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老宅

图/文:问道流
所需阅读时间:吃一个苹果的时间

1.

从2016年最后的一天,到2017年的第一天,朋友圈里除了满满的祝福,我也感受到了大家满满的伤感,和满满的期待。

当南京的朋友都在苏果超市里抢购五折商品的时候,我躺在床上想,时间到底是什么,到了岁末大家都纷纷的回首2016,无限感慨时间过得太快了,很多事情没有来得及做。

而到了岁首大家纷纷忙着展望,展望这新到来的一年,继续着去年没有做完,后年,大后年,大大后年继续重复的事。

2.

这个世界并不存在时间,存在的只有沧海桑田、覆水难收、白云苍狗。

时间不是日升日落,时间不是手表指针的滴答,也不是你每年吹灭的生日蜡烛。

时间是人为的规定,人创造了一天,创造了一月,创造了一年。时间是计算事物变化的工具,就像我给儿子买了新衣服,等脱了再穿的时候,才发现他已经穿不下了,原来等再穿这件衣服的时候,他变了,他变大了。如果没有时间的概念,我一样有这样的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慨。

所以我们感慨的并不是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感慨的是一去不复返的本身。

我在想一个问题,对于我们而言,新的一年如何过,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一去不复返?

3.

其实至于怎么过,有一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就是我昨天《回顾2016读过的书》里推荐的《故事》。

作者麦基在书中说,写诗因为恰恰是那种自我强加,和人为常规诗歌要求,激发着人类的灵感。

比如,初秋你爬山,刚刚经历了一场雨,一切都让你觉得小清新,你突然想做诗,那么你只要保持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懂一些作诗的规则,并懂一点韵律,你也许冥思苦想后也能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因为你有了这个限制,迫使自己要保持这个规则,你就会强迫在自己搜肠刮肚,激发你的小宇宙。

作者在文章里说,

多亏了这一韵律系统加之于诗人的创作限制,使得诗获得一种张力,而如果诗人允许自己随心所欲自由选词,不加规则的话,这种张力便消失了。限制的原理讲求的是一个障碍圈内获得自由,天才就像肌肉一样,没有阻力,它就会萎缩。所以,我们故意在途中放置一些绊脚石,一些可以激发灵感的壁垒。

这也就是为什么简书上很多朋友,你们要坚持每天都写,每天都写1000字的原因之一。

这篇我本可以不写,但是昨天我想了和时间的一些东西,只是想到了时间其实并不存在,只是一种变化而已。没想到自己读过的《故事》里麦基的那段和时间能碰撞出了这些东西,这都是自己要求、限制出来的。当然,如果和其他别的什么书,也能碰撞出不一样的什么东西。不管碰撞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慢慢的它就变成了你的“诗”。

4.

我想写小说,而且正在写。我一开始想到一个点子,就开始写了,我并不知道故事情节到底怎么发展,不知道结局会去哪里,就这样每天1000字,结果写到第20天的时候,我发现我写不下去了。故事情节有问题,人称有问题,没有冲突,全是人物的回忆,读起来非常不流畅,一点感觉没有,反正都是问题。

后来我专门停下来一天,没有继续写,用这一天重新思考,有了很大的收获。

我给故事设置好了结局,一个闭合式的结局。我知道我要写的故事结局要去哪里,于是我在去往这个结局的路上设置好了一些关键点,我只要路过这些关键点,就可以了。至于我在到达关键点之前是怎么走的,你不要管我。

换个说法就是,把这个故事的闭合式结局比作是三亚,我现在人在南京是我小说的开始,我在去往三亚的路上,我自己给自己设置了要路过武汉、厦门、广州。当然也不是随便设置的,一个好故事完结,这些点就变成了你必经之路,一个坏故事读者会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去武汉,而不是杭州。这么设置过以后,我就像换了新生,一点点的变化,换来了很多问题的迎刃而解。

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自由,我们需要的是限制。

5.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站在岁首,遥望岁尾。
我们需要的不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
我们需要的是
在去往明年今日的路上,
给自己一些绊脚石。

你不知道自己去哪里,
你走过的都是弯路。
你知道自己去哪里,
那么沿途都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