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海面下4000米有个生物天然过渡区

日期: 来源:科创中国收集编辑:科创中国

  深海区生物的“居家模式”,可能超乎人类想象。《自然·生态与演化》24日发表一项生态学研究,报道了海面下超过4000米存在的一个特殊过渡区,这个过渡区将深海生物体按照不同体型“天然隔开”——带壳动物大量生活在这个过渡区上方,而软体动物则主要占据了深渊深处。

  深海的深渊区域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栖息地,占到了地球表面积的60%以上,这里也是人类探索最少的区域。这个区域位于海面下3000米至6000米,阳光无法穿透,温度在0.5-3℃之间,生物体必须调整适应这里的极端压强。虽然之前认为深海的物种数量比浅层生态系统的少,但人们一直不清楚深渊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变化。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的科学家们此次分析了生活在海底附近的逾5万种大型动物(大小超过10毫米的动物)的出现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的12次深海科考。团队发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深海动物区:深度3800米至4300米的浅层深渊群落,这个群落主要被软体珊瑚、海蛇尾(海星的一种近亲)以及带壳软体动物占据;深度4800米至5300米的深层深渊群落,这个群落主要被海葵、玻璃海绵和海参占据。这两个区域的中间过渡区,由两个群落的混合生物组成。生物多样性在这些过渡地带保持不变,而不是一般认为的生物多样性会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分析认为,深渊的这种明显“分隔”可能是由碳酸盐补偿深度引起的:海水中碳酸钙达到不饱和的临界点,以及动物外壳的形成开始变为不利的条件。

  研究人员指出,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或改变这种分带,而这连同深海开采的影响会使其成为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科技日报)


相关阅读

  • 罗源发现全国最大水松天然更新群落 占地81亩

  • 罗源发现全国最大水松天然更新群落占地81亩,包括76株水松植株及一定数量幼苗日前,福建省林业科学院科研人员在罗源县西兰乡甘厝村调研时发现了一片罕见的水松天然更新群落,其占
  • 向海图强!深海考古背后的“科技力”

  •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苏枫  近日,乘坐“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
  • 名录公布!大亚湾有三级古树54棵,“最老”265岁

  •   惠州日报讯 (记者匡湘鄂)日前,大亚湾开发区公布了第五次古树名木普查三级古树、古树群落和古树后备资源名录。全区三级古树有54棵,其中西区街道樟浦村18棵荔枝树列为三级古
  • 合肥科学岛传来好消息!填补国内空白

  • 茫茫大海,奥妙无穷。愈往深处,其妙更甚。为探测深海奥秘,我国科学家长期与海洋为“伴”,研制有效探测仪器。近日,合肥科学岛传来好消息——科学岛研究团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深海质
  • 朱文颖:以《深海夜航》为桨,渡过人性的深海

  • 7月3日下午,朱文颖全新长篇小说《深海夜航》在第十三届江苏书展中心舞台首发,小说以小小的空间,洞见世界的纷繁,所有的故事如浪花般绽开。活动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江苏凤凰文
  • 深海保护与利用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

  • 6月28日下午,深海保护与利用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作为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的板块之一,本届论坛由中国大洋协会主办,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海面下4000米有个生物天然过渡区

  •   深海区生物的“居家模式”,可能超乎人类想象。《自然·生态与演化》24日发表一项生态学研究,报道了海面下超过4000米存在的一个特殊过渡区,这个过渡区将深海生物体按照不同
  • 以实干守护碧水蓝天

  • 近日,民革亳州市委会在涡阳县牌坊镇封锁沟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民主监督现场核验。本报亳州讯近日,民革安徽省亳州市委会主委王时银带队赴涡阳县陈大镇、义门镇、丹城镇、牌坊镇和
  • 新河街道多措并举筑牢“防火墙”

  •   连日来,新河街道各社区以宣传教育、知识培训、隐患排查等形式开展系列活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广大群众安全意识。  消防培训进商铺  近日,新河街道威海路社区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