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天问一号“上岗”火星两周年,创多项国内外首次

日期: 来源:长江日报收集编辑:长江日报

2023年2月10日,远在火星执行全球遥感科学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已经在火星“上岗”满两年。两年来,环绕器“履职尽责”,获取一手探测数据,取得丰硕科研成果。目前,火星已迎来了春分,火星环绕器在“环绕火星”的岗位上履职,持续开展对火星多维度探测任务。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天问一号”环绕器按照预设程序开始实施火星制动捕获,3000N主发动机点火15分钟,20时07分左右探测器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国家航天局宣布环绕火星成功。火星环绕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攻克并掌握了以导航制导与控制(GNC)、测控、自主管理、环境适应为代表的行星环绕探测能力。

抓准唯一机会,精确制动捕获

火星捕获是火星探测任务中技术风险最高、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在火星探测器从地球飞向火星的过程中,能够被火星引力所捕获形成环绕轨道的机会只有一次。实施火星捕获时,“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距离火星表面最近仅400公里,稍有偏差就会撞击火星或飞离。由于制动捕获时探测器距离地球1.92亿公里,单向通信时延达到了10.7分钟,地面无法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只能依靠环绕器自主执行捕获策略。因此,捕获的成败就成了火星探测任务成败的关键。

为了确保本次制动捕获成功,八院火星环绕器研制团队设计了器务自主管理器双大脑、姿轨控计算机三核心、测控通信多通道切换策略、发动机双关机策略、3000N和120N发动机两重保险等多项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确保探测器处于“捕获走廊”直至进入环火轨道,成功制动捕获。

“太空多面手”,圆满完成探测任务

火星环绕器分饰了飞行器、通信器和探测器三大角色,是名副其实的“太空多面手”。

自2020年7月23日发射开始,火星环绕器扮演了飞行器的角色,背负着陆巡视器,经过深空机动、四次轨道修正,走过约4.5亿公里的路径,一路上202天的过关斩将,顺利抵达火星。

2021年2月10日,火星环绕器到达火星,正式履职“环绕火星”岗位。按照天问一号任务要求,火星环绕器在火星主要扮演通信器、探测器两大角色。

2021年5月15日,火星环绕器将着陆巡视器准确送入落火轨道、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2021年5月22日,在火星环绕器的中继支持下,“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离着陆平台,中国人的足迹首次踏足那颗红色星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巡视的国家。火星车踏足火星后,火星环绕器为“祝融号”提供了近半年的中继通信后,圆满完成通信器的角色任务。

2021年11月火星环绕器实施轨道控制,进入遥感使命轨道,正式转入探测器的角色。通过携带的7台有效载荷,环绕器对火星开展了全球遥感科学探测。2022年6月29日,国家航天局宣布:火星环绕器获取了覆盖火星全球的中分辨率影像数据,各科学载荷均实现了火星全球探测,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2022年12月29日,火星环绕器成功环火687天,完成了一个火星年的环火飞行与探测,环绕器圆满完成探测器的角色任务。

全面“履职”,创多项国内外首次

“天问一号”国际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绕、着、巡”三大任务目标。火星环绕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获取了大量我国一手的科学数据和工程数据,为我国行星探测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火星环绕器配置了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等7台科学有效载荷,用于实施科学探测。在实施火星捕获前,火星环绕器使用高分辨率相机拍摄了我国首幅火星影像。在着陆火星前,火星环绕器在为期约3个月的停泊飞行中,使用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分析仪,获取了包含预选着陆区优于1m分辨率全色影像图、宽域彩色中分辨率影像图、多光谱信息。着陆火星后,火星环绕器对真实落区、火星车巡视区域进行了成像探测,获取高分辨率影像。

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后,火星环绕器完成了火星全球遥感探测任务,获取了覆盖火星全球的中分辨率影像数据。利用这些影像数据,我国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绘制国际先进的高分辨率火星彩色全球影像图。在环火扩展任务期间,火星环绕器实施了火卫一成像探测,获取了中国首幅“火卫一”图像。

除科学载荷获取的探测数据外,基于火星环绕器平台的工程数据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太阳位于火星与地球之间,火星环绕器经历了“日凌”期考验,环绕器与地球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受到太阳的干扰而失去联系。利用这次机会,在国家航天局支持下,中外科学家联合,利用火星日凌期间的通信信号工程数据,获得了太阳临日空间日冕等离子体抛射速度、冕流波等细节结构、初生高速太阳风流等研究成果。

为了实现火星探测器在太空中状态的安全监测,火星环绕器配置了工程测量分系统,包含固连遥测探头、近距离遥测探头等。利用这些工程监测探头,火星环绕器完成了奔火过程中探测器全貌、火星捕获过程、着陆火星阶段着陆巡视器分离、环火飞行环绕器全貌等关键过程及状态可视化监测。

宇宙浩渺无限,中国人追天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圆满完成“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后,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后续任务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未来中国将实施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任务。中国航天人将继续探索,助力我国行星探测事业发展,加快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来源:上海航天、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符樱】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相关阅读

  • 成都技术“护航”神十五乘组出舱任务圆满完成

  • 近日,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而在此次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
  • 哈工大助航天员出舱“一臂之力”

  • 北京时间2023年2月10日00时16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刘宏院士、谢宗武教授团队等联合研制的
  • 期待!就在2月14日

  • 2月14日晚上,浩茫苍穹将出现由恒星和行星联手排列的“三星一线”奇趣天象。御夫座最明亮的恒星“五车二”、距离地球最近的外行星火星和金牛座最明亮的恒星“毕宿五”,三星由
  • 天问一号“上岗”火星两周年 创多项国内外首次

  • 2023年2月10日,远在火星执行全球遥感科学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已经在火星“上岗”满两年。两年来,环绕器“履职尽责”,获取一手探测数据,取得丰硕科研成果。目前,火
  • 我们太阳系是否有外星生命,如果有,那会怎样?

  • 数据表明,宇宙中的其他地方很可能存在外星生命。不过,就仅仅是我们所在的行星系统——太阳系,是否存在别的生命还一直是人们所争论的。尽管如此,最近的研究表明地球不是周围唯一
  • 天宫TV | 神舟十五号乘组首次出舱任务回顾

  • 2023年2月10日00时16分,完成在轨建造的中国空间站与“圆梦”乘组共同完成了他们的首次出舱任务。漫步太空,看河山大好;舱外作业,筑太空家园。如今的出舱任务已逐步走向常态化,
  • 神十五首次出舱,干了啥?

  •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10日0时16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目前,航天员费俊龙、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天问一号“上岗”火星两周年,创多项国内外首次

  • 2023年2月10日,远在火星执行全球遥感科学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已经在火星“上岗”满两年。两年来,环绕器“履职尽责”,获取一手探测数据,取得丰硕科研成果。目前,火
  • 这类产品别碰!尤其危害未成年人,专家提醒→

  • 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开展“奶茶杯”“可乐罐”等调味电子烟整治工作,近四个月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2.69万人次,实地检查销售网点12.15万户次。 国家烟草专卖局表示,各地重拳出
  • 11头领航鲸搁浅斯里兰卡西海岸后获救

  • 11头领航鲸在斯里兰卡西部海岸搁浅,经斯里兰卡海军和救援人员救助,11日重回大海。 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渔民11日凌晨在卡尔皮蒂耶镇一处海岸发现这些领航鲸。救援人员说,一共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