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鲨》:比“鲨口”更可怕的是“心鲨”

在说《大白鲨》之前,很想说说那个为了纠正一句话,十年来都走在上访路上的潘金莲;从县里,到市里,再到省里,十年来都有人因为其上访事件丢官弃盔的潘金莲,一个现代官场各式丑陋“潜规则”齐齐现形的现代标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大白鲨》中的“大白鲨”也具有“标本效应”;《大白鲨》影片的讽世意义,绝不亚于《我不是潘金莲》的讽世意义。不过,比《我不是潘金莲》更胜一筹的是,《大白鲨》不仅仅是一部世相讽刺图,它还有真真实实惊险刺激的捕鲨场面。而单凭那海上捕鲨的酷炫绝技,也足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在说《大白鲨》之前,很想说说那个为了纠正一句话,十年来都走在上访路上的潘金莲;从县里,到市里,再到省里,十年来都有人因为其上访事件丢官弃盔的潘金莲,一个现代官场各式丑陋“潜规则”齐齐现形的现代标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大白鲨》中的“大白鲨”也具有“标本效应”;《大白鲨》影片的讽世意义,绝不亚于《我不是潘金莲》的讽世意义。不过,比《我不是潘金莲》更胜一筹的是,《大白鲨》不仅仅是一部世相讽刺图,它还有真真实实惊险刺激的捕鲨场面。而单凭那海上捕鲨的酷炫绝技,也足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被“大白鲨”牵扯出的社会关系网分别有:市长、港务局局长、电视台、新闻媒体机构、海洋研究院专家、捕鲨专家。当然,更有一直惊怕后民怨沸腾的游客。可是,当局对布洛迪的“有大白鲨”的预警是怎样反馈处理的呢?第一次出现事故后,为了招揽生意,市长的对策是遮掩,海滩继续营业开放;第二次出现事故后,市长才不情愿地签字动用各方社会力量关注此事,不过海滩还是继续开放营业;第一只虎鲨被抓住后,还没来得及确认是否是那条伤人的鲨鱼,市长就迫不及待地下令开放海滩,并怂恿熟人提前下海试水。直到第三人眼睁睁地丢掉了性命,市长才感觉事态严重,彻底封锁海滩,全力捕鲨。

可以说,面对给民众带来极大恐慌和安全隐患的“大白鲨”,面对接二连三“出现死亡”这种深刻的社会教训,市长想到的是全市的观光营业额;电视台新闻媒体机构想到的是自己的曝光率和收视率;捕鲨专家想到的是能通过这笔捕鲨生意捞到多少好处。明明是一起巨大的灾难事件,但是怎么整部影片里面的各路人马都弥漫着一股狂欢的氛围,每个人都在拔着自己的利益算盘,盘算着自己最终能获利多少。鲨鱼只是单纯地用口角吃人,可是眼睁睁地看着人死去却不施救,这种残酷只有一颗鲨心才能办到。可以说《大白鲨》中最凶恶的不是鲨鱼,而是冷血的官僚阶层,是残酷的人心。

不知道是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无意,还是刻意为之。最后捕猎大白鲨存活下来的,都是两个不求回报、不问利益、而单单只想捕鲨为民除害、只想踏实地干点实事的男人。这或许是导演理想主义在电影中的一种投射,不过这也何尝不是人民的心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