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下调洋品牌降价,为啥说消费者不必太过感激?

那个在达沃斯论坛提出的“相当幅度的”降税消息,曾在车市引发万千猜想。伴随着谜底揭开,最近几天关于汽车进口关税下调至15%的议论铺天盖地,有的忙于计算、盘点降价的豪华品牌,有的分析零部件对合资国产车影响,还有的对自主品牌前途表露淡淡忧伤……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消息:自2018年7月1日起,汽车整体关税平均税率由25%降至13.8%,下降幅度分别为40%、25%;汽车零部件关税平均税率由10%下降至6%,降税幅度为46%。

其实,针对汽车关税下调本身没有什么好说的,这本身也是大势所趋,是经济全球化和全球贸易推动的结果,各个国家的汽车关税整体均呈削减趋势。另外,整车进口关税调低还算是循序渐进,既没有降到10%,更没有降到5%,要说能引爆多大能量倒也不见得。

由此,我们需要认清两个事实:其一,洋品牌汽车降价更多是惠及车企,而非普通消费群体;其二,由于降幅趋向合理,要说会对自主品牌产生“鲶鱼效应”还谈不上。

洋品牌降价 消费者不必太过感激

关税税率下调的消息在5月22日下午传出,我们看到,车企的反应可谓神速。5月22日、23日,特斯拉、奥迪、宝马、奔驰、保时捷、沃尔沃、丰田、福特、捷豹路虎、雷克萨斯、林肯等多个洋品牌纷纷表达了降价意向。

以反映最迅速的特斯拉为例,关税调降消息发布的第二天,特斯拉双双下调了Model S、Model X 的价格。降幅在4.8万元—9万元之间。同时,特斯拉官方宣布:“所有未交付车辆,将会按照新关税下的车价交付,无论车辆何时清关;同时,少量准现车同时享受调整后的价格”。

然而,按照规定关税调低应该是7月1日以后的事,那么为何车企们这般积极?

首先,以豪华品牌为首的车企纷纷降价,并不是说普罗大众的豪华梦自此照进了现实。笔者不在此计算到岸价、关税、消费税等各明目。就以特斯拉的售价为例,在售的两款车型Model S、Model X的售价降幅不到10万元,对于售价70—100万元的车型来看,近10万元的政策利好看似诱人,但其消费市场也不太可能得到开疆扩土的发展,其消费人群还是原先那部分高端消费人群。

对于高端消费人群来说,确实有一定福利。但从车企的角度来说,关税下调更有利于他们。

一方面,在消费升级的利好背景下,在价格战的面前,谁敢退缩?

谈ABB的太多了,我们就聊一下去年火热的二线豪华市场。

去年,凯迪拉克销量以50.8%同比增速异军突起,不仅成为二线豪华品牌的销量冠军,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凯迪拉克最大的零售市场。

迅猛增速的背后,是凯迪拉克价格体系的下沉。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凯迪拉的终端价格体系基本上已经接近合资B级市场。去年上市的新CTS,最低配定价更是下沉到了30万区间。相对的,凯迪拉克销量排位的上升,就意味着捷豹路虎排名的滑落。当时,笔者记得,捷豹路虎明确表示:绝对不会打价格战,捷豹路虎的品牌定位对标的是ABB。

要说不愿意打价格战我们可以理解,但笔者注意到,捷豹路虎似乎没有错过几个降价的机会,无论是这一次关税下调还是前不久的消费税下调,捷豹路虎的反应不能说不积极。5月初,消费税降低1个百分点的消息刚刚传出,捷豹路虎便发布了整体在售车型官降的消息,最大降幅达到2万元。

另一方面,借势清理库存。

除了正面应对价格战,我们还需要承认,对于一部分合资品牌其自身产品卖的确实不好,经销商压力颇大,但又不愿意放低身段以价换量。

此前,笔者采访过一家合资车企的外方高层,当时这家车企正经历断崖式的销量下跌。当问及价格时,这位外方高层坦言,市场环境不好而自身的产品定价确实比较尴尬,但是又不能轻易降低价格,担心冲击了自身品牌力。

对于这部分洋品牌来说,汽车零部件关税的降低或许能为他们的降价找到一个由头。

现在提鲶鱼效应 还太早!

先是股比放开,又是进口关税压低,业内普遍认为,更多世界知名汽车企业将会以贸易和投资的方式积极进入中国市场,将使中国从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变为世界竞争最激励的市场。认为这将引起鲶鱼效应,对中国车企起到刺激推动作用。

不过,从目前来说,现在谈鲶鱼效应还不是时候,从目前进口关税的降低的幅度来看对中国的自主品牌的威胁并不大。

从去年的车市看,进口车总量为121.6万辆,同比增长16.8%。相对于国产车,这个速度是可观的。去年的进口车均价为40万元,价格超过30万元的车型占70%;这说明,主流进口车在价格水平上与65%的车型售价在15万元以下的自主品牌乘用车,本身就没有什么交集,彼此呈现出井水不犯河水的并行局面。

就拿之前向特朗普抱怨中国关税高的特斯拉来说。就以目前自主品牌的新能源市场,又有几款车型能与特斯拉在价格上形成角力或重合。

另外有人测算过,进口奥迪Q7大概会便宜3.86万元,宝马X3便宜4.5万元,福特锐界便宜2.25万元。所以如果但就目前的价格来看,竞争还是存在与洋品牌之间的。

总的来说,7月1日之后消费者最终支付的进口车价格降低8%—15%,洋品牌车型与自主品牌车型的价格并行局面并未改变。所以,对自主品牌来说,现在谈鲶鱼效应还太早。其实,我们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这种趋势,投资股比放开、关税下调,如果自主品牌还不能抓紧机会实现产品、品牌向上,那么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Model3 没了关税的束缚、合资品牌电动化大军压进……有多造车新势力在裸泳,一清二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