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论文指出 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达到了惊人的五百分之一

2013年2月15日,一颗直径约15m的小天体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空中发生爆炸,致使1200人受伤,近3000座建筑受损,此类事件并非偶然几十年内可发生一次。

正是近地天体对地球与人类生存的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国际上航天大国也纷纷将近地小行星作为深空探测的热点(如我国嫦娥二号探测Toutatis小行星、日本隼鸟号探测Itokawa小行星、美国尼尔号探测Eros小行星等),期望通过近距离空间探测来细致了解其物理特性、内部结构与组成成分等,将来面临危险时方能采取合理的减缓措施。

在201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一颗小行星在2182年碰撞地球的概率为惊人的五百分之一。它是1999年由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LINEAR)发现的阿波罗型小行星,编号101955 1999 RQ36,平均直径大约为560米,并已被阿雷西博天文台的行星雷达和金石深空通讯联合体反复观测。

意大利数学家安德里亚·米兰尼和他的合作者进行的一项动力学研究列出在2169年至2199年间有可能发生的八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其中就包括1999 RQ36。目前我们对这些小行星的物理特性所知甚少,但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的累计撞击概率都没有高过0.07%。而该行星是一颗光谱型为B型的阿波罗型近地小行星,保存着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初物质。由于其轨道与地球轨道很接近,具有很高的撞击地球危险性,据信其撞击概率高达3.7×10-4。此外这颗小行星具有明显的Yarkovsky轨道漂移效应,其半长径偏移速率为-(19.0±0.1)×10-4au Myr-1(大约300米/年)。这种明显的轨道漂移效应会逐渐改变其轨道,结果很可能与地球发生碰撞。为准确计算RQ36撞击地球的概率需要一个更加详细的模型,至少需要几年的雷达和光学的观测来确定亚尔科夫斯基效应对它的作用。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大学的马里亚·尤金妮亚·桑塞图瑞奥2010年在国际太阳系研究杂志发表文章指出,2060年之前RQ36碰撞地球的概率非常低,但它在2080年、2162年和2182年则显著增高,其中2182年碰撞地球的概率将为五百分之一。

2016年9月8日19时05分(美国东部时间),NASA发射OSIRIS-REx(“起源、光谱释义、资源识别、安全、风化层探测器”)探测器对Bennu开展全面科学勘察,并带回大约60克的样品返回地球进行深入研究。OSIRIS-REx任务的科学目标是研究早期太阳系的组成,在地球上形成生命的有机物和水的来源,以及更好的预测对地球有碰撞威胁的小行星的轨道。该项任务计划于2018年到达目标小行星, 并在2023年采样返回地球。

紫台行星科学研究团队基于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小行星热物理模型和该行星最新的三维形状模型,利用空间望远镜Spitzer-PUI, Spitzer-IRAC, Herschel/PACS和地面望远镜ESO VLT/VISIR的多组热红外观测数据,首次同时限定出小行星表面热惯量、粗糙度等表面物理性质的1σ范围,得到其热惯量为240+440-60Jm-2s-0.5K-1,粗糙度为0.04+0.26-0.04,几何反照率为0.047+0.0083-0.0011。热惯量是描述小行星表面热状态和物质颗粒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这些结果不仅为更准确地研究小行星的轨道漂移提供了科学依据,更为OSIRIS-REx探测任务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