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记

2017-03-17 16:28
文学随笔 “律回斗转金鸡鸣,一路东风送笑声。无须踏青赤城外,春到千门万户中”。春节假期刚过,恰逢立春,天气转暖。但是北方的天气也总是反复无常的,总会暖上几天,然后就突然变冷。但是节气总是不会变的,立春这天,气温上升,在寒冷的季节里度过一冬的人们,竞相到户外来,舒展一下筋骨,提前感知一下春的气息。街上、公园里里的人就多了起来,小孩子更是欢喜雀跃,有的跟随父母放风筝,有的相互追逐嬉戏。居住在城市里,对季节的感知也不是很明显了。只有到满城的柳树抽丝发芽的时候,茁壮的白杨树也生出了嫩绿的叶子,满眼望去,皆是绿意,这时的气温升高,该脱下厚厚的羽绒服,换上春装,才豁然觉得春天来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感觉总是不太明显。在万物复苏的春季,身处在北方的城市里,在为满眼绿意带来欣喜的时候,也总是对春季里大风夹杂着沙尘而望而生畏,通常这样的大风总是要刮上几天,甚至十几天,而后炎热的夏季便如约而来。在北方的冬季,显得总是这样的漫长,于是人们更盼望春季的到来。从当年的10月份一直到来年的4月份,气温都是很低的。这一点,从供暖上就能看得出来,北方的供暖正好是半年。前几天,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儿子下象棋的照片。居住在上海的儿子的大姨还很吃惊问道:“孩子还只穿着背心,屋里温度这样高”。其实北方的室内温度,因为供暖,总会在20度左右。室外温度却在零下十几度亦或几十度。而在南方,室内、室外温度都是一致的,因为南方很少供暖的,也很少用空调的。但是温度总会在零度以上的。就是不会太暖,也不会太冷。记得第一次随着妻子回家探亲,那时正直冬季,北方的气温在零下20几度。刚一到齐鲁的土地上,感觉温度适宜,满眼绿意。随后,在村庄附近走一走,地里的麦苗已经长出数尺,绿油油一片。刚从北方的皑皑白雪中,到这里感觉是春天,满眼都是绿色,倍感欣喜。可是到了晚上,就十分的难熬。屋里没有暖气的,温度始终是在零度左右,我们又不习惯空调的暖风,和暖气是不一样的。暖风吹久了,就会不舒服。于是吃完晚饭就裹上大被子,早早睡觉。早上起来,温度依然还是这样,总不能躲在屋里吹空调吧,于是便几个人打羽毛球,当时儿子的小舅还在读博士,转眼现在博士毕业已经在北京铁科院工作了。家庭人多,自然很热闹。妻子的母亲,每天早晨照例都会做羊肉汤的,每人一大碗。吃完后,微微出汗,感觉身心舒畅了。不免想到,早晨一碗羊肉汤,不但能饱腹,还能起到取暖的作用。后来在镇上,妻子带我去吃单县羊肉汤,味道也是不错的,但是总觉着与岳母做得逊色了好多。相较于在城市里对季节感知不明显,而在乡村对季节的感知就会泾渭分明,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强烈的色彩。尤其是春天,说它万紫千红一点也不为过。记得小时候在故乡读小学的时候,学校在另一个村子,当时是附近的几个村子的学生集中到一个大的村子里上学,学校距离居住的村子大概有六、七里路,现在觉得不是很远,在那时因为年纪小,大概要走上一个多小时。要翻过走过村子东面的山,然后翻过一座山,穿过很长的一片原野,这片原野上分布着大片的耕地,然后从几座山中间穿过去,才能到达学校。尽管山不是很高,路途不是很遥远,但对于上小学的小孩来说,感觉还是很远。但从未感觉累,春夏秋冬,在那条被数十个孩子踏出的通往学校的小路,总是有欢声笑语,一路追逐嬉戏着,便到了学校。春天可以在爬上高高的榆树上吃榆钱,采各种好看的花朵,掏鸟窝;夏季在山边的小河嬉戏,在草地上捡蘑菇,在开阔的原野上奔跑;秋季能吃到酸甜可口的沙棘果,在成堆的麦田旁躲猫猫;冬季能在陡峭的山坡上滑雪,还能在结冰的小河上溜冰。故乡的春天,山上的知名的、不知名的花朵就有几十种,竞相开放,有远处就能看见的花朵,也有埋伏在草丛中的小花,五彩斑斓。当时有一种红花,很美,纤细而翠绿的腰身上绽放着娇艳欲滴的花朵,其形状如同古代女人头上戴着的发簪,点缀在绿草中,亦或是山间的石头旁,随风摇曳,让故乡的春天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后来知道这种花的学名是萨日朗花。山上还有金针花,可以采绿色的花骨朵,也可以采开过以后的黄色花朵,都可以食用。等到了秋季,山上还有各种药材,可以采药。黄芩、防风等,后来因为挖药破环环境,也就没人再挖药了。在村口的榆树上,春季的时候,便在放学回来后,爬上高高的榆树,摘一串串的榆钱,有的爬树,有的负责在树下收集,可以在树上边采边吃,采得多了,便带回家里吃榆钱饭,满满的都是春的味道。