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择时才靠谱?试试动态再平衡

一、50-50再平衡模型

资本市场中成功的投资者不少,各有各的独门绝技,但时至今日还没有哪一位大师能做到每次都全仓抄底并逃顶,即便这里所指的底和顶只是大致区域。底部区域相对还容易把握些,全球主要的资本市场整体平均市盈率(PE)在8~10倍左右,因为这种估值导致的收益率,会使包括做实业的等各种资本满意。但是您如何抄底?等到10倍市盈率买入?那万一市场跌至11倍市盈率就反身向上来一波大牛市呢?全仓踏空?还有可能市场一直在15到20倍市盈率之间波动呢?永远空仓看着?至于逃顶就更困难了,历史上大牛市顶峰整体PE各不相同,有40、50甚至60倍,到底按哪个标准?还有整体市场长期看是螺旋式上升,但螺旋中波动也蛮大,能否把这些波动的利润顺便也薅点?

先看个简单的投资模型:通过ETF基金(以上证指数替代)及固定收益品种(对应债券投资)各50%比例的再平衡来模拟测试。具体规则:起始总资金1万元,到每年底将ETF和债券重新平衡到各占50%资金,债券类资产按年化4%的固定收益率,为了简单化就取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整数十年。

表1 上证指数十年50—50模型收益表

通过表1资产配置的再平衡,十年收益率远超同期指数,而且50-50模型总资产回撤率也小很多,这对长期投资者心理承受力有很大帮助。这个简单模型为什么如此神奇?能否再优化取得更高收益率?实际投资中能否照搬使用?

1.这十年指数年复合收益率只有3%,因为01年初整体市盈率59倍,10年末则是21倍,其实是从牛市顶端到熊市,当然收益率不高,这里只阐述模型效果不必纠结于这点。

2.50-50模型收益率高于指数的本质是系统强行将部分ETF基金高抛低吸,避免牛市贪婪与熊市恐惧的情绪。高估值状态ETF资产高于债券类,就卖掉部分ETF平衡到债券;低估值状态ETF资产低于债券类,就卖掉部分债券平衡到ETF。

3.更科学的再平衡标准应该是PE,比如分别在10倍、20倍、30倍和40倍时50-50再平衡,每年底平衡一次太僵化。有时两个年底的指数没啥变化再平衡意义不大;而有时一年中指数上蹿下跳反而没有再平衡到,这里用每年底再平衡只是为了更容易理解。

4.将再平衡的频率提高些,比如每个季度末或市盈率每相隔5倍就再平衡一次,收益率是否更高?您可以自己测试数据,每个季度末再平衡总收益为74.1%反而略低,原因是高抛低吸的空间太小反而收益降低。那频率再低些?可能牛市都到顶了,都还没到您的再平衡点。

5.50-50再平衡模型的最大缺点是指数大牛市直线飙升阶段,收益率要低于单纯持有ETF基金,比如上表如果只截止到07年底计算收益。原因很简单:模型只有50%资金能享受涨幅,而飙升阶段又赚不到再平衡来回高抛低吸的额外收益。

二、市盈率动态再平衡

50-50再平衡模型用事实证明收益率明显高于单纯长期持有,那能不能再优化一下模型取得更高收益率?纯理论考虑:高PE时应该降低ETF基金仓位<50%,低PE时应该提高ETF基金仓位>50%。由于上证指数从01年到10年这10年中整体PE在10~60倍,因此取30~40倍股债比例为50%:50%,PE越低ETF基金占比越大,PE越高ETF基金占比越小。

表2 上证市盈率与股债比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