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卫星(01045):未来一颗闪亮的星?

亚太卫星(01045),笔者最初听到这家公司的名字时的第一反应是“这票是老千股吗?”。毕竟香港市场里许多老千股都喜欢带有环球、亚洲、中国等头衔,再配上复杂高大尚的业务来蒙蔽不明真相的群众。但这次确实是错怪亚太卫星了,在观察完公司的业务和相关的公告后笔者认为亚太卫星(01045)非但不是老千股,反倒是一家相当具有潜力和价值的公司

股东实力雄厚

其实单看公司的股权结构就已经可以从老千股的名单里摘出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作为大股东通过子公司中国卫通持有公司54.57%的股权,而中国卫通正是中航旗下专门从事卫星运行服务的核心公司,与亚太卫星的业务不谋而合。而剩下的战略股东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例如淡马锡、新加坡电信等。

公司主要经营卫星运营服务,其中提供卫星转发器容量这部分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96%以上,其业务处在卫星行业的中游,虽不像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那样被国家严格把控,但也属于高门槛、高技术壁垒的行业,而从事该业务的公司十有八九也都有国资背景。

在港股中与亚太卫星对标的企业还有两支:一个是亚洲卫星(01135),虽然名字同样也很老千,但着着实实是由中信集团持股74%的国企,另一个则是民营的协同通讯(01613)。

强横的股东实力也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许多便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轨道资源。轨道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目前中国的同步轨道资源都被军方、卫通,亚洲卫星和亚太卫星所瓜分,这也是卫星运营服务行业门槛高的原因。说白了,坑就这么多,现在都占满了,任凭你再有钱能买再多的卫星也只能站着干瞪眼。中航在中国军工业的地位多少能为亚太获得轨道资源提供一些便利。

2.资金。卫星运营服务其实也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购买卫星、发射卫星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因此通过贷款发射卫星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强大的股东背景为亚太的融资渠道提供诸多便利,从亚太的财报上可以看出来公司常年现金流充裕。

3.技术支持。不论是中国卫通还是新加坡电信都是行业内耕耘多年的大佬,拥有诸多技术资源。

基本面扎实

除了股东背景强大之外,亚太卫星同样具有夯实的业绩支持。

近几年由于卫星转发器供过于求的影响,令转发器的租金价格不断下调,因此卫星运营服务商的营收和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智通财经通过行业龙头亚洲卫星与亚太卫星做一个对比就发现,亚太卫星的业绩会更加扎实——两家公司在覆盖范围上都差不多,亚太卫星所运营的卫星现在能覆盖到全球约75%人口的地区,这点上亚洲卫星年报里描述的是全球2/3的地区,因此在服务范围上不存在谁的占有率更高这一说法,那么通过两家公司这几年的业绩变化就可以发现一些门道来。

下图可以看到虽然亚太卫星前几年的营收和利润都不及龙头亚洲卫星来的大,但其业绩波动与亚洲卫星相比可谓是微乎其微,而随着亚洲卫星近几年业绩的快速下滑,净利润已经快要被亚太所赶超。

2016年中期报告显示,截止至6月30日,亚太卫星净利润为2.42亿,而亚洲卫星则是2.49亿,两者已经近乎相当。

再来看看在轨卫星转发器的使用率,转发器是用于接收地面发送站的信号,通过变频放大后再发回地面,而每颗卫星的发射成本是固定的,转发器数量也是固定的。

根据两家公司今年的中报,亚太卫星的转发器使用率是67.5%,亚洲卫星为60.7%。除了卫星转发器使用率亚太高于亚洲之外,ROE亚太也是高出不少,亚太卫星2015年ROE为12.5,而亚洲仅有8.99。

