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乒乓球拍要设计成一面红色一面黑色?

1951年,奥地利选手在胶皮下面增加一层海绵以增强弹性,世人称为“三明治胶皮”,可惜那位仁兄的球技不咋地,海绵胶皮未能引起重视。1952年,日本人HIROJI SATOH使用海绵胶皮技惊四座,成为第一个非欧洲选手的世界冠军,从此开辟了海绵胶皮的发展之路。既然有人用海绵胶皮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有人使用就会有人效仿,各国选手纷纷给自己的胶皮拍加上海绵,以增加弹性来获得球速。没想到加着加着,有人发现海绵厚度越厚,弹性越大,出球速度更快,于是球拍上的海绵越加越厚。著名的日本选手荻村伊智郎获得世界冠军时用的球拍就是一层极厚的海绵却没有覆盖胶皮。

此时国际乒联内部有了两种声音:禁止还是赞成海绵胶皮,鉴于这种情况,国际乒联第一次针对胶皮海绵作出了规则上的标准设定。1959年的乒乓手册中规定:底板必须为木材,表面覆盖物(胶皮)必须是颗粒胶,无论正贴还是反贴,海绵总厚度不能超过4毫米,单胶皮厚度不能超过2毫米。

中国反胶的起步

当时中国大多数是用正胶颗粒,左推右攻打法,颗粒的要求是短而直径大,配上厚海绵后出球速度快,此为正胶选手的标准配置。随着日本弧圈进攻打法的发展,1960年,国家队出现了余长春、周树森、刘恒恕等8位弧圈打法队员,他们组成了8人弧圈小组。当时国内仅有红双喜一家生产厂家,供应的胶皮都是正胶颗粒,显然正胶颗粒的设计限制了弧圈打法的发展。国家队为了迎合他们的打法,特地给他们配了日本产的地球牌反胶,而这就是中国反胶弧圈打法的鼻祖了。地球牌反胶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而且还是倒齿粒(齿粒根部小而顶端较大),后来因为国际乒联禁止了倒齿粒胶皮而被淘汰了。

长胶的误打误撞

当时的国家队里还有一件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原本削球手张燮林使用的也是正胶,有一次在队内比赛发现原胶皮已经损坏了不能再使用,当年的情况不比如今,并不能备有许多张胶皮在身边以防不时之需。主教练情急之下,拿了一张长齿粒的胶皮让张燮林贴了就上场,令人惊讶的是,这张胶皮原本是为了试打反胶而用的,现在成了正胶贴在了张燮林的球拍上,而且此胶还有特别的性能,对手来球越转,它回球就越转,来球不转,它回球也不转,张燮林在它身上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心得,就此开创了长胶怪球时代。从此长胶问世,而且长久被中国队当作秘密武器来使用。

两面同色的改革

自从长胶问世以来,为了利用两面性能不一样但是颜色一样的胶皮,倒板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以达到充分迷惑对手判断的效果。虽然现在专业队乃至国家队使用长胶结合倒板技术的打法已经寥寥无几,但是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乒乓球倒板技术绝对是先进的技术。那时候,林慧卿,郑敏之,蔡振华,陈新华等运动员都是靠这倒板技术倒出了一片天!其中数陈新华的倒板技术最赞,当时陈新华为了增强倒板的灵活性,他的球拍拍柄的设计是呈圆柱形的,而其他的运动员球拍的拍柄是略为扁平点的。直到1983年,国际乒联规定,球拍两面胶皮必须为不同色,1985年规定为必须一面红一面黑,1993年规定红色面必须是亮红色,从此彻底关上了两面同色球拍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