布局上,既有“2+3+2”7座,也有“2+2+3”式7座和“2+3”式5座。

景逸X5 1.5T的行李厢空间较为充裕,并且后排可4/6分折放倒,4个双肩包放置后如果再纵置两个登机箱,空间仍然可以满足收纳需求。景逸X6可将第三排座椅放倒,以获得较强的空间灵活性。

配置丰富实用,超大天窗令人印象深刻

配置方面,景逸“双T”车型表现的十分丰富和厚道,其中景逸X6配备自动恒温空调、一键启动等配置,以及全新景逸X5 1.5T配备的PM2.5空气过滤系统、6安全气囊、博世最新版ESP等。景逸“双T”车型中控屏幕采用了悬浮式设计,其中包含了车辆信息、导航及多媒体等实用程序,还提供了十分方便的倒车影像功能。让人一点都感觉不到这两款车是10万元级别的SUV。

值得一提的是,景逸“双T”车型配备的同级超大全景天窗,总面积达1.14平方米,采光面积0.81平方米,玻璃最大开启距离达到579mm,给予车内良好的通风效果;防噪密封条设计,大大提升了降噪效果;由于采用高性能的玻璃,能量透射比TE18%,卷阳帘的遮光率为92%,在保证车内正常光线的同时,避免了被阳光晒到或者将车内变成桑拿房的情况出现;而考虑到行驶过程中的便利性,只需要轻轻一按,该全景天窗即可自动开关玻璃以及卷阳帘。

采用同级少见的四轮独立悬架

动力方面:全新景逸X5 1.5T与景逸X6所搭载的三菱4A91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0kW,峰值扭矩200N.m,与之匹配的是比利时邦奇CVT变速箱。这套动力总成在本次试驾过程中表现优异,像在阻力比较大的沙漠道路上行驶,动力充沛,平顺性也很好,而且油耗表现出色。同时,这两款SUV由于采用低频高阻尼的发动机隔振系统以及严格的声学设计包,使得全新景逸X5 1.5T怠速时噪音为38分贝,120公里高速时仅为68分贝;景逸X6噪音则为38.8分贝,120公里时速时低至68.8分贝。

悬架方面,景逸“双T”车型,采用同级少见的四轮独立悬架,经过K&C多项优化与平衡调校。在试驾过程中,两款车底盘表现的十分扎实紧凑,即对路面的细小颠簸过滤表现很好,让驾驶者感知路面的同时,对于碎石、搓板路况等也表现出不错的避震效果。

试驾的目的地是嘉峪关,在到嘉峪关的312国道,一眼望出去该是怎样?有人喜欢用“有如箭矢穿过般笔直”来形容。

对于一款十万元级别的SUV来说,景逸“双T”车型在本次试驾中的表现比较令人满意。无论是高颜值的外观,还是丰富有诚意的内饰配置;无论是行驶在环境恶劣的砂石道路的驾乘感受,还是长途跋涉对质量的考验等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符合嘉峪关的气质。我们沿着祁连山脉一路向西,车窗的左边是祁连山脉,右边则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有时还能见到戈壁上一排排的风力车。将近中午时分,驱车来到嘉峪关下,高高耸立在蓝天下的城楼和城墙,显得巍峨厚重。

关于嘉峪关,我们有必要了解下这些内容: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正式打通了丝绸之路,开启了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贸易往来联系;与此同时,为了防御西域的外来入侵,长城也开始了修建。一通一堵,看似矛盾,却唯独相遇在嘉峪关,这里也成为丝路文化与长城文化的唯一交会点。

嘉峪关古为西戎地,秦属乌孙,汉初为匈奴所占。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右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南北朝为前凉、西凉、北凉、西魏所据,唐属酒泉县,宋被吐蕃、回鹘、西夏占领,元属肃州路,明归肃州卫,设嘉峪关所。造访天下第一雄关,穿越历史迷雾,我们能否触摸到它的前世今生?

嘉峪关的前世今生

嘉峪关北依黑山,南据祁连山,两山对峙,中间只有一条10多公里宽的通道,无疑是建关的首选地点。

宋元以前,此地有关无城。明太祖朱元璋派征虏大将军冯胜率兵西进追歼元朝残余,通兵法的冯胜选址建关筑城。他由瓜、沙回肃州,相度地形,认为肃州西70里的嘉峪地区是河西走廊最狭窄之处。

明洪武五年(1372年),嘉峪关城开建,历时168年,于1540年完工。正如《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为固守雄关,明王朝将关城外居民悉数内迁,将大片土地抛弃,它由此成为闭关锁国的城垣。

明弘治八年(1495年),肃州兵备道李端澄在西瓮城外侧又筑有罗城。它是应敌的正面,“凸”字形城墙全部用砖包砌,异常坚固。罗城的南北两端建有“箭楼”,为观望关西、关南、关北烽火之设施,其两端与外城墙相接,外城墙又与关城南北的长城相连。

嘉峪关的关门,就设在罗城城墙正中,面西的门楣上高题“嘉峪关”三个大字。城关之上,在那些角楼、敌楼、箭楼中巍然鹤立的是“光化楼”“柔远楼”和“嘉峪关楼”,它们同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形制的楼阁,东西成列对称,立于一条中轴线上。远远望去,罗城和西城柔远门、东城光华门连成一线,拔地凌空,像三位大将军列队镇守着西域要道。

