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写信控诉妈妈玩手机 折射亲情陪护的饥渴

报载,近日,杭州一名12岁的女孩,给妈妈写了一封信,信中控诉妈妈因为玩手机变得脾气暴躁,对弟弟也缺乏关心。女孩的妈妈把信发在朋友圈里,引发不少共鸣。(见2月10日的《南方日报》)

女儿写信控诉妈妈玩手机,表达了孩子渴望得到家长的关爱,呼唤家长们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多陪护孩子,给孩子更多更好的亲情陪护与教育。毕竟,有心理专家指出,家长平时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容易造成孩子感觉被忽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时下,不少成年父母总是以工作忙或其他理由为由,忽视了对孩子的亲情陪护与教育。有报道说,在刚结束的第32届楚才作文比赛中,10000多名六年级学生有3000多人集体数落成年人的陋习——玩手机。特别是80后、90后家长中,不少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即使有孩子了,也是片刻离不开手机。须知,这不仅给孩子带来了不良示范,也容易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试想,沉迷于玩手机,孩子有事相求,或置之不理,或应付了事,久而久之,玩开了家长与孩子的距离,玩掉了亲情的关爱,令人孩子强烈不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孩子吸取的最好养分是来自家长的温暖。孩子成长需要的不仅是家长口袋里钞票换来的物品,还有家长对孩子的亲情陪护和人格影响。比如,迷惑时有人指引,悲伤时有人分担等;否则,缺乏亲情陪护而成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容易得“父母缺乏综合病症”,在心理、个人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缺陷。可见,亲情陪护与教育是孩子教育与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教育,甚至是最好的教育,它与孔子的“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相吻合,与陶行知的“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教育理念相一致,值得各位家长们高度重视,多陪陪孩子,与孩子一起“长大”。

女儿写信控诉妈妈玩手机,至少给家长们传递出一个信号: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角色不能缺位,特别是亲情陪护教育不能缺失,家长应该多陪护孩子,与孩子多交流与沟通,向孩子传递出榜样的力量,为孩子的成长“补钙”。试想,妈妈玩手机,忘给孩子做早饭;爸爸玩手机,与妈妈吵架,等等这些叫孩子怎么看待父母?难怪有小学生报怨说:“爸爸只爱手机,不爱我。”“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据《2014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我国家庭亲子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中,有一项尤其值得人们关注——手机开始分散父母陪伴孩子的注意力,数据显示,近七成父母陪孩子时玩手机。这从《爸爸去哪儿》热播中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殊不知,有首儿歌唱道:“好久没人牵我的手,好久没人摸我的头。冰凉的小手、发烫的额头,生病是最想你们的时候……”听后,爱玩手机的家长们将作如何感想呢?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吕好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