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特会“谈崩”但关系没崩 朝美“并不想回到过去”

在越南河内,朝美领导人时隔261天二度握手,却没有再度带来外界期待的“成果”。美方第一时间表示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原因与朝鲜希望全面解除对朝制裁有关。在沉寂数小时后,朝鲜于今日凌晨突然召开记者会,反驳美国有关说法。看起来半岛无核化进程的前景似乎又蒙上了一层迷雾,不过分析认为,金特会看似“谈崩”但朝美关系还没崩,因为双方“并不想回到过去”,此前长年的紧绷状态实际并不符合两国利益。

图说:当地时间2019年2月27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均已到达会谈地点,“金特会”正式开始。视觉中国

对朝制裁问题分歧大

此次金特会的“剧情反转”表明,相向而行的道路仍然漫长。根据事后透露的信息,双方在有关对朝制裁问题上出现难以弥合的分歧,导致谈判破裂。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李开盛指出,“制裁本身不是核心问题,但却是美国的核心工具。”朝核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因为其复杂性,而是因为双方根本立场不同,干涉因素太多”。因此,他推测此番比较有可能的情况是,尽管朝美双方都对河内会谈抱有期待,但双方团队在之前的多次沟通中仍然尚未完全“摸透”彼此立场,而有些要价可能等到领导人峰会才摆在谈判桌上,这样相对比较短时间内达成协议就显得困难了。

图说:当地时间2019年2月28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谈间隙散步。视觉中国

不过,李开盛指出,尽管这次“谈崩”了,但朝美关系没崩。朝美双方更有可能的是维持现状,毕竟谁都不想回到过去。客观上,此番没谈成,朝美领导人面对的国内政治压力会增加。他认为,或许双方会重新调整接触机制,韩国作为中间人的作用又会突显。对美方而言,预计将回去进一步评估形势与对策。但不管如何,美国能做的可能还是维持既定制裁,特别是督促相关国家严密执行制裁。

会谈本身仍有意义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认为,在去年的新加坡峰会之后,外界对本次金特会的预期主要集中在“半岛无核化接下来要怎么走”这样一个关键问题上。“目前就会谈结果来说,双方的要价看起来都有些距离。”他指出。让他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双方没有发表联合声明,因为不管谈到什么程度,成果多寡,至少都可以在一份联合声明上有所体现。不过,吴心伯强调,会谈本身还是有意义的,通过领导人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尤其是对朝核问题并不十分了解的特朗普,有机会当面听到金正恩的声音。”

图说:当地时间2019年2月27日,韩国民众通过电视新闻关注在越南举行的第二次“金特会”。视觉中国

接下来,朝美双方的动向值得进一步关注。他认为,有两种可能:如果双方有进一步沟通协调,很快恢复高层工作会谈,甚至公布还有第三次金特会,说明局势还是向着乐观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朝美开始互相施压,则将释放出令人担忧的信号。总体上,就美国方面来说,吴心伯认为,尽管特朗普总统“后院起火”,面临国内政治压力,但在朝核问题上还是有一定回旋空间。中国:半岛和平稳定的促进者

回顾本次金特会的若干细节,人们看到了中方为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提供的重要支持。吴心伯表示,中国是半岛无核化的推动者,是半岛和平稳定的促进者。中朝双方在半岛问题上加强了协调和磋商。李开盛指出,此番会谈没有顺利开展,对朝鲜来说,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互动。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但愿朝美双方都能有这样的愿景和努力。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吴宇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