漫步关城之上,天空布满阴霾,颇有黑云压城之势。西风依旧凛冽,祁连山依旧白雪皑皑,600年来似乎从未变过,但人间已是沧海桑田。

及至当代,长城衍变成了景点,而嘉峪关作为明长城的西起点,因建于嘉峪山麓得名,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与渤海边上的山海关和北京的居庸关同为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作为景点,相较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更令人神往。

想当年,远离故土的戍边将士或许也曾在月圆之夜仰望夜空,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徒留一声叹息;然而在战乱的年代,沙场血染,马革裹尸,古来征战又有几人回?如今,战火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活着的人们却从不会忘记,正是他们的英勇无畏,赋予了嘉峪关屹立的灵魂。

游览嘉峪关已近中午,因为雨过,起风时卷起漫天黄沙朦朦胧胧,接近晌午时分,空中飘起细碎的小雪花。极目远望,中轴线上是关帝庙,北面是嘉峪关最高统帅游击将军官邸,游击将军府对面有一座戏楼,上书“篆正乾坤”。戏楼的对联颇有戏说的意味:

离合悲欢演往事,

愚贤忠佞认当场。

嘉峪关内传说多。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官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官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了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易开占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至今,这块砖仍然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爬上最高处的烽火台,极目来时处,绿洲静卧,高大的城墙背后,是昔日鸣金击鼓的战场,是繁华过、落寞过、生过、死过、英雄纵酒过、美人垂泪过的所在。

林则徐和左宗棠的隔空出关

雄关锁喉,出关仿佛有着一腔豪迈的情感,尤其在屡屡西征的年代。

1876年,左宗棠指挥多路清军讨伐阿古柏,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0年5月,为收复伊犁,68岁的左宗棠再次西征,抬棺出嘉峪关驻军哈密,终与俄方签订了《中俄改定条约》。左帅班师,身后是脱离10余年的疆土和勃勃生机的左公柳。

殊不知“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的左宗棠,与曾国藩交恶多年,两人曾有一次对联互讽,曾国藩上联嘲笑:

季子自称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人意见辄相左。

左宗棠下联还击:

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你经济有何曾?

但是,在军国大事上,曾国藩对左宗棠的称赞并不吝啬:“虽起胡润芝于九泉,亦不能及左季高之成就,余子不足言矣。”

与嘉峪关隔空交集的,还有左宗棠的前辈林则徐。

1842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初五,林则徐满身征尘到达肃州。经过短暂休整,更换了大车车轴之后,于初七日出发,抵达嘉峪关。当夜宿于东罗城内的嘉峪关驿舍,“司关官吏来问所带仆从及车夫姓名,告以人数”。第二天早晨,策马出关,见“西面楼上有额曰‘天下第一雄关’”,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出嘉峪关感赋》,其中第三首:

敦煌旧塞委荒烟,今日阳关古酒泉。

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雁碛入尧天。

威宣贰负陈尸后,疆拓匈奴断臂前。

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时此地罢防边。

1849年,林则徐途经长沙,要见在家耕读的左宗棠。37岁的左宗棠匆忙湖中拜见,却不慎落水。林则徐与左宗棠长谈,并送上自己在新疆绘制的地图。27年后,林则徐已离世多年,左宗棠带上地图,西出嘉峪关。

我边走边低头寻觅,想找到一支箭镞,或一块甲片、一颗铁蒺藜,借以开启千百年岁月的封缄,走近昔日的金戈铁马。但四顾茫然,这条昔日商贾络绎不断、驼铃不绝于耳的古道早已埋藏在沙砾之下了。

西风萧萧,大漠渺渺,及雄关而独望,集百感于一身。站在城墙上眺望,不曾去过的方向,经过了黎明与朝阳,更多的是戈壁与荒山,一切都是黄色衬托着戈壁上的点点骆驼草,一直延伸向远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对于历史我们无法参与其中,只能继续着我们的故事。

再厚重的历史,总会有一种读懂它的方式。

苍茫的戈壁一望无际,祁连山脉依旧与我们同行;天空乌云密布,低沉到了地平线,车队飞驰在高速公路上,大美敦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

漫步关城之上,天空布满阴霾,颇有黑云压城之势。西风依旧凛冽,祁连山依旧白雪皑皑,600年来似乎从未变过,但人间已是沧海桑田。

当年,远离故土的戍边将士或许也曾在月圆之夜仰望夜空,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徒留一声叹息;然而在战乱的年代,沙场血染,马革裹尸,古来征战又有几人回?如今,战火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活着的人们却从不会忘记。正是他们的英勇无畏,赋予了嘉峪关不朽的灵魂。

这里也曾经是繁华的街市、兴旺的商埠。穿着不同服饰的西域使者、商人和驼队,在悠扬的驼铃声中,穿越戈壁,在清脆悦耳的驼铃声中,浩浩荡荡地穿越大漠戈壁,行走在绿洲之间,往返于嘉峪关内外成为古丝路上一道风景。高耸的塔楼和威武的守关将士一起,每天目送川流不息的驼队一路向西,消失在大漠深处。

嘉峪关之于丝绸之路,如同一首诗中的惊叹号,这里有将士征战的豪情,有出关游子怅然回望,有商人们的滚滚财源,更有文化的交融碰撞,为这条“黄金通道”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苍茫的戈壁一望无际,祁连山脉依旧与我们同行;天空乌云密布,低沉到了地平线,车队飞驰在高速公路上,大美敦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

再厚重的历史,总会有一种读懂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