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护士节丨向不穿军装的“特殊战士”致敬!

春暖花开的5月,心怀感激的季节,我们即将迎来“5·12”国际护士节,这是全军文职人员制度改革后的首个护士节。值此节日来临之际,我们谨向奋战在全军医疗卫生战线上的文职人员表达崇高的敬意。

新修订的《文职人员条例》,对文职人员的职能定位、身份属性、岗位设置、使用管理、待遇保障等,作了明确规范,使这支队伍职业地位作用更加凸显、进出渠道更加顺畅、职业路径更加清晰、教育管理更加规范,有助于激发广大文职人员献身强军兴军事业的工作热情。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军文职人员护士始终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引,牢记南丁格尔“竭诚协助医师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的宣誓,秉承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光荣传统,立足本职岗位尽职尽责,从常规护理到科研攻关、从为兵服务到战场救治,处处闪耀着她们忙碌奉献的身影,彰显出新时代白衣战士的靓丽风采。今日,《解放军报》“文职方阵”版采撷部分文职人员护士的强军故事,以飨读者。

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

——向奋战在全军医疗卫生战线上的文职人员致敬

从服务病房到服务战场,第二五四医院护士袁魁远——

像战士一样保持冲锋姿态

■解放军报记者孙兴维特约记者王均波

5月的朱日和,乍暖还寒,一场多兵种联合体系对抗演练鏖战正酣。

红方发起首次进攻后,不等10余辆装甲车冲击时的扬尘散去,一座能够实施紧急战伤救治的战役前沿救护所快速开设。滚滚硝烟中,有位身着迷彩服、佩戴红十字标志的文职人员男护士格外显眼,他就是解放军第254医院急诊科文职人员护士袁魁远。

刚参加医疗保障演训时,袁魁远就“走了麦城”。有一次,由于抢救慢了几秒,导演组判定一名红方战士“牺牲”,这事深深触动了袁魁远。他下决心要提高战场救治能力,从那以后每天都比其他队友多训练2个小时,一天下来,布满汗碱的衣服都变成硬块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汗水换来救治力的快速提升,原来6个人搬运都很困难的战救物资,现在4个人抬着就跑;以前上平板车费时费事,现在每个人都能一跃而上;他们还将上级要求的医疗帐篷展开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3分钟,再到考核时的1分50秒。袁魁远告诉记者,作为军队的一名护理人员,光会打针护理是远远不够的,虽然不穿军装,但同样肩负着备战打仗的使命,任何时候都要像战士一样保持冲锋姿态。

2005年,袁魁远到解放军第254医院工作,先后在重症医学科、手术室、心胸外科等11个科室学习锻炼,最终选择了急诊科这个时刻与死神抢夺生命的部门。13年来,他参加抗震救灾、实兵演习、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等重大活动保障20多次。

2008年12月,袁魁远凭借过硬素质加入文职人员护士行列。他一直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做好上战场的准备,当年就成了医院野战医疗队的骨干力量。

回忆起第一次参加演习保障任务的情景,袁魁远记忆犹新。医疗队为了按时到达指定地域,一路摩托化开进没有停歇,天黑休整时还要搬运物资、搭设帐篷,天亮又开始撤收和装车。尽管身心疲惫,但袁魁远从不叫苦,还主动承担巡逻任务,让其他同志睡个好觉。

到达指定地域后,袁魁远和战友们立即展开救治,每天对20公里内的所有营区进行巡诊。袁魁远由于急救经验丰富,又是个男护士,给演训官兵留下深刻印象。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袁魁远又一次随野战医疗队奔赴救援一线,为救援官兵和受伤群众提供有力的医疗服务。在一次夜间巡诊中,遇到一位眼部不适的救援战士,对症的眼药水已用完,袁魁远随即跑了5公里路返回医疗点取药,将药品送到战士手中。当有人问他这样做值不值时,他说:“参加军事训练和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我的职责,也是《文职人员条例》的要求,不存在值不值的问题。”

