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京城的冬至十七孔桥金光穿洞

2016-12-29 20:40

因上有九十岁老母、下有刚满周岁的孙子,退休后忙于家务,很少出去。幸好现在有了朋友圈,可以和老同学、战友、老同事、发小在各自不同的圈子里串串,时不时了解当下的天下事和身边琐事。 这两天群里发的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洞的照片和文字吸引了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摄影发烧友,竟然不知道冬至这天在十七孔桥还有这等美景。虽然已经过了冬至,我想太阳的位置不会变化很快,因此、约了几个喜摄影的同学在12月28日到颐和园看看。

夕阳照射在十七孔桥上

从南湖岛看万寿山佛香阁

原计划下午一点半出发,午饭前同学来电说要早去,否则去晚了没位置了。于是吃过午饭中午十二点半就出发了,到颐和园才一点多。此时已经有人在占位置了,最早的一位上午十点钟就来占位了。出发时阳光明媚,没成想到了颐和园天空布满了浮云,太阳一会儿出来、一会儿没影了。天气灰蒙蒙的、大家很是担心。这个忐忑的过程也许就是摄影的魅力所在。在湖边的冷风中冻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等到了太阳光,看着阳光把桥洞照得越来越亮,十七个桥洞一个不落。

蓝天白云下的十七孔桥金光穿洞

廓如亭和十七孔桥金光穿洞

此时,整个湖岸边都沸腾了。由于我们来得早,在第一排占了好位置。但是,三脚架已经被挤得无法使用了,只能手持相机拍摄。后边不时地有人递给我手机或相机,让我替他们拍几张没有人群干扰的照片。我想大冷天都不容易,于是就暂时退后,让一些外地来的游人和金光穿洞留个影。于是有人大喊,这里有个大善人,到这儿来照吧。

蓝天白云下的十七孔桥和倒影

人们拥挤赏景的情形

这一喊不要紧,很多人都过来说好话。本人好心善好说话,只好连连让位,但是最后把我挤出来了,想回也回不去了。一想自己也照了不少张了,索性乘着落日的光线照点儿其他景观吧。好不容易弯腰捡起脚架挤出人群,没成想立刻受到刚才在我后面拍照人的埋怨,说你不照了咋不把位子让给我呀,您看这事儿闹得!

落日金辉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和万寿山

此时,在桥的顺光面是非常好的拍摄时机。金色的阳光照在汉白玉的桥上非常惊艳,暖意浓浓的感觉更是让人非常留恋。但此时比欣赏更重要的是拍片,来不及仔细欣赏、我抓紧时间在桥的两头穿梭般地走动,从不同角度拍摄十七孔桥的不同韵味。

拍摄的人们

从南湖岛看文昌阁

网上传说的冬至这一天阳光穿洞,是设计时经过科学计算后特意为之。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杜撰的,如果是特意为之十七孔桥的方向就不应该是现在的朝向。网上真有认真者仔细计算了太阳日出日落的角度,并给出答案,在此不赘述。当年乾隆皇帝要仿照卢沟桥和苏州宝带桥的特点而建。从桥正中的大孔向桥两端数过来,正好是都是“9”,而“9”被称为极阳数,寓意封建帝王至高无上,所以将桥建成17孔。

从南湖岛看佛香阁

从南湖岛看铜亭

十七孔桥长150米,共有17孔联拱,飞架于南湖岛和廊如亭之间。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计544只,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的东边有一尊镇水铜牛和廓如亭。桥的西侧是湖心岛,它西连湖心岛,东接廊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从佛香阁向南看,十七孔桥把广阔的昆明湖水面分出层次。使得千亩碧波尽收眼底的空旷感,因十七孔桥的点缀而消弭无踪。因此,南湖岛与万寿山佛香阁的位置在对景手法上呈一宾一主之姿。

从南湖岛看大戏楼

佛香阁全景

欣赏十七孔桥之美,有四时之美,有晨昏之美。但更重要的是从不同角度去领会,即站在园中各处望桥,和站在桥上望园中各处。比如站在桥上眺望万寿山,这是十七孔桥的最好镜头。扶着汉白玉桥栏,欣赏万寿山,水波、雕栏、长廊、绿树、崇阁、黄瓦、青天、白云,浑然一体,如世界上真有“蓬莱仙山”,也不会胜过这里。

万寿山全景

玉泉山远眺

桥东边的廓如亭,八角重檐,由内外三层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独具特色。该亭如一秤锤,压在十七孔桥东端,挑起桥西侧的重点景区南湖岛。廓如亭旁边有一铜牛,铸于1775年,是特有景观,青铜牛身下是石雕的海浪纹须弥座,表示镇水之意。

玉带桥

拍昆明湖落日的人们

从南湖岛向西望去,远处的玉泉山、西堤上的玉带桥,尽收眼底。整个颐和园与北京的西山融为一体。

贴士

颐和园的这些灵感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全年来玩最佳。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