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导演新海诚:梦想做宇航员的动画导演

文 / 猫眼特约记者 hakuei

2016年无疑是日本动画进入中国市场的大年,先后有《哆啦A梦》《火影忍者》《龙珠》《海贼王》还有年底的《你的名字。》。跟前几部大IP相比,《你的名字。》似乎在用户基础和知名度上都要稍逊一筹,但后者在日本引发的热议却意外让这部小清新动画电影,成了年底最受期待的电影之一。

电影《你的名字。》在日本开画28天票房突破100亿日元,截止至11月27日(上周末)日本本土累计票房达到194.92亿日元(约12亿人民币),目前是日本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第六位,超越于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仅次于《哈尔的移动城堡》和《千与千寻》。而导演新海诚也从文艺小清新范儿的唯美画风,开启剧情类写实叙事,被誉为细田守之外最具宫崎骏气质的日本动画导演。

但导演新海诚似乎对“宫崎骏接班人”的称号并不感冒,对于做动画的初衷也仅仅是“把感情传达给某人”,将观众的感受和反馈始终放在第一位。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你的名字。》才真正把新海诚推到大众的视野之中,他的作品也才开始了进入商业电影丰厚的回报期。跟之前的《言叶之庭》《秒速5厘米》不同,《你的名字。》在唯美的男女感情基调之外,增加了多线的叙事结构,对主人公的情感描绘更丰富也更立体,用他本人的话说,就是“在观众需要和社会背景两者间找一个平衡点”。

电影《你的名字。》在是否引进的风波中摇荡了很久,终于定档12月2日。在破次元壁的文化浪潮之下,是否能延续日本票房的神话,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为宣传电影首映,导演新海诚来华与粉丝见面,猫眼电影第一时间采访了导演新海诚,分享了他在创制电影过程中的困惑、感想和收获,也谈到了电影之外对工作、生活的个人看法。

电影是“时间艺术”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

有想过会做动画这个行业吗?最开始做动画的契机是什么?

新海诚:完全没有想过。既没有想过做动画,也没有想过当导演。小时候不太清楚未来要做什么,还曾想过要当宇航员(笑)。大学毕业以后我进入到一个叫做Falcom的游戏公司,从那里开始制作一些游戏的开场短片,渐渐地就开始喜欢上了做视频。从公司辞职以后,便开始尝试制作影片。

您之前在游戏公司的经历会影响到您的动画创作吗?和制作电影有什么共同点或者区别呢?

新海诚:从技术上来说两者几乎是相同的,但是在游戏公司的经历让我明白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优先考虑用户、而不是自己的创作。因为创作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些愿意出钱买作品的用户。做电影和做游戏相同的地方在于,都具备剧情、并且首先都需要观众买单。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游戏需要用户互动、做出决定。而电影只需要观众坐那观看、属于“时间上的艺术”,所以需要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

从开始制作动画到现在,您遇到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新海诚:辞职之后制作的第一部作品《星之声》完全是出于冲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8个月一气呵成。碰壁之后,从单纯的兴奋到把它视为工作——心态上的转变使我开始对影片制作有了更成熟的考量,并且组建了最初的团队。《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是第一个“作为工作”做出的作品。第一次和专业的动画人合作,很多专有名词不太懂,并且处处都有商业上的时间节点。好比是,从完全自我的事情,突然进入到一个未知的世界,这种恐惧感让我更加努力。

电影《星之声》和《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

我并不想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

这次作品相比旧作,在娱乐性上有非常大的改变,这是出于商业性的考虑吗?

新海诚:其实创作的初衷没有变过——希望作品能让观众感到愉悦和享受。我一直都有商业性上的考虑,并不想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只是这次《你的名字》除了单纯的快乐和悲伤,加入了更多喜怒哀乐,想通过这个电影刺激到观众所有的情感,所以在男女主角的个人情感和彼此间的感情也更丰富、更具体些。

相比于之前作品中以两人为主的人物关系,《你的名字中》加入了更多角色、也有了更复杂的社会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新海诚:其实并不是突然的转变,从《星之声》后渐渐有更多成员加入,登场人物才慢慢丰富起来,是个渐变的过程。这也跟当时创作时的社会环境有关,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后,大家的心态开始转变,危机感加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在想日本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作品。所以选择这个剧本,也是想在观众需要、社会环境和自己的想法三者之间寻求的一个平衡点。

贯穿整个作品中的“红线”是个怎样的存在呢?

新海诚:思考在电影中如何表达两位主人公之间的羁绊时,想到了“命运的红线”这个概念。并且为了让“红线”的在电影中出现得更加合理,特地给三叶这个角色加上了“传统工艺的传承人”的人物背景,才有了贯穿电影的红线。

主人公分别生活在地方和东京,两人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异。三叶对东京热烈的向往是否是在说明当下日本的城市化问题呢?

新海诚:日本的年轻人确实都很向往东京的生活,但我并不想给观众灌输“东京才是再好的地方”的价值观。也没有想过要涉及到城市化的社会问题。年轻人向往东京丰富的生活其实是青春期萌动的正常表现。

相较于之前作品中轻音乐为主的风格,这次与日本人气摇滚乐队RADWIMPS的合作让人感受到了您作品中音乐风格的变化,是什么让您有这样的改变呢?

新海诚:其实我自己一直都是RADWIMPS的粉丝,他们的歌所表达的价值观和我的电影非常契合。并且为了让这次的作品区别于旧作,需要在氛围的营造上做出改变。目前日本的动画电影中几乎没有一个将所有的音乐都交给某个摇滚乐队,所以想通过这次与RADWIMPS的合作给予作品注重“原创”的质感。

本来想在作品里表达少男少女的情感

有想过这次作品会在中国有如此高的人气吗?

新海诚:没有想过,非常意外。当时是完全面向日本10/20岁年龄层的观众制作这个电影的。很难想象自己的作品在全球热映的情景。当然,与迪士尼这种一开始就以面向世界为前提而制作的方式不同,《你的名字》在制作之初并没有考虑过这些。能够跨越国境把我想表达的内容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是作为动画制作人最幸福的事了。

您说是面向10/20岁年龄层的观众制作的,但在中国获得的好评更多来自20/30年代的观众,您怎么看这个年龄差?

新海诚:嗯这个也很意外。现在出入电影院的观众有年轻化的倾向,虽然是面对小学生制作的,但他们理解这个电影相对困难,观众层超越预期的情况也可以理解。

新海诚签票会大合影

《你的名字》的happy ending不同于旧作中悲伤的结局,能说明下这样的变化吗?(剧透不喜绕行)

新海诚:其实这是个渐变的过程。从《秒速》到现在9年的时间里,我有意识的越来越多地给予主人公掌控自己的力量,所以才有了这次不一样的结局。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