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西点军校博物馆,看美军如何从战争中一步步走来

2017-01-01 04:09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沫洋

第一次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因为住在纽约,离著名的西点军校不算太远,于是在来美国的第一个周末就去了西点军校参观,希望能够亲身体会一下传说中的西点校训——“责任、荣誉、国家”。在西点军校参观时,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西点军校博物馆。

图片:西点军校博物馆设在校外的西点镇,和军校一样是美国最古老的军事博物馆,主要使命是“维护美国的军事遗产”。

一、历史悠久的博物馆

西点军校距离纽约市约80公里,是美国军事学院的别称,因其坐落在哈德逊河西岸的橙县西点镇而得名,创建于1802年,是美国最古老的军事学院,曾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法国圣西尔军事学校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图片:西点军校盾徽。

西点军校所在的西点镇曾经是独立战争时期美国最重要的军事要塞——普特南堡要塞,这个要塞由一系列装备火炮的堡垒和横跨哈德逊河的铁链组成,目的是为了阻止英国海军舰艇利用这条水路运送物资进入美洲内陆。乔治·华盛顿曾经赞誉西点是美洲大陆防御的关键一环。

在哈德逊河边就耸立着这个要塞的遗迹,根据介绍这个要塞本来已经毁于战火,1920年代西点军校的学员们找到了原来的设计图纸重新又将要塞修建了起来,1976年是要塞设立200周年,西点军校又在要塞上布置了老式的火炮,使其成为该校一个重要的军史教育场所。

图片:普特南堡要塞遗址的古老火炮雕像。

西点军校博物馆就设在校外的西点镇,是美国最古老的军事博物馆,自1854年就一直在这里。博物馆的主要使命是“维护美国的军事遗产”,通过收集、保存、展示和解释有关美国军校、军队和使用武器方面的各类历史文物,用以不断地教育和激励学员,使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够成为拥有“责任、荣誉、国家”价值观的美国陆军军官。

西点军校博物馆是西点军校的骄傲之一,校方鼓励那些来西点军校参观的民众去参观这个博物馆,而且实施免费参观的政策。

图片:博物馆正门外一辆涂有白云闪电涂装的M4A3E8“谢尔曼”中型坦克,该车是美国著名装甲兵将领艾伯拉姆斯的座驾,故这座纪念碑被称为“艾布拉姆斯大门”。

我们一行走近博物馆,首先看到院外大门前停放在高台之上的一辆“谢尔曼”坦克,高大的车体侧面绘制有白云和闪电的图案,犹如一座战争纪念碑。

仔细阅读这个纪念碑碑座上的文字才知道这辆坦克的不平凡。这是二战期间美国最著名的坦克指挥官艾布拉姆斯的座驾——白云闪电涂装的M4A3E8坦克,而这座纪念碑更被称为“艾布拉姆斯大门”。

艾布拉姆斯是美国陆军上将,1914年生于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毕业于西点军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陆军装甲部队服役,参加了欧洲战场的多次战役,而当今美国陆军最先进的M1系列主战坦克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艾布拉姆斯1941年加入了美国第4装甲师,成为了巴顿将军手下最致命的进攻矛头,他曾经在10个月内换过7辆坦克,击毁过80辆德军坦克,在德军发起的阿登反击战中,正是艾布拉姆斯带领的坦克群突破了德军对巴斯托尼小镇的包围,解救了重围之中的101空降师,被巴顿将军誉为美国装甲兵第一悍将。

图片:艾布拉姆斯驾驶白云闪电图案的M4A3E8中型坦克在巴斯托尼外雪原上的场景,美国M1系列主战坦克就以他命名。

这辆充作博物馆馆标的正是艾布拉姆斯将军曾经使用过的第7辆坦克——M4A3E8型坦克,该型坦克是M4中型坦克的后期型号,采用了新型悬挂系统,安装有一门52倍径炮的76毫米火炮,能够在2000米距离击穿110毫米垂直钢板,车体正面也有107毫米倾斜装甲的保护,使美国陆军终于有了能够和德国装甲部队一搏的主力坦克。

