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不演“悟空”演“玄奘” 拍纪录片重走取经路

“有的知道我姓章,叫我章老师。有的不知道的,就直接叫我六老师。”

提起六小龄童章金莱的名字,人们总是会想起86版电视剧《西游记》里对于“孙悟空”这一角色的精妙刻画。他也乐于将自己的表演艺术与这只传说中的神猴连在一起。

86版《西游记》,孙悟空

就像他在1月12日上海图书馆的纪录片《一带一路 重走玄奘路》点映会上开玩笑提起的那样。他说,自己曾经和一个艺术院校毕业的女孩子演对手戏,他演一个医生,那个学生演病人。他一本正经地把台词说到一半,结果那个学生笑场了。

当时的导演就很生气,问那个学生为什么笑。那个学生答道:“我总觉得这个医生是孙悟空变的。”

宁向西去一步死,绝不东归半步生

不过,这一次在纪录片《一带一路重走玄奘路》中,六小龄童不是演“孙悟空”,却演起了“唐三藏”。他在纪录片中演绎了玄奘青年、中年、老年时期的不同形象,重走西行取经路。同时,他也担任这部纪录片的总导演。从中国西安到印度,探寻玄奘西游古迹,穿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富多姿的百姓生活。

《一带一路重走玄奘路》海报

他说:“我一生推崇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西游记》小说的作者吴承恩先生,另外一个就是玄奘大师了。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用了17年的时间,跟我们拍《西游记》的时间是一样的,这是一种缘分。”

点映会开始前,六小龄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他告诉记者:“有网友曾给我总结得好,从徒弟到师傅,从斗战佛到功德佛,从大圣到大师,六小龄童经历17年的取经之路,现在披上师傅的袈裟,重走师傅17年的路了。”

六小龄童接受记者采访

六小龄童表示,他现在要做历史上的玄奘大师,跟传奇人物跟“唐僧”不能画等号。不过让认为,观众更应该知道历史上的玄奘大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于他所理解的玄奘精神,他解释道:“那是一种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乐观向上的精神。所以我想无论是我们演戏或者为人做事的时候,要有一种坚持的精神,玄奘大师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一生做好做精,做成一件事就非常了不起了。我没有经,我的经就是师傅的经。” 他认为,玄奘的精神,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借鉴意义。

孙悟空还代表着“空中丝绸之路”

不过六小龄童也表达了对于纪录片这一类型的担忧。“纪录片,一听说是这类题材,大家可能不太感兴趣。2018年春节后,我们‘师徒四人’会一同去到印度,也就是狗年的这个春天来了以后去拍。那么这样的话,让大家就会带着一种兴趣去看这个戏,你就感受到玄奘大师这样一种传奇的经历和他伟大的‘取经精神’。”

他告诉记者,纪录片拍摄的路线并不完全是按照丝绸之路去走的。但他觉得有一种说法很有意思:“我一说大家可能就能明白,玄奘西天取经的路是陆路的,孙悟空还代表着空中的丝绸之路。”

印度有一只大家非常熟悉神猴,叫哈奴曼,一般被认为是孙悟空的原型。六小龄童介绍说,胡适先生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是哈奴曼,但其实鲁迅先生有另外一种表述,认为是与不是,这在学术上是有一些争议的,也很有可能是我们江苏淮河的一个猴神。

“我那次去印度就讲,孙悟空和哈奴曼应该是表兄弟的关系。他们大学生也接受我这个表述,就是有血缘关系,但不是父子关系。孙悟空是我们中国的孙悟空,但是在那边有一个神猴也很厉害。” 同时,六小龄童也介绍说,他在印度的时候,能感受到印度老百姓对玄奘大师的一种敬仰。

敢问路在何方

六小龄童一直致力于将西游文化推往国际。除了这部纪录片,他与好莱坞合作的电影三部曲《敢问路在何方》于2017年3月正式开机。他在其中再次饰演“孙悟空”这一角色。

他告诉记者,他曾经跟外国人讲,如果想了解中国,你就要了解西游,你想读懂中国人就得读懂孙悟空。“有的人可能觉得,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我说你们可以去试一试。因为这个里头确实有很多文化。《西游记》里头都有很多的企业管理、人生的智慧。

在他看来,孙悟空的三个身份就代表了儒释道三教合一。 “在‘道’,成仙是最高的境界,孙悟空是得道成仙;在‘儒’是成圣,孙悟空是齐天大圣;在‘释’,是成佛,孙悟空有个名堂,就是斗战胜佛。因此,孙悟空是三教合一的一个形象。”

当记者问起这部纪录片会拍多长的时候,他表示,“现在不是讲这个纪录片是做多长的问题,先要做很长,因为基本上根据玄奘大师当年走过的一些遗迹,也包括跟西游文化有关系的一些地方,比如江苏淮安市——吴承恩先生出生的地方、写西游记小说的地方。”

2018年,狗年春节“师徒四人”——饰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饰演猪八戒的马德华、第一任唐僧的扮演者汪粤以及续集中沙僧的扮演者刘大刚——将一道前往印度进行拍摄。六小龄童说,这是“师徒四人”一定要完成的一个人生心愿。

“电视剧《西游记》拍摄完成时,唯一的遗憾就没有到印度拍外景。当时方方面面原因,西天取经的镜头是到泰国去的。因为我已经去过印度两次了,但他们三个没有去过。这次一定会去到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