13年的护士生涯,袁魁远多次被上级表彰为“优秀护士”“优秀护理工作者”“优秀文职人员”等,荣立三等功1次,20余次重大演训医疗保障见证了他的精彩成长。

从打针换药到问鼎科研,成都总医院护士长宋敏——

护理小岗位 创新大作为

■解放军报记者 赖瑜鸿 通讯员 赵芝洪

5月蓉城,风朗气清。

解放军成都总医院病房里,神经外科ICU护士长宋敏正在指导一名长期卧床的患者使用足下垂矫形器。只见这名患者在家人的帮助下,顺利落地并缓慢步行,在场的人们激动地拍起了手。

这项惠及很多长期卧床不起患者的“足下垂矫形器”,是宋敏的得意之作,不仅申请到了国家发明专利,还荣获2016年中华护理学会首届创新发明奖。

谈起当初搞研究发明的初衷,宋敏至今印象深刻。

2013年的一天,在去科室的路上远远看到一名患者正在康复锻炼,虽然头上缠着纱布,但宋敏一眼就认出了这名患者是她们科室的病人。正想去打个招呼并鼓励一下,没想到这名患者的脚一下子没抬起来,重重摔倒在地上。在医学上,这是典型的足下垂现象。

原来,在神经外科,许多患者由于疾病原因长期卧床,导致肢体废用,足下垂的情况时有发生。足下垂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不能背屈足部,行走时或是拖曳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举得较高,落地时总是足尖先触地面的一种症状。

通过与家属交流,宋敏得知患者是家里的顶梁柱,由于康复缓慢,让本已拮据不堪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想着一定要为患者做些什么。”宋敏说。

经过一番了解,宋敏发现市面上出售的下肢矫形器一般穿在鞋内,为塑料材质,质硬不舒适,脚尖无法抬起,行走困难,而且价格昂贵。怎样才能做出既能抬起脚尖使患者走路不费力,又经济实惠的矫形装置呢?宋敏和同事们反复试验,终于,由市面上常见的布鞋改装而成的足下垂矫形器研制成功了。患者只要穿上它,脚尖就能很好地抬离地面,安全平稳地走路。

为了给更多的足下垂患者带来方便,2013年,宋敏护理团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于2015年拿到专利申请证书。当拿着专利证书时,宋敏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把更多的感悟和技术转化为帮助患者快速康复的新产品,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在知识化、网络化、专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护理学科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宋敏告诉记者,新时代的护士,不能仅仅局限于打针换药,更应该立足本职岗位,运用创新思维,为患者解决疾苦。

思想的火花一旦迸发,创新的脚步就不再迟缓。这几年,宋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悉心积累钻研,大胆创新实践,用一项项科研成果践行着新时代文职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针对患者长期卧床,皮肤护理成为难点,能不能设计一款既能解决患者头部压疮难题,又能节约科室成本,还可以减轻患者住院费用的装置呢?宋敏和科室几位护理组长反复琢磨,比对各种材料,最终,她们的目光聚焦在了最常用的无菌橡胶手套上。

她们经过反复测试发现,水装到500毫升的时候手套软硬最合适,6个装了水的手套放进枕套里面排列好,减压效果最佳。在9个月的临床试用期间,没有一例出现头部压疮,有效解决了患者头部压疮难题。她们积极撰写文章,将这个实用创新技术推广给更多的护理人员,让更多患者受益。

从“男护士”到“天使男”,第105医院护士长李明——

男护士当上护士长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通讯员 洪红 郝东红

“开启监护仪、连接血压袖带、建立静脉通路……”4月24日15时许,解放军第105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内,一场与死神的“拉锯战”悄然打响。一位身穿白大褂、头戴护士帽的男护士长指挥若定、业务娴熟,10余名护士按指令投入紧张抢救,抢救室内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这位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就是该院急诊科护士长李明。高考那年,李明选择了“高级护理”专业,毕业后走上了护理岗位这个几乎是女性“一枝独秀”的行业。其后不到3年,当初同班的3名男同学先后离开护理岗位,而李明却坚持奋战了12个年头。他坚信:“护理行业,女子能干的事,男子也能干,男性在护理岗位上照样能够卓越。”

