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4日《国会山报》报道,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7月3日是地球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
报道称,根据缅因大学的分析数据,地球表面以上2米的全球平均气温在7月3日达到62.62华氏度或17.01摄氏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学家罗伯特·罗德表示,极端高温是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气候模式的结果,厄尔尼诺气候模式可能导致美国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变得比平常更温暖和干燥。罗德警告,预计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里将会出现更加炎热的天气。
全球今年恐迎来厄尔尼诺“大烤”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世界各地频繁创下高温纪录。今年6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专家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叠加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极端天气频次更多、范围更广、强度更强。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模式,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有关。它平均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厄尔尼诺现象会引发各地天气变化,例如通常干旱少雨的地区可能发生洪涝,多雨地区可能出现干旱。
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3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海温指数持续上升,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
由于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较早,发展空间大,如发展成强厄尔尼诺,可能会带来全球气温的新高峰。世界气象组织5月17日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2023至2027年这五年内至少有一年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这一概率达到98%。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6月15日表示,6月初的全球平均气温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
今年的厄尔尼诺更为复杂。从2020年夏到2023年初春,拉尼娜现象已持续了近3年。日本气象信息公司“气象图”创始人森田正光指出,从拉尼娜转变到厄尔尼诺的过程中容易发生集中暴雨,从现在起一直到7月份都可能有集中暴雨。
另据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最新预测,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与印度洋正偶极子现象同时发生。印度洋正偶极子也是一种海温异常现象,当其发生时印度洋西部海面水温高于东部。今年印度洋正偶极子现象和厄尔尼诺同时发生可能会导致东非多雨而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地少雨的倾向更极端化。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