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清丰定标准“瘦身”红白事

图/王伟宾

□本报记者王映本报通讯员王为峰闫志斌

元旦假期,台前县、清丰县的乡镇、村干部却十分繁忙,他们走上大街小巷张贴标语,逐门逐户发放倡议书,为即将展开的“大事”做足准备。

近日,台前县、清丰县分别下发文件,对农村红白事标准定下“指导意见”: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不执行将被惩戒。

“随着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农村婚丧嫁娶中的攀比奢侈之风也日益抬头,给群众带来很大负担。”台前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传军感触很深。

2016年末,台前县下发《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建设“德美台前”实施方案》和《农村红白事标准参照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清丰县也下发了《农村红白事标准参照指导意见》。

两县的“指导意见”内容大体一致,提倡喜事新办,提倡简化婚前程序,简约订婚、结婚形式,并明确要求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喜宴酒席控制在10桌以内,车辆总数控制在6辆以内。在办白事上也要严格控制程序,提倡“厚养薄葬”、坚持厉行节约、摒弃虚讲排场,严禁超出本村既定标准带坏风气。

“近期,中央、省、市相继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题会议,强调要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濮阳市文明办主任崔清林告诉记者,台前县和清丰县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出台了农村红白事参照标准,弘扬自强、节俭、孝道美德,在全社会形成以“索要高额彩礼”为耻,以“家庭和美、自创家业”为荣的良好风气。

记者了解到,包括台前、清丰在内的濮阳农村,过去比较流行的结婚彩礼得送出“三斤三两”,也就是100元面额的纸币用秤称重三斤三两、价值13万多元。家里办喜事,怎么也得摆上几十桌酒席。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孩子结一次婚,往往债台高筑,甚至“因婚致贫”。

台前县侯庙镇大杨村老党员杨华说,婚丧嫁娶讲排场、比阔气的奢靡风气,已经成为套在农民群众身上的一道沉重枷锁。“群众都在期盼着,党委政府真正把治理大操大办当成事来办!”杨华激动地说。

“倡导移风易俗,开始时肯定会遇到阻力,我们要突出宣传教育、突出党员干部带头、突出群众自治、突出制度纪律约束,依托民心所向。”清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岳春青表示,如果村民在具体操办过程中拒不遵守已列入本村村规民约规定的红白事相关标准,村“两委”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将第一时间介入制止,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负面曝光和集体不参与其红白事等方式进行惩戒。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