一个毛头小子干护理,李明也遇到过许多尴尬和个别女患者的“嫌弃”。有一次,一位50多岁的女患者刚住进病房,听说管床的是位男护士,立即要求更换床位。同病房一位40来岁的女军官见状立即为李明打“圆场”:这个小帅哥心细、技术好,工作一丝不苟,一点不比女孩子差!就这样,这位女患者才将信将疑地没有更换床位。12年如一日,他的优势渐渐显露了出来:力气大,可以搞定许多女护士无能为力的事情;为人和善,这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能给人安全感,得到了许多患者的信任。

2016年,医院一个护士长岗位出缺,李明在技能考核、述职答辩、业绩评定等环节中过关斩将,于30余名公开竞聘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该院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男护士长。

担任护士长后,李明将“军人第一、军属优先”作为工作准则。在下部队巡诊过程中,他听说某干休所有名老干部因长期卧床出现褥疮,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便立即主动向科主任和医务处申请,定期组织护士深入老干部家中换药护理,积极为老干部治病消痛。

抢救中暑患者是考验护理水平的急救项目之一。去年5月22日,某部3名战士先后在高温训练后出现头晕、恶心、胸闷等症状。送至解放军第105医院急诊科后,体温接近40摄氏度,已经出现了意识障碍。李明迅速组织护士展开物理降温,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冰盐水输液,同步组织人员完善各项检查。经过不懈努力,3名伤病员体温都降了下来,经住院治疗后恢复良好。

“身在部队医院,既要当好护士,也要当好战士!”李明觉得,只有练好战救技能才能平时为兵服务、战时救死扶伤。医院每次组织战救技能训练,他一练就是半天,百练不厌,每次考核都能取得好成绩。急诊科在2016年、2017年连续被评为“护理质量先进科室”;2017年11月,李明所在团队在安徽省护理协会组织的“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桌面推演大赛”中取得了团体一等奖。

从治疗身体伤病到保障身心健康,第169医院护士长曾新华——

打开伤患者的“心灵密码”

■解放军报记者 赖瑜鸿 特约记者 黄 翊

南岳衡山,春暖花开。

4月下旬,解放军第169医院组织医疗队到部队巡诊,内科片总护士长曾新华随队参加。她同队员们一起为部队官兵开展心理授课、进行心理咨询等服务,战士们对这位巡诊“知心姐姐”的到来感到由衷高兴。

湖南一直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参军传统,“湘女”曾新华也深受这种氛围影响。1994年,她怀着从军梦来到解放军第169医院。后经考核选拔,成为神经内科的一名文职人员护士,凭借勤奋学习和扎实功底,她很快成长为护士长。

2012年,某部一名战士因家中变故患上了抑郁症,被送到医院住院治疗。当时还在神经内科担任护士长的曾新华不知如何开导他,这让曾新华深受触动,也让她萌生报考心理咨询师的想法。

她主动参加原第四军医大学组织的心理培训班,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心理工作的相关课程,并在节假日和周末到地方报名参加心理学培训学习。经过一年的努力,她成功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

“心理咨询不仅能解开官兵的心理疙瘩,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备战打仗中。”从那以后,凡是自己负责的病人,曾新华都会主动将心理知识融入到日常护理实践中。去年2月,某部一名中士在一次5公里训练后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的症状,不愿再参与训练。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不存在器质性病变,是认知障碍导致他厌倦训练。曾新华每周对他进行2次心理咨询服务,并和风细雨地开导他。一个半月后,这名战士康复出院归队,参训热情明显提高。

一名23岁的干部眼睛因出现视力模糊,到医院检查发现患上了尿毒症。得知病情,这名干部表现出悲观消极情绪,曾新华持续鼓励、安慰他。后来,手术非常成功。多年后,这名干部带着妻子和孩子专程前来看望曾新华,当看到曾经消极、羸弱的病人变成眼前乐观向上、自信开朗的男子汉,曾新华落下了欣喜的眼泪。

