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武:新媒体里没有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 | 研习班圆桌论坛

6月29日,媒体融合研习班第六期的第二天,班委会安排了媒体融合研习班首次圆桌讨论会,以交流研讨的形式,让各家媒体同仁讲述自身在媒体融合实践中的经验、困惑。宋建武教授主持本次研讨会,气氛热烈,学员们发言踊跃。

新媒体里没有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

有学员提出,中国目前还没有报业成功转型的案例,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中,报纸的转型非常困难,在经营模式、人才架构上面存在较大问题,加上房地产等行业广告投放断崖式下滑,媒体经营困难,没有资金用于转型。

宋建武教授回应,新媒体里面没有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他举了今日头条的案例,它的广告是精准投放,广告价格可以降低到300元/条,美国的Facebook,它投放广告也是在每个人的首页了推,它也是采用与今日头条类似的精准分发模式,通过用户数据分析,推断适合用户的产品,然后去精准推送。传统的广告随着大众传播模式 的改变而被颠覆,广告是针对不确定的大多数而进行的传播,而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就是精准传播。手机带来了整个传播关系的改变,个人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传播当中,在移动端,我们知道你是谁,你的消费习惯,你的个人爱好。所以在互联网媒体上面去找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是找不到的。

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平台

有学员提出,传统媒体现在是在转型,但是道路仍然不够清晰。

宋建武教授举了浙报集团和湖北广电的案例,对于他们在建设用户平台和数据库运营方面的成绩给予肯定。他指出,传统媒体刚刚开始战略性转型两年左右,但是已经有媒体开始步入正确轨道,例如浙报集团,早在几年前,他们就开始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建立枢纽型平台的模式湖北广电集团依托当地党和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以“楚天云”作为物理支撑,“长江云”作为运营支撑,把老百姓直接引导到自己的平台上面。宋建武说,传统媒体原有的基础平台不在互联网上,只能依托别人的平台发布内容。互联网平台无法给我们提供商业模式和用户,中央就是要我们在互联网上建构平台,在互联网上掌握主导权,控制权。

“行业中的问题,是没有跳出自己的圈子看问题,旧的经营模式,人才架构,文化氛围影响深重”。

新闻没有版权

针对新闻内容的版权问题,学员也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新闻作品是否应该被无偿转载,报纸无法通过自身的内容获利,让报业人员也产生一定困扰。

宋建武教授则认为,“新闻是没有完全的版权保护的”。他说,新闻是公共物品,在公众知情权和媒体获利权两者中,公众知情权高于媒体获利权,这也是伯尔尼公约的精神。在互联网时代,版权问题可以有自身的解决方式,那就是媒体把自己的作品放到自己的数据库里面。形成数据库后,其他机构如果从数据库中稳定持续拿取新闻信息的话,就必须向媒体单位付费。他还表示,单靠新闻版权解决传统媒体的生存问题是不可能的。

要重新思考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

在讨论过程中,有学员表示,已经在实践中认识到,内容无法重塑用户连接。现在基本是两种路子,一是浙报模式,客户端走“新闻+服务”模式。但存在行政资源难以获得以及变现困难的问题。用户对于在一个传统媒体平台上面获取生活服务的心理期待也存疑。二是通过运营内容来增强用户黏性,例如人民网和上海报业集团合作的“唔哩”以及澎湃客户端的“问吧”,但这些内容并未找到商业模式,内容运营能力也弱,如何把内容变成社交化产品是重要的问题。

宋建武教授认为,对整个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必须有重新的认识,传统都市报的转型方向是利用自身在本土打通各方的能力,向城市的综合运营商发展。他还表示,传统媒体机构中的新媒体集团应该是一个内容整合平台和网络用户运营平台。

课堂上,学员们分享了自己所在媒体的经验。《潇湘晨报》旗下的副业可以说已经再造了整个报纸,也获得了盈利。

讨论会持续了三个小时,互动性非常强,学员们畅所欲言。宋建武教授也希望媒体融合研习班的研讨会从线下到线上,一直开下去。

王佳航: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研究所所长

分享主题:移动社交时代的内容生产

王佳航老师分享了以下主要观点:

1、未来媒体:万物皆媒。

2、回到人际传播的时代,思考我们的传播模式。

3、终端转换改变了产品形态与生产流程,人类对于新闻内容的需求没有改变,但是如何提供,出现了技术焦虑和传播焦虑。

4、重塑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能力,是关键问题。

5、数字新闻也正在生长,不同媒介的边界正在建立。

6、“中央厨房”实质解决的是媒体融合的问题,是一个媒体内部各个部门进行连接的基础。

7、未来的精准的内容生产是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在此基础上,各家的流程不拘泥于中央厨房。

8、未来内容生产的品牌化发展已经成为重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