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新政出台 也许不是个明智的决定

常言道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就在昨天,中国足协突然宣布了新赛季即将实行的中超新政,新政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外援名额由原定的注册 4+1,上场 3+1,改为注册 5 外援,每场比赛上场外援 3 人次,上场外援不再对亚洲外援和非亚洲外援进行限制。另一方面则是中超、中甲联赛中,每场比赛 18 人报名名单中至少要包括 2 名 U23(2017 赛季为 1994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国内球员,同时,首发 11 人中至少须有 1 名 U23 国内球员。

当然了,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有它的目的,足协对这次改革的目标也十分明确,抑制中超俱乐部疯狂溢价购买外援,限制外援上场名额,为本土年轻球员提供更多锻炼机会。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此仓促且草率的决定会对联赛的发展造成怎样的影响,不免令人担忧。

先从限制外援政策讲起,难道由原来的场上 3+1 变为外援出场 3 人次,就能解决外援的溢价问题吗?联赛冠军只有一个,虎视眈眈的球队可不止一支,从上赛季的四强恒大苏宁上港申花,再到权健华夏国安泰达,对于有志争冠的球队而言,缩减上场的外援名额,最好的对策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个名额,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地提升外援的竞争力。

想要利用好仅存的 3 个外援名额,花更高的价钱购买更好的外援会成为这些球队的发展趋势。上港重金购买奥斯卡,特维斯世界第一年薪签约申花,权健不惜大手笔从尤文嘴里抢来维特塞尔,相信按照这个发展趋势,还会有更贵的实力强援加盟中超,价格自然是低不了,不花费巨大的代价,当打之年的顶级球星谁会愿意舍弃主流赛场,来中超陪太子读书呢?

中超领衔世界足坛身价榜

这个突如其来的新政,在这个时间点发布,无疑会对各个球队的新赛季规划造成影响。比如教练对球队的技战术打法,球队人员配置,都可能随之改变;其次亚洲外援在中超的生存空间将被大幅压缩,宝贵的外援名额自然也会尽可能地用在实力更强的非亚洲外援身上。对于已经完成引援的俱乐部而言,中超外援常规配置是 4+1,这意味着每场联赛都会有 2 名外援无法进入大名单而作壁上观,这对一些没有亚冠战线的俱乐部而言是一种很大的浪费。中超老板也算被新政地狠狠坑了一把。假设联赛没有足够的机会磨合,亚冠 3+1 的亚外名额俱乐部是否又能放心使用呢 ?

上港新亚外艾哈迈多夫加盟

可以这么认为,这项政策只是限制了中超外援上场人数罢了,还不能有效抑制外援的身价。

再来说说首发必须有 U23 的球员这个规定。培养年轻球员,让更多的年轻球员得到历练的机会。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联赛可能出现哪些尴尬局面呢?

中国男足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如果球员实力达不到上场要求,硬派上去无疑就是拔苗助长了。同样这个球员的位置也十分尴尬。门将位置相信不会有教练愿意冒险启用新人,中后卫,后腰,前腰,中锋等关键位置已被外援占满的情况下,或许边后卫才是大部分球队 U23 的人选。强扭的瓜不甜,足协这种赶鸭子上架的做法,或许会适得其反。

为了完成 U23 首发要求,关键战首发开场不惜用掉一个换人名额即刻换下这位球员、23 岁的球员踢了一年不出彩可能明年找不到饭碗,造成培养期的资源浪费等等,问题太多,新政出台前是否都考虑到位了呢?简单一句话,这样要求不符合足球发展规律。

中国杯表现优异的球员能否获得机会

想要储备足球后备力量的方法很多,青训梯队建设尤为关键。有时间考虑出台 U23 的政策,不如将时间花在青训梯队的培养、组织高质量的青年足球联赛上。说到年轻球员的成长,最简单的办法,其实是多打比赛。如果你以各个大区进行划分,进行区域的梯队联赛,提高比赛的密度,让年轻队员得到更多的实战机会,从中选拔优秀球员进入更高阶的联赛,肯定比为了大名单达标而硬性提拔 1-2 名 U23 球员效果好。

对俱乐部和职业联赛,缺乏管理智慧,简单粗暴的激进政策,恐怕只能让中国足球更混乱。

再这样下去,中国足球这口痰盂,迟早要溢出来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