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喜仁读《西游记》第十五回


图片发自简书App

?

行到鹰愁涧,一条龙把三藏的白马和鞍套一口吞下肚去。

鞍套都吃了,或许饿得狠了。

这打击太大了,在三藏眼里。

三藏泪如雨下。

“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

行者看见师父这个样子,暴躁得很,直喊三藏太脓包,不就是找到那龙,叫他还回马的事吗?

说完,就要采取行动。

行者可是行动派,有了问题就想法解决,哭哭啼啼有啥用?

这时,三藏扯住行者。

万一你走了,那龙暗地里出来,不是连我也害了?岂不是人马两亡?

听了这话,行者更加不爽。

你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在这里坐到老?

观音派的另外一路神仙现身保护三藏,才解决了这个两难问题。

美猴王在水面上大骂那龙是活泥鳅。

那龙按捺不住心中火发,跳出来迎战,也不管打得赢打不赢。

我们很多时候也会像那龙一样,受了刺激,便情绪化,有时甚至失去理智,做出荒唐的事来。

开打前,那龙问了行者是谁,行者懒得答理,劈头就打。

本事大的人,是不是都这样?

一切尽在意料之中,那龙不能抵敌,赶紧躲入水里,再也不出来。

行者发声辱骂,那龙只装耳聋。

吃一堑长一智,那龙是这个道理的最佳践行者。

马没找回,三藏就挤兑行者,你以前不是说你有降龙伏虎的手段吗?怎么今天没降住?

这一激,猴王抖起神威,把那水搅得波涛汹涌。

实在难受,那龙再次现身。

这次,又问行者是何方神圣。

行者依然不多说,只要求还马出来。

两个又干起来了。

那龙委实顶不住,变作一条水蛇,藏在草丛里。

前后左右,里里外外,无影无踪,猴王气得七窍生烟。

大圣叫出土地、山神来问话。

原来那龙是观音安排在这里,给取经人做脚力用的。

土地建言,只要请来观音菩萨,万事大吉。

金头揭谛主动请缨,前去请观音。

见到观音,行者就质问,为什么设计害他。

观音说他请唐僧救行者出五行山,行者不知感恩。

行者认为,既然出来,就该自由自在,怎么弄个紧箍咒?

菩萨解释,如果没这个法子,行者指不定闹出什么来,到时,可谁也救不了了。

弄个紧箍咒,是为了行者好。

严是爱,宽是害,我们经常听到这话。

悟空无话可说了。

观音叫出那龙。

那龙一口咬定,行者是对头,不是他要等的取经人。

倒也是,被行者打得东躲西藏的,太郁闷了。

那龙也有道理,都问了猴王好几遍,猴王从没提取经二字。

菩萨批评猴王只知道好强,并叮嘱,前面还有要归顺的,只要提了取经二字,就不用劳心费神,自然跟从。

经过这一番波折,那龙变作白龙马,从此,驮着唐三藏去西天取经。

菩萨告辞。

行者扯住他,说了四句“我不去了”。

理由是,路艰险难走,保个凡僧,不知何时才到得。更何况,多磨多折,性命也难全。

这点,跟唐僧比,悟空差远了。

不管遇到任何危险,唐僧从不打退堂鼓。

悟空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唐僧才是选择方向的高手。

方向错了,能力越强,死得越惨。

毋庸置疑,所有的成功者都有唐僧般的品质。

菩萨点了行者一下:你当年未成人道,且肯尽心修悟;你今日脱了天灾,怎么倒生懒惰?

懒惰是人的天性。

懒惰无可厚非,但,我们一旦掉入懒惰的陷阱,这辈子也就差不多了。

我们可以选择懒惰,也可以选择勤奋。

这是我们的权力。

古龙说,勤奋的男人和爱笑的女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懒惰短期让人舒服,长期让人难过;勤奋短期让人难过,长期让人舒服。

我们需要什么,就去选择什么。

观音许诺,到了难以脱身之际,定会亲自搭救。

另外,还送给悟空三根救命的毫毛。

这三根毫毛,可以救急苦之灾。

为保唐僧取经成功,诸神也帮了很多忙。

有的是看在大圣的面子上。

比如,现在,三藏过不去那深涧,水神化作渔翁撑船载他过去。

有的是看在唐僧的面子上。

比如,马上没有鞍套,观音派山神、土地送来。

一路,总有贵神相助。

我们要想得到贵人相助,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先成为贵人。

就像孙悟空一样,先要成为齐天大圣。

就像唐三藏一样,先要成为有道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