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助力打造汽车产业“金三角”

汽车产业正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推动者与见证者。通过合理布局产业体系,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灵活应对市场变化,长三角区域内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由此形成智能汽车创新集群,并有机会代表国家参与高水平的全球竞争与合作。这一态势,完全符合中央对于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寄望与期待。

车企纷纷在长三角布局产能

每分钟一辆车下线,每天超过一千辆新车发往全国——在上汽大众宁波基地(如题图所示),流水线不仅创造着巨大价值,还改变了地区的经济面貌。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主任蔡世杰说,宁波长期以来的第一支柱产业是石化。自2013年上汽基地投产以来,带动了零部件制造、检测、培训等产业链环节集聚,一座汽车城拔地而起。去年,汽车已跃升为第一支柱产业。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龙头,上汽集团多年来始终以长三角为基础进行产业拓展。目前,它在上海、南京、无锡、常州、仪征、宁波等地拥有生产基地,全面制造各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主打车型。副总工程师祖似杰说,上汽集团在长三角区域共有约200家企业和生产基地,覆盖了整车、零部件、服务贸易、金融四大板块:“我们充分利用了长三角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人才优势,提升了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或许在经营模式上与老牌车厂有“代沟”,但在依托长三角进行产业布局方面,新造车企业同样没有犹豫。曾创下全球电动汽车最快纪录的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其核心零部件与整车制造体系基本都集聚在长三角。董事长兼CEO李斌说,中国绝大部分优秀零部件公司都在长三角,围绕智能电动汽车的全产业链非常完备;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设计、制造、服务都离不开高端人才,长三角是国内唯一拥有世界级人才基础的区域;此外,长三角还拥有信息数据畅通、行政效率高等优势,因此很有机会成为全世界的智能电动汽车创新中心。

蔚来汽车合肥工厂内景

上海的新能源车“独角兽”威马汽车也在长三角全力进行产能配置。今年3月,年产10万辆、位于温州瓯江口的威马新生产线全面贯通,首批量产车“威马EX5”试装下线,此时距离工厂奠基还不到一年半。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说,长三角一体化有助于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威马汽车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效快速发展。

形成极富张力的创新集群

上海的创新能力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优势明显,江苏先进制造业密集,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安徽创新资源丰富,同时劳动力资源充沛——基于长三角各省市不同的产业底色,车企们进行冷静分析后,自然而然形成了目前的“长三角攻略”,这种高度市场化的考量,是长三角深入推进产业一体化最扎实的基础。

事实上,几大车企在长三角的布局中,无一例外地都以上海为总部、在苏浙皖形成制造基地,这凸显了上海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地位。同时,这种跨地域合作绝非简单的“总部与分部”“核心与从属”的关系。可以说,长三角基于各自优势,正结成一个协同并进、极富张力的创新集群。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的说法,下一步,通过更聚焦于创新合作、科技合作、人才合作,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将被注入新内涵。

蔚来汽车在上海拥有大量研发人员,但其在合肥新建的制造基地科技含量相当高——它是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全铝车身工厂,按照柔性生产理念设计,可以“按订单生产”,与蔚来汽车以客户体验为先的理念十分匹配。

同样,威马汽车虽把研发基地放在上海,但其温州工厂也不是什么技术洼地。在那里,生产线的数字化投入水平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在车身制造车间,自动化生产率达100%;为保证制造精度达到世界级水平,他们自主开发了AI(人工智能)质检员。

威马汽车温州工厂内景

作为老牌国企,上汽集团在长三角拓展的历史已有超过30年,其长三角布局的逻辑,就更加清晰而有纵深。祖似杰表示,上汽集团在长三角构建的是一个以上海为龙头的协同创新体系——在产业链前端,重点突破关键技术,为发展积累技术优势,在后端,重点在移动出行、金融、汽车后服务等新业务上发力,为转型创造市场空间,在中段,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集成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而从前到后,上汽还通过全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应用,使得集团形成“以数据驱动发展”的态势。

为资源合理流动创造环境

长三角汽车行业实力的整体抬升,一方面是车企遵循市场规律努力拓展的结果。同时,长三角各地也为推动创新资源的集聚和爆发创造了一系列有利环境。

长三角在共享汽车分时租赁模式的探索上占据先机,这为帮助电动汽车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手机租车、按分钟付费——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用车门槛,推动了数十款新能源新车型在长三角跑起来,并在消费端积累口碑。作为行业领军者,上海环球车享(EVCARD)总经理曹光宇透露,他们在全国投放的共享汽车总数接近3万辆,其中长三角占了一半以上,平均每秒就会产生一张新的分时租赁订单。这一张张订单,相当于为电动汽车铺就一条快速落地的通道。据透露,今年EVCARD在苏浙皖的车辆投放总量预计将翻番。

汽车分时租赁为长三角新能源车打开了市场空间

沈晖说,威马旗下车型将100%联网,通过“AI+硬件+软件+服务”的结合,为所有人提供高品质的智能出行体验。为此,威马对于无线网络技术和覆盖非常在意。而这两天,随着长三角举行主要领导座谈,各方也在沪签署协议,将在未来几年向长三角投资约2000亿元,推进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5G的先试先用,进而建成可比肩世界主要城市群的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沈晖对此很兴奋,他表示,长三角5G示范区对智能汽车发展是一大利好。

蔚来汽车的李斌对于长三角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的进展给予很高评价。过去几年,长三角充电网络建设出现高峰,快充站几乎遍布高速公路服务区,各城镇、景区一般也都能方便地找到公共充电桩,而且,其接口也逐渐实现了标准化。据统计,在我国三大新能源车重点推广区域中,长三角建成的充电桩数量几乎是京津冀和珠三角之和。未来两年,长三角公共充电设施的数量预计还会再增加2倍。

对车企来说,要在长三角深入布局,更重要的外部环境依然不断消除阻碍创新资源、包括人才等跨地区流动的因素。正如上汽的祖似杰所言,汽车行业未来必须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通信、光伏、新材料等产业深度合作,而对于这些产业领域,沪苏浙皖各有优势,因此必须加强互补联动——事实上,正是受益于上汽与杭州阿里巴巴的“跨界”合作,其合资组建的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才能成功助推荣威RX5一举成为自主品牌互联网汽车的“爆款”和标杆。

上汽与阿里巴巴通过斑马汽车为汽车注入互联网基因

“上海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要各扬所长,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努力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刚刚落幕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让全世界听到了长三角推动高质量一体化的决心与愿景。对于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所有产业来说,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声音。

作者:张懿

编辑:张懿 沈竹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