图片:由坦克作为博物馆的馆标很有特色。

走过“艾布拉姆斯大门”后就看到博物馆的主体,这是一座类似于西方教堂一样的两层小楼,加上两层地下室一共有四层陈列室,分为西点校史馆、世界战史馆、陆军战史馆、美国战史馆和武器馆等。据介绍该馆一共藏有6万余件历史文物,号称西半球藏品最丰富的军事博物馆,但由于展馆面积等原因,平时对外公开陈列的不到库藏的十分之一。博物馆的介绍文字有多国语言版本,也包括中文,但似乎都是电脑自动将英语翻译过来的,根本不成中文句子,但对中国游客了解馆藏物品多少还是有些帮助的。

图片:西点军校博物馆的主楼。

二、气势恢弘的战争史

博物馆第一层是西点校史馆,收藏了许多西点名人的遗物,比如西点军校之父塞亚的校长配剑、华盛顿的铜像和配枪、第9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佩顿·马奇上将的佩剑、二战著名将领巴顿将军的手枪以及整套的西点军校军乐队制服等。还有一个展柜中陈列了西点军校毕业生中获得“荣誉勋章”者的名录,其中不乏璀璨将星,但更多的还是在战争中作出卓越功绩的普通军人。

图片:馆中的荣誉墙,是西点军校中荣获“荣誉勋章”的校友名录。

再往里是世界战史馆,西点军校认为历史上各个阶段的军事艺术是每一位军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为此博物馆通过沙盘、实物、油画等方式介绍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重要战争,凸显了战争中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由这些新技术所带来的战略战术的变化。

图片:美军缴获的日军军旗、制服和装备。

最有特点的是,每一个历史时期,博物馆都选一个最著名的会战加以详细介绍,做出战场模型,配备几十上百的士兵和各种装备模型,加上背景画增加景深,做得非常精致。同时,这些沙盘模型还用文字对双方部队的构成、武器、特点等加以说明,评判其得失,反映出西点军校对这场会战的学术观点。

图片:气势恢宏的古罗马军团攻城沙盘。

在其中一个展柜中,我们看到布满了古罗马的士兵和攻城机械,这是一场罗马军团的攻城战。在旁边一个白雪覆盖的展柜里密密麻麻地站立着许多穿军装的人偶阵列,这是西方战争史中著名的奥斯特里茨战役的场景再现。

1805年12月2日,7.3万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波西米亚奥斯特里茨村(位于今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7万人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胜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随之瓦解,奥地利皇帝也被迫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这场战役因为欧洲三个大帝国的皇帝奥皇弗朗茨二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全部亲临战场,史称“三皇会战”,模型再现了以蓝、白、红为主色调的法国步兵方阵准备冲锋的场景。

图片:被称为“三皇会战”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场景再现。这场战役欧洲三个大帝国的皇帝奥皇弗朗茨二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全部亲临战场。

在另一个展柜中时间已经指向了1941年,在俄罗斯广袤的大草原上,几辆德国坦克和半履带车驶过步兵战壕向前突击,在一辆III号坦克的发动机舱上覆盖着一面纳粹旗帜作为对空识别标示,这是德国开始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向苏联全面进攻的一个场景。

图片:波兰羽翼骑兵的锡像。

在其他一些展柜中还收藏了不少有趣的模型和实物。其中有一个小骑士模型,全身覆甲,手持长长的骑士枪,背后长出了两个漂亮的羽翼,犹如圣经中的天使,而这正是西方战争史上曾经辉煌一度的波兰翼骑兵。