在官兵眼中,曾新华是温柔细致的“知心姐姐”;在战友心中,她更是以身作则、关爱他人的“老大姐”。2009年,她加入医院野战医疗队,如今已经是年龄最大的队员。作为医疗救护组护士长,她和年轻队员一同练习战伤救治、头部包扎、骨折固定、弱光条件下静脉输液等课目,从不叫苦叫累。

2016年,野战医疗队接到紧急命令,配属某旅到朱日和参加演训任务。当时,曾新华爱人患输尿管结石刚做完手术,儿子面临中考,还有患脑出血瘫痪在床的老父亲需要照顾。不巧的是,医院同时执行多项保障任务,人手十分紧缺。怎么办?作为“文职一兵”,组织需要就是行动的命令,曾新华打起背包奔向队伍,这一举动让野战医疗队官兵振奋而感动。演训途中,大家在相互鼓励时总会说道:“曾护士长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我们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在曾新华的团结带领下,经过一个月的奋战,野战医疗队圆满完成了演训保障任务。

打造新时代 全维护理方阵

■柳金虎

一百多年前的欧洲战场上,献身护理事业的“秉灯淑女”——南丁格尔,手持一盏小油灯,迈着轻盈稳健的脚步,走进病房,走近病人,潜心改善病室卫生条件,加强对病人的护理和营养,大幅降低了伤员死亡率。战后,她在伦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她的护士工作专著成了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推动了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使伟大的护理事业掀开了崭新篇章。

今天,迈进新时代的军队护理事业,如何与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和人们对护理事业的需求同频共振?一方面,离不开护理院校、医院、部队共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更需要广大护理人员的不懈努力,在学习中提高水平,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在任务中锤炼羽翼。

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护理从业人员成分多元化、来源多样化,面对新时代新职能新使命,面对繁重的练兵备战需求,军队医院担负的应急保障任务更加艰巨,围绕履行好平战结合、寓军于民,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的使命任务,打造一支与形势任务和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全维护理方阵,刻不容缓。

护理理念突出含“新”量。现代战争以“快、准、狠”著称,伤类、伤情更复杂,多处伤、复合伤将会大量增加,而且随着激光、基因、微波等多种新质武器的投入使用,还会出现更多新的伤类、伤情,这就为做好新时期卫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新要求,护理人员要积极着眼新情况新问题,通过特情研训、实战模拟等学训手段,充实提高自己,确保紧跟时代不掉队。心理因素是发病的诱因之一。护理工作既要治身病,更要治心病,不仅要给患者一个健康的身体,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要树立健康心理也是战斗力的理念,患者身心健康,才是医护人员的最终职责。

护理训练突出含“战”量。战场救护是军队护理人员的主责主业,为兵为战责无旁贷。军队护士要做到心中时刻有战场,学会用战场思维想问题,用战场眼光看问题,在平时锤炼护理基本功的同时,紧跟战场救护走,对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等战伤救治5项基本技术进行反复训练,做到既熟记战伤救护的基本要求,又能熟练掌握战救技能的动作要领,既为平时开展急救积累丰富经验,又为战时实施救护夯实能力素质基础。

护理技术突出含“专”量。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现代医疗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技术好,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要想使诊疗、护理、康复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必须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业务知识、临床经验。每个护士都要在“专”字上下功夫,通过自学、进修等方式,使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更上一个新的层次,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积累新的经验,用各种方法帮助病人,使医生的意图能够成功地落实,把治疗疾病的工作做得更好,这样才能让病人树立起信心,自觉配合、主动参与到护理治疗中,促使身体早日康复。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74医院)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无锡联勤保障中心第175医院突出文职人员培训,每次演习训练和执行重大任务,都临机设置各种难局险局,精准定位战救难题,放手让文职人员全程摔打锤炼,有效提高了文职人员“收得快、救得下、送得出”的战场救护能力。图为该院文职人员正在进行伤病员救治演练。刘永瑜摄

国际护士节由来

国际护士节是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理事会为纪念近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立的节日。其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

南丁格尔推动了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因此被誉为“近代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1910年逝世后,国际护士理事会为纪念南丁格尔为护理事业作出的贡献,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最初称“医院日”,也称“南丁格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