高通量宽带卫星带来无限想象

上文说的都是一些基本面上的东西,说白了股东一直都是这几位,基本面虽然好,但是已经在股价上体现了,公司的股价从2011年的0.59港币到2015的9.63港币有巨大的涨幅,加上这两年行业明显不如以往景气,若单以低估来说,现在的港股市场一抓一大把,似乎并不能成为很好的投资理由。那么,重头戏来了。

公司在今年7月份通过全资子公司与北京船舶、国新(深圳),昊创投资等企业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亚太星通,成立初亚太卫星持有42.3%的权益,禁售5年。之后亚太卫星在11月的公告中披露该合资公司主要从事建设及发展高通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预计未来将发射4颗地球同步轨道高通量宽带卫星,整套系统总投资额为100亿,而第一颗高通量宽带卫星亚太6D的制造和发射已经与长城公司达成协议,预计会在2018年底发射,2019年正式运营,亚太卫星所持有的权益为30%。

在上段文字里有三个亮点,禁售5年、42.3%权益变为30%、高通量卫星,这里智通财经为您一一解答,为何看好亚太卫星的未来。

首先是禁售5年,一般PE机构对企业都投资期限也就3-5年,而像这样的合营企业很少出现这么长的禁售期,几个合资方——北京船舶全称是北京船舶通信有限公司,隶属于中交通信,做卫星系统运营的。昊创投资,最初以工程建设投资起步,后来发展为集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典当等综合型企业,其董事长陈少忠曾操盘牛股康尔达(SZ000048),来头也都不小,愿意以5年禁售期捆绑在这里,相比对该合营公司发展的业务也相当有信心。

再来是亚太卫星权益的问题,在7月份的公告里还好端端的是42.3%股权,怎么仅隔4个月就只有30%了呢,不是说好5年禁售吗?

细看会发现,虽然权益减少了,但出资额并没有变动,只是当初出资6亿拿42.3%的股份,现在被稀释到6亿30%,由于最新的公告没有披露其他几个合营方的权益变动情况,但据直通猜测可能是新引入了投资者,所以大家的权益都被稀释了,如此看来高通量宽带卫星这块蛋糕还是很抢手的。

最后就是这个高通量宽带卫星到底是做什么的,与亚太卫星现有的卫星有什么区别呢?在解答这个问题前,需要先提到几个名词C频段、Ku频段和Ka频段。

目前卫星使用到的频段有很多种, C、Ku、Ka指的就是卫星在不同频段上传送信息的通道,现在的卫星大多都是处于C、Ku频段,包括亚太卫星和亚洲卫星现在所发射的卫星也都在这两个频段中。而频段越低电波的绕射能力越强,越不容易衰减,对终端天线的要求也低,但缺点就是带宽较小,之前也提到了现在卫星处在供大于求的阶段,这里的供大于求指的就是在C、Ku这两个频段上,各国的卫星几乎已经把轨道占满了,但是对于更高频段的Ka,现在国内市场几乎处于空白阶段,加上现在人们对通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都在争相开发Ka频段的通信卫星,毕竟这块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谁先动手谁就先占到一个坑,而高通量宽带卫星指的就是位于该频段上的卫星。

据智通财经所获得的资料显示,Ka频段工作范围为26.5-40GHz,远超C频段(3.95-8.2GHz)和Ku频段(12.4-18.0GHz)。这也就造成了高通量宽带卫星比常规卫星高出数十倍容量。容量提高了数十倍但高频段宽带卫星在建造、发射等费用上都与普通卫星差不多。

回头看亚太卫星的收入结构,主要就是靠提供卫星转发器容量这部分收入,高通量宽带卫星对亚太卫星业绩的提升不言而喻,而且作为国内首个高通量宽带系统,对市场的影响力也会十分巨大。

从亚太出资6个亿占30%的权益来看,该合营公司的估值差不多在20亿左右,而亚太现在的市值也仅不到35亿,而亚太7.4倍的PE,0.75倍PB也明显低于同行业其他公司,公司近期也开始在做回购,明显是在像是人表述,白菜价,你再不捡我就捡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