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朗读者》一样好看,这档综艺节目不应被埋没

文/玲珑茄

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时下各大卫视与新媒体纷纷以喧嚣热辣的音乐节目、喜剧节目、竞技真人秀抢滩综艺市场、追求眼球经济之际,一档“由书信打开历史”的《见字如面》可谓孤雁出群,又静水深流。

《见字如面》由曾制作《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益智类节目的实力文化联合黑龙江卫视、环球网共同打造,腾讯视频独家网络播出。节目形式没有半点花哨噱头,张国立、何冰、归亚蕾、王耀庆,蒋勤勤等表演艺术家朗诵名人信件,辅以许子东、杨雨等专家学者的解读。

诗人木心曾写下:“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然而伴随着电子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被改造了。信息成本降低的代价是文字水平的退化甚至情感表达上的怠惰。想想平时,我们是否复制粘贴过千篇一律的新年贺词?又多少次用表情符号来搪塞他人?

海莲·汉芙的《查令十字街84号》一针见血:“书信来往之间因延迟所造成的时间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之微妙差可比拟。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

在笔者看来,鸿雁传书最大的魅力在于直抒胸臆的坦诚、饱蘸深情的笔墨。2016年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能在大片夹击下异军突起,斩获近8亿总票房,何尝不是因为片中男女主人公鱼传尺素的古典爱情营造了久违的浪漫?

许多名人书信本身不失为值得品鉴的文学作品、书法作品。去年嘉德秋拍会上,张爱玲的一页信札以80万元高价成交,书信的历史文化价值正逐渐受到重视。《见字如面》回归传统、传承文化,带领观众走近作者鲜为人知的往事。

歌后蔡琴曾历经十年无性婚姻、情深不寿的痛苦。前夫杨德昌导演去世后,她在写给媒体的公开信中,以宽容无私的大爱怀念他,并对其做出了公允的评价,这是何等境界!命运多舛的作家萧红,垂死之际给在西北抗日的弟弟去信,回忆姐弟俩幼时在黄瓜架下捉虫子的乐趣,鼓励军人救亡图存,拳拳之心跃然纸上。时年24岁、初涉文坛的郑渊洁决心献身儿童文学事业,既踌躇满志又有诸多困惑,怀着一腔赤诚向文学前辈叶永烈求教创作问题……

读信是从二维的文字变成三维的演绎,给了戏骨们 “二度创作”的空间。画家黄永玉辛辣批评戏剧家曹禺解放后“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为势位所误”,借莎翁台词劝其“醒来啊麦克白,把沉睡赶走!”舞台剧出身的王耀庆声情并茂、慷慨激昂、起落有致的念白,使这一爱之深责之切的诤友形象呼之欲出。张国立朗诵曹禺的回信,声音沉稳凝重,一面是真诚的自我检讨,一面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欣悦之情,充分展现了虚怀若谷的大家风范。

何冰读编剧蔡春猪写给自闭症儿子的信,仿佛化身为那个忧心忡忡又不得不坚强应对的慈父,情绪时而迸发,时而克制。蒋勤勤读林徽因少女时代写给徐志摩的信,复现了一代才女晶莹剔透的灵魂、慧剑斩情丝的魄力。

一张讲台、几束灯光、一名演员、一席观众,极简而纯粹。旧时风貌与时光箴言徐徐展开,仿若触手生温。值得一提的是,即便一向以严苛著称的豆瓣,对这档节目的评分目前也高达9分以上。

越是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社会里,越需要像《见字如面》这样引领国人褪去浮躁、返璞归真的优秀节目。尤其在当前同质化跟风严重、盲目追求收视率与播放量的制作环境下,我们渴盼着更多有创新精神、有文化担当的节目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