我们仔细看才发现这些翅膀并不是由骑士背负,而是直接固定在马鞍后部。其原因是由于最初土耳其等东方轻骑兵喜欢用套索将西方骑士拉下马,于是匈牙利人发明了安装在马鞍上的杆子,这样套索很容易套在杆子上,有马的力量支持就不会轻易被对方骑兵拉倒。而波兰翼骑兵的羽翼顶端是向前弯的,也正是继承了上面的骑士传统,可以更好地接住套索。

后来在实践中还发现,这种向前弯曲的杆子顶部在冲锋时会产生空气涡流,发出破空的声响,能够惊吓对方的战马,提升冲击威慑力,这种安装羽翼的波兰翼骑兵曾经一度成为欧洲抵御东方侵略的重要力量,在西方战略思想史上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

图片:二战纪念品展柜,其中有日本投降时候的军刀、麦克阿瑟将军签字的钢笔、戈林元帅的手杖、希特勒自杀用的手枪等。

在美国陆军战史馆和美国战史馆中,展出了美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各战场得来的战利品,如德军、日军、越军的武器、装备、军服等。比较著名的历史文物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书、麦克阿瑟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字用的钢笔、德国纳粹二号头子戈林空军元帅的手杖、日本天皇授予的军刀等。

图片:海岸炮兵展柜中安装在M1892炮架上的M1888型10寸岸炮模型。

此外,这里还运用照片、实物、模型和文字等介绍了美国陆军各兵种的发展。比如在海岸炮兵展柜中陈列了大口径海岸炮和粗短的臼炮模型;在空降兵展柜中陈列了美国M1型伞兵用卡宾枪、缴获的德国FG42型伞兵步枪以及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军队伞兵头盔;在陆军航空队展柜陈列了卡其色军官制服和二战中著名的波音B-17G、马丁B-10轰炸机模型等;在装甲兵展柜中陈列着坦克手制服、缴获的德国党卫军装甲兵军帽以及坦克机枪、汤姆逊冲锋枪等武器,在展柜下方更是将美国“谢尔曼”坦克模型与德国“虎”式坦克模型放在一起,炮对炮、车对车,意为一较高下。

图片:美国缴获的二战期间轴心国伞兵头盔,上为意大利,左下日本,右下德国。

最有趣的还在核武器部队展柜中,这里陈列了冷战早期美国战略威慑的主要武器——空军B-36远程战略轰炸机和陆军M65型280毫米远程核火炮。其中B-36远程轰炸机是世界航空史上最大的轰炸机,其主翼展幅比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长13.7米,比C-5A“银河”战略运输机长1.38米,比波音747远程客机长10.43米,两侧主翼后段安装有6台汽缸空冷式活塞发动机,螺旋桨向后推进飞机前进,在翼端各吊在一个发动机短舱,都并列安装有2台涡轮喷气发动机,全机光发动机就有10台之多,在研制过程中还试验过原子反应炉,成为名符其实的原子洲际轰炸机。

图片:美国B-36远程轰炸机是世界航空史上最大的轰炸机,其主翼展幅比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长13.7米。

可能是由于该机研制始于二战期间,仍然属于陆军航空队的范畴,所以悬挂在西点军校博物馆的展柜中。在B-36轰炸机下面,是有着“原子安妮”美誉的原子火炮,该炮由前后两部分拖车组成,当中是一门46倍径的280毫米火炮身管,发射核炮弹时射程可以达到29公里。展柜背后的照片记载了1953年5月25日由美国陆军第867野战炮兵营进行的第一次“原子安妮”射击试验,在火炮阵地远方蘑菇云腾空而起。从这两件冷战时期的终极兵器模型,可以再现冷战早期东西方对抗的疯狂。

图片:有着“原子安妮”美誉的原子大炮。

三、深藏地下的兵器馆

在建筑物的地下还有两层兵器馆,地下一层是轻武器展区,地下二层是重武器展区,从展品数量上并不多,但件件是精品。

在轻武器馆,展示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类轻武器,有许多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奇形怪状的兵器,每一件上面都有详细的说明,有些还有图例详细说明怎么使用或者剑法之类的,犹如传说中的武林秘籍。

