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不等于随便,其中有着多重含义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学习国学传统文化、中华美德,心中生起热爱生命的感受,愿意去帮助他人,愿意做好事。我们又学习了善的“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八大标准。明白道理之后,我们要从哪里开始入手呢?做好事时考量的基本原则又是什么?了凡先生告诉我们要“随缘济众”。“有利于人为善”,“济众”即利益他人、帮助他人,而“济众”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随缘”。

“随缘”不等于随便,其中有着多重含义。《了凡四训》中谈到的随缘,我们仔细分析,可以从三个要素来解释:

第一,判断国家、社会、家庭或者身边的人是否需要。我们帮助别人,其实是想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如果我们自己认为是助人的好事,但社会他人并不需要,那么这种帮忙就是“帮倒忙”了,反而给人家添了麻烦、引起反感。我们要根据需要与人方便,陪伴身边的有缘人,在快乐的环境中度过成长觉悟的历程。

第二,判断这个需求有没有人来做。我们仔细考察,这世上有很多事情,固然有需要,但如果已经有人做了,需求已经饱和了,我们再去做可能就会冲突。做好事不要争抢,更不能打作一团。更广泛地讲,利益社会大众的事情是很多的,比如说宣传传统文化、讲课、做正能量的媒体节目,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如果社会需求量很大,满足不了大众的需要,那还有我们介入的空间,我们就可以去做,共同把这个领域的工作完成好。

第三,考验我们的能力,能不能做。世上的好事很多,但如果自己的能力、智慧、福报承受不了,硬着头皮去做,就很辛苦,会被压垮。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能力、特殊的才华,“用己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学习提高短项,充分发挥长项,这样一来,就如鱼得水了。其实,做好工作本身就是在做好事,不要把二者分开,会修的人恰恰是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家庭、学习中提高自己。

分析考察这三个要素之后,我惊奇地发现,其实做好事、做有意义的善事,不需要到远处去,在自己的身边就有这样的机会。比如,父母长辈晚年的生活没有人照料,情感上没有人支持,或者卧病在床生活难以自理,这个时候特别需要身边有孝顺子女的照顾。面对年迈体衰的父母长辈身边无人照顾,我还能以个人的事业、工作、家庭、情感、孩子这些理由来推脱吗?《孝经》云:“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乎孝”。人一生当中没有什么事能比行孝更大,我们来到人世间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赡养、孝顺、孝敬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照顾年老体衰的父母,这件事情别人替代不了,因为父母晚年的时候,都是非常有尊严的,花钱雇人去照顾,不见得能满足父母内心情感的需要。我们观察,“随缘济众”中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孝养父母

再比如说,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任何人都不能替代我们去扮演父母的角色,任何事都不能构成不照顾孩子的理由。如果孩子从小离开了母亲,缺乏母爱的人在情感上就会缺失,情商不足;缺少父爱的人,没有对父亲的敬畏之心,将来在事业上的力量就会不足。“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孩子与母亲的连接,是爱的连接;与父亲的连接,除了有爱,还有敬。教育孩子的责任,对于父母是不能推卸的。“在家敬父母,出外敬尊长”,从小培养孩子的敬畏心、恭敬心,将来进入社会职场,对国家、领导、上级心存敬意,会得到贵人的佑和帮助,事业容易成就发达。所以,“随缘济众”中第二件最需要现实的好事,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对于丈夫来讲,妻子将青春奉献给了夫家,为家庭养儿育女、传宗接代、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心中对丈夫的依赖和信任是非常强烈的。对于以事业为名把妻子至于家中不管不顾的男士们,要想做好事,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多关心与自己相濡以沫、共同成长的妻子。对于妻子来讲也是一样的,丈夫需要妻子的温暖关怀与支持,任何一位成功男士的身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性。扮演好妻子的角色,营造家中温馨的环境、照料亲人、相夫教子、孝敬公婆,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好事,而不是跑到外面做义工、做志愿者。

以“随缘济众”的三大要素来判断,就会发现身边需要我们去做的事情一目了然,和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完全紧密相关,从帮助亲人开始,扮演好我们在家庭生活、工作职场中的每一个角色。社会的需要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的需要所构成,把父母、亲人、单位领导、客户、朋友的需要链接起来,就是社会的需要。做好事并不遥远,不需要跑出去专门制造机会,我们想要利益社会大众,首先要能够利益到身边人,承担好自己人生角色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