后来,随着村子人口的日益外迁,很多田地便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有的耕种着上千亩的土地。现在村子里山上,随处可见高高的风力发电机,硕大的机翅在随风旋转着。当然在给当地政府和村民带来一些收益时,也带来对环境的破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想起上学时的这条小路,每天往、返几个小时,但是总觉是快乐的,那时候的孩子好像都爱冒险,都比较淘气,登山、爬树、滑雪、溜冰,样样都参与其中。尤其是在春天的早上,一群孩子边走边玩,一会发现路边的嫩草里长出了几朵鲜花,一会发现田野的远处某个地点,飞出几只小鸟,便猜测那里是否有个鸟窝。但是心中还是记得上学的,便匆匆的向学校走去。但是到了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就不用顾及时间的快慢了。对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在学到了书本上充足的知识时,遗憾的是在大自然课堂里的乐趣却是无法或很少感知的。但在城里上学,却又是很多乡村的孩子而渴求的。因为上了好的学校,才能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至于感受不感受自然,你的童年开不开心,谁又能去关心呢。于是想起了《借山而居》中的一句话。作者张二冬说道:“每次从山下购物回来,坐在山上,向山下望望,看看人间”,也许有人觉得作者这是在吹嘘觉得自己过的像仙人一般的生活。事实上,居住在城市里的我们,真的如同小蚂蚁一样,为了生计而奔波。我们貌似是城市的主人、城市的一份子,然而仅拥有的是否只是立锥之地呢,你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脚下的足迹是否越来越狭窄呢。像二冬这样刚毕业就隐居在山里生活,人们会说你太消极,往大了说,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你下山到城市里拼搏,人们也会觉得你是芸芸众生、世俗之人。其实,每个人的心理都向往室外桃园的生活,但是我们每个人身处在社会中,承担着各种社会角色,又有多少人能会真的去付出实践。因为我们处在社会关系之中,想逃离都是无法逃离。有时也在暗暗的想,像在终南山借山而居的二冬,将来有了妻子,假使妻子愿意过这种生活,可以在山上居住;那麽有了孩子的时候,还会在山上居住吗,人终归是离不开社会的。我们也只能在艳羡着别人的生活方式时,感慨一番、回忆一番,然后继续的沉浸在城市的生活里而已。其实不违背公序良俗的生活方式和爱好,放手去做。在城市里享受便利的生活同时,也可以要有恬淡的心境。因为人生是你自己的,与别人的评价无关;在别人看来,粗茶淡饭会很辛苦,也许你正沉浸在幸福中;在别人看来锦衣玉食的生活更好,也许身处其中的人内心正挣扎求索、欲壑难填,毫无幸福可言。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只是一个虚幻而美丽的梦。那些辞掉工作,到大理、丽江去定居的人,也许事实并非你想像中的美好。活着亦或是生活的幸福与否,大抵真的不是你身在何处、处在何等的位置、从事何种工作,更多的是一种感受罢了,正因为这是个人的感觉和感受,所以幸福是没有标准的,也无法用语言去表述。所以看到那个视频,记者采访在田间劳作的大妈,记者问:“大妈,你幸福吗”。大妈说道:“你有那闲心还不如帮我剥点玉米呢”。当然是个恶搞的视频,但是当我们被别人问道,你幸福吗,你也会无从回答的。再幸福的人在生活中也会有伤心的事情;再悲催的人生在某个时段也会有幸福时刻。其实对于那些淳朴而容易满足的人来说,更容易感受到幸福的,虽然不能用语言清晰的表达出来。而我们深处在城市里,生活条件得到空前的提高,幸福感并没有随之迅速的提升。今天物质生活的丰腴,我们要感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至于幸福感的下降,也许是充满着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为了得到更好的物质享受而过度付出的努力以及攀比心理带来的,是否放慢脚步,是否去感知幸福,我们也只能扪心自问,因为活着是自己的事,幸福不幸福也是自己的事。作者:王少明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