图片:各式反坦克武器,包括反坦克步枪、反坦克地雷、反坦克火箭筒等。

在两个反坦克武器展柜中,看到了熟悉的二战时期德国88毫米“坦克杀手”火箭筒和美国60毫米“巴祖卡”火箭筒,这是当时德美机械化步兵和装甲掷弹兵常用的多次使用型反坦克火箭筒。另外还有他们著名的后世作品,即苏联RPG-7反坦克火箭筒,这是和AK-47一样扩散到全世界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在一次次的局部战争中都能够看到这种步兵反坦克武器的身影,即使强大如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这样的钢铁猛兽也曾经在一杆小小的RPG火箭筒面前折翼而归。

图片:展柜中的各式突击步枪,苏式AK-47的解剖图很醒目。

在自动武器展柜中陈列着一支支世界名枪,最上面的当然是代表东方阵营的苏联卡拉什尼科夫AK-47型7.62毫米自动步枪和代表西方阵营的斯通纳M-16型5.56毫米小口径自动步枪,这两把世界名枪的恩怨纠葛一次次在世界各地上演。此外,还陈列了中国的56式冲锋枪、以色列加利尔自动步枪、美国M-14自动步枪、德国二战Stg44型自动步枪、苏联波波沙冲锋枪、德国MP-38冲锋枪、捷克“蝎”式装甲兵冲锋枪等著名枪械。

图片:美制M1917轻型坦克,又称M-18轻型坦克,是法国FT-17型坦克的美制版本,共生产了4400辆,是美国装甲部队初创时期的重要装备。

博物馆地下二层是一个层高非常高,但面积不大的大厅,里面陈列着坦克等重武器,真难以想象这些重装备是怎么进入博物馆地下的。馆中最醒目的一件展品是一辆早期的美制M1917轻型坦克,该坦克是法国FT-17型坦克的美制版本,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列装的安装单一旋转炮塔的坦克,被誉为现代坦克的鼻祖。

博物馆中这辆坦克采用黄、绿迷彩,看上去非常显眼,炮塔侧面白色菱形标示中印有扑克牌梅花图案,这也是早期坦克识别标志之一,宽大的履带板上印有“AMSCO”字样,可能是生产公司的名号。

图片:坦克前面是一辆德军“歌利亚”遥控炸弹运载车,在诺曼底战役中广泛应用。

在M1917坦克前面的地板上摆放这一辆没头没尾的小履带车,就像现代的儿童玩具,这是二战德军研制的一种履带式遥控炸弹,能够装载将近100千克的炸药朝敌军坦克开去,然后遥控引爆。这种小遥控装甲车有与其体格不符的名称,叫“歌利亚”,是传说中的巨人,也说明已经走向末路的德国寄希望于这种小东西能够扭转战争形势。这种歌利亚履带式炸弹在二战中共生产了7 000余辆,在大西洋沿岸的战斗中被广泛使用,也被盟军俘获不少。

图片:广岛原子弹的模型。

在坦克一侧的墙边摆放着一大一小两具核弹样品,大的是著名的轰炸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复原品。小的核弹更加有趣,样子像是一门发射超口径炮弹的无后坐力炮,这是世界上最小的进行过实战部署的核武器——代号为“戴维·克特”的M388型无后座力核火炮。其发射的W54型核炮弹重23公斤,当量10-250吨,共生产了2100枚,曾经被部署在对抗华约进攻前沿的联邦德国。M388型无后座力核火炮,全长仅780毫米,只需要3名士兵就能够操作,是美国陆军最具机动作战能力的战术核武器。

图片:地下武器馆中的各型火炮。

除此之外,这个大厅内还有大量的火炮、机枪等展品,昏暗的灯光下犹如身处地下弹药库。

图片:西点军校学员军乐队制服,很有西点特色。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