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告诉你,中国车市的发展,也才刚刚开始

截止到2018年年底,中国汽车年销量已经连续9年世界第一,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远远超过两亿,占到全球的20%,销量更是占到全球的30%左右,这样庞大的数据之下无疑催生出了不少全新的汽车品牌,更是让老牌外企虎视眈眈。

有人说中国消费者拯救了某些品牌,其实并不为过,以大众为例,单单中国市场就贡献了大众全球40%左右的销量,国内消费能力之强可想而知。



中国机动车真正腾飞期是从2010年开始,过去几年自主品牌真正进入到一个发展期,而合资品牌也正是从自主品牌发展之后才开始重视中国市场。从最近几年全新技术的率先投入再到大型车展的布局上可以看出来,中国车市已经成为全球车市中璀璨的新星。

过去几十年中国车市呈现正增长姿态,但截止到2018年这一正增长戛然而止,车市进入到下行拐点,不少人开始唱衰中国车市,的确从短期数据上来说反应的是大环境的不利。

但我们还想用数据以及发展状态来考量中国车市未来发展状况。



2007年全球普查数据可以看出来,当时中国汽车千人拥车数不足10台,全球排名倒数,那一年中国汽车国内销量仅仅为879万台,290家整车车企累计利润约为600亿。

截止到今天,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越了部分南非国家,10年时间发展让中国汽车保有量与南美洲平齐,但从全球架构上分析,我们的汽车保有量仍然远远不及北美、欧洲以及澳大利亚。

这意味着什么?我们所看到蒸蒸日上的中国车市,汽车保有量远远不是世界最多,从人口数量以及机动车容积率上来说,中国车市远远谈不上“饱和”。

2017年数据大普查,中国车市千人拥车数仅仅为140台,这一数据与欧美超过400台的数据相比仍然有极大的上升空间,从长线发展上来说,看衰中国车企都不是明智的思维定位。



关于家庭结构成员组成,此前普查数据反馈是平均家庭户口规模为3.8人/户,也就是说我们的千人拥车数最少需要达到260+,才能保证轿车走进每家每户,汽车才能与冰箱彩电成为共同服务品。

但260+这一数据还是非常理想化,我们中西部差异非常明显,人口分界线以西幅员辽阔经济落后,人均收入低而且消费能力也低,汽车仍然属于大宗消费品,而北上广深带动起来的东部城市汽车已经开始逐步成为“小宗”消费品,消费能力差异化使得汽车保有量差异非常大。

沿袭欧美理想化的数据,千人拥车数最起码需要达到350+以上才能真正的让机动车走进每家每户。



即便算上2018年新增了2000余万台机动车,我们的千人拥车数也远远达不到理想化状态,从经济发展方向上来说,汽车带动周边产业迅速发展,仍然是未来大发展方向之一,一方面可以继续减少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整个行业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做到“科技强国”。

数据显示中国车市经历了一次小的震荡,2018年的下行拐点将会带动新产业变革升级,欧美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都经历了不少一次的升级变革,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过去10年疯狂发展的中国车市,那只能是“良莠不齐”,良好的车市发展需要净化自我,留其精华去其糟粕。

2018年销量的下滑,是行业洗牌的第一次,我坚信中国在发展成汽车强国的路上,还有不止一次的挫折等着我们。



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车市的发展是从自主品牌崛起之时开始,但时间轴拨回2010年你会发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起点,中国车市真正意义上也才扩张了10年,目前长城、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也才刚刚开始获得新技术,真正开始与合资车硬碰硬。

唱衰中国车市并不严谨,一方面原因是中国车市还有很大的需求量,另一方面原因是我们的国产车刚刚拉起大旗与合资车拼刺刀。从眼巴巴渴望拥有一台车的消费者脸上可以看出来,车仍然是他们梦想拥有的消费者,而这部分消费者,还有很多很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