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更容易相信阴谋论

财富中文网刊登了一篇来自西北大学《凯洛格洞察》(KelloggInsight)杂志的文章。文章介绍了凯洛格管理学院教授辛西娅·王主持的一项针对阴谋论的研究。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相信阴谋论的人都很多。当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总会有人相信,背后一定有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力量在主导这些事。有一些阴谋论提供的是谈资,比如,在美国经久不衰的一个阴谋论是关于刺杀肯尼迪总统的。特朗普当上总统之后,最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要中情局公布当年对这个案件的调查档案。再比如,即使在中国,也有很多人相信金融家罗斯柴尔德家族如何影响了世界经济。

也有一些阴谋论会影响人的实际行动和利益。比如,2014年西非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当时有一种阴谋论是,提供治疗的医生其实有意让人们感染病毒,于是可想而知,他们会逃避医治。

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自恋程度,以及容易感到无聊,都跟是否愿意相信阴谋论有关系。不过,人的教育背景和性格,都是短期内很难改变的。

辛西娅和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是,可以通过敦促人们的心态更加目标导向化,这能提高人对阴谋论的抵抗力,也就是说,“能够通过增强掌控感来对阴谋论思维产生免疫力”。

研究的第一阶段,研究者招募了278名参与者。参与者被随机分成了三组,然后,给每一组分配一个写作题目,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偏向某种特定心态。题目是关于一个希望或渴望的,会偏向“趋利”心态;题目是关于责任的,会偏向“避害”心态;还有一组是写出认识的某个人的日常活动,这一组是中立组。“趋利心态”指的是相信可以凭借自己去实现梦想,认为自己可以塑造未来;“避害心态”指的是更愿意想办法去保护自己既有的安全感和利益。

然后研究者测试三组人对阴谋论的相信程度。比如,告诉他们一个银行破产的故事,虽然没有发现确切证据,但是有人相信是银行主管的不当行为导致的,然后问他们的想法。再比如,测试他们对现实生活中不同阴谋论说法的相信程度。结果是,趋利组赞同阴谋论的可能性的确更小。

研究的第二阶段,研究者在美国陆军中找到202名士兵,先用一份问卷来来衡量士兵属于“趋利”型还是“避害”型,然后,再让他们对一系列军方阴谋论的说法进行态度测试。结果发现,偏向趋利型的士兵不太容易相信阴谋论,原因是他们通常有更强的个人掌控感。

研究的第三阶段,研究者招募了215名大学生,研究操纵“掌控感”是否可以改变一个人对阴谋论的相信程度。过程是,先把他们引导到趋利型或避害型状态,进行阴谋论相信程度测试,然后通过一些练习削弱他们的掌控感,再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那些不太相信阴谋论的人,当他们感到事情越来越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掌控感越来越差时,就会变得更容易受阴谋论影响。

这项研究的结论是:可以通过消除个人掌控感来增加阴谋论倾向;也可以通过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增强他们的掌控感,来减少阴谋论对人的影响。比如,如果在公司里鼓励同事有更强掌控感,认为前途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大家就更不容易相信,内部职务的升迁,完全是凭借跟领导的关系这种阴谋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