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看中国汽车市场“72变”

1978年到2018年,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变迁。在40年的风雨历程中,回望本土汽车的发展,当年“懵懂”的中国汽车在不断的学习创新,如今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2017年中国连续九年蝉联全球汽车销量第一。本期深度观察,请跟随爱卡汽车一起追溯改革开放40年,中国汽车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在销量上逐渐拉近与合资品牌的距离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乘用车共销售2471.83万辆,其中,中国品牌销售了1084.67万辆,占总销量的43.88%。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崛起,离不开SUV市场的布局,近5年以来,SUV细分市场销量高速增长,年增长率达40%,远超行业平均的增速水平。依托SUV市场的发力,中国品牌已经在销量上逐渐拉近与合资品牌的距离。

2017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用了5年时间从销量424.68万辆,增长至1084.67万辆,增长幅度高于合资品牌。这其中不乏中国民营汽车的代表—吉利,2017年度累积销售总量达124.71万辆(含领克),同比增长63%,与此同时,吉利汽车宣布今年将冲击158万辆全年目标,跻身百万销量俱乐部后,这也是民营车企首次在销量上可以与国内大型汽车集团比肩的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比亚迪作为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代表,2017年,比亚迪新能源在国内市场共销售新能源汽车11.36万辆,占新能源中高端市场份额的70%,连续3年全球销量排名第一。其中,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6.62万辆,占新能源销量比例58.3%。2018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将冲击20万辆销量目标,同时,全球覆盖城市将由200个扩大到400个,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

以SUV车型见长的长城汽车,2017年全年共销售新车107万辆,其中,SUV车型销售了93.82万辆(含WEY),占总销量比重的87.68%。长城汽车拟定2018年的销量目标为116万辆,相比2017年整体提升了9万辆,并计划在今年年内投放多款全新产品来刺激销量增长。这样的成绩,也让很多合资企业望而却步。

▼中国汽车与国际接轨,布局海外市场

从销量规模上看,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九年蝉联全球汽车销量第一,但从技术上来看,中国汽车与海外车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他们已经清晰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在研发方面,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在世界各地汽车重镇建立了研发设计中心,从最初的模仿逐步走向自主研发。据不完全统计,长安、吉利、长城等中国车企均已经在海外设立研发、设计中心。海外研发中心的设立,能够更多的吸引海外人才资源的加入,同时有益于接收海外更多先进的技术,在发展中提升中国品牌的自身实力,从而提升中国品牌的整体形象。

目前,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代表吉利汽车在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加州建有设计和研发中心。吉利汽车得益于此,充分将海外的设计灵感与中国的市场需求融合,最终打造出博瑞、博越等代表吉利汽车3.0时代的标志性车型。

不仅仅是民营汽车企业才有如此的国际化视野。作为“国家队成员”的长安汽车,一直以来,每年都会拿出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技术研发中,通过多年的积累,长安汽车在意大利都灵、美国底特律、美国硅谷、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建立了五大研发中心。其中,美国底特律和硅谷主要负责底盘开发和智能汽车研发,意大利都灵主要负责造型设计,英国伯明翰主要负责动力系统研发,日本横滨研主要负责内饰设计,五大研发中心形成了佷好的全球协同。

近年来,得益于海外研发中心的助力,长安汽车在外观造型、内饰设计以及底盘调校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长安睿骋CC、逸动XT、长安CS55等车型均在国内市场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及口碑。

▼中国品牌逐渐向高端化布局

当下,中国品牌整体向上,诸多主流企业均实现了利润、销量、单车价格三方面业绩的大幅增长。其中单车增长最有意义,在品牌单车价格提高的同时,还保证了利润和销量的同步提升,这说明我国本土品牌正向研发已经获得了市场认可。与此同时,高端化品牌的打造也纷至沓来,观致、WEY、领克形成了中国品牌高端化的新阵营,让人愈发感觉到中国汽车品牌在新时代下的明显变化。

中国首个高端化品牌观致,成立于2007年,首款车型观致3于2013年正式上市。观致汽车的营销理念对应的客户人群是追求时尚前卫的80后,但当时80后还不是市场的主力消费人群,正因如此,观致汽车在高端之路上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如今,80、90后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消费主力,中国市场成为了新晋高端品牌的孵化器。领克是吉利和沃尔沃合作的“结晶”,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着力于“世界品牌”的形象打造,借助沃尔沃的渠道经验提升品牌价值,为品牌高端形象成功铺路。与吉利并肩的SUV领域霸主长城汽车,对高端品牌同样垂诞已久,规划推出了高端品牌—WEY,依然把SUV车型视为未来布局的重点。推出高端品牌离不开背后强大的造车实力,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中国品牌近年来的进步有目共睹的,从外观设计到技术实力,从营销策略到战略布局。消费观念的变化直接反应在销量上,吉利和长城在今年前五个月的销量排行中入围榜单前十名,这都给吉利和长城提供了广泛的用户基础,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充裕的资金支持。

▼中国市场由进口向出口转变

如果“引进来”是对中国汽车第一阶段的概括,那么“走出去”则可以充分反映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106万辆,同比增长31%。我国向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汽车58万辆,占比整体的55%;南美和北美分别出口19.7万辆和13.1万辆,非洲、欧洲和大洋洲,销量分别为8.1万辆、6.2万辆和1.2万辆。

据统计,奇瑞汽车2017年出口汽车总量为10.72万辆,同比增长22.3%,占2017年中国品牌总出口量的10.11%,已经连续15年位居中国乘用车出口量第一位,截止至2017年年底,奇瑞海外市场销量累计超过130万辆。

2017年长安汽车累计出口超过3.3万辆,创历史新高。其中,长安主力产品CS35出口超过1.5万辆。据悉,2017年伊朗CS35国产化率突破20%,全年发运、下线、终端预销均突破万辆, 使伊朗成为长安CS35 海外最大出口国。与此同时,长安还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壮大企业实力。

2017年华晨集团汽车出口跃居中国品牌第二位,特别是以伊朗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取得可喜成绩,全年实现出口超8万辆,同比增长54%,成为中国品牌轿车出口伊朗市场销量冠军。华晨集团已经在伊朗、俄罗斯、埃及等国家设立生产基地,经销网络遍及非洲、中东、中南美、亚太等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经销商网点总数近400个。

虽然我国汽车在出口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地进步,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目前,中国出口车型多以入门级产品为主,因此产品向上已经迫在眉睫。我国汽车多向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要想真正成为汽车强国还需接受美国、德国等经济和工业发达国家的市场历练考验。

▼新势力造车集中发力新能源市场

20年前,中国土地上的汽车品牌屈指可数,但如今已成了另一番景象。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当下汽车市场的一个主要话题,纯电动汽车由于国家补贴政策的扶持以及一系列的利好因素,促使新能源汽车逐步“火”了起来。面对这个火热的细分市场,已成为各类资本竞相追逐的宠儿,非汽车企业也加入到这个火热的“战场”进行布局,其中不乏已经初具规模的企业,并有资深市场入股进行布局,足以看出这部分新晋品牌对于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看好。

随着国家鼓励新能源政策的推进,新能源已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致使新品牌接连推出,包括互联网领域在内的众多企业喷涌而出,像BYTON拜腾、游侠、威马等车企成为了“造车新势力”。扎堆推出能够一定程度上说明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将成为下一个“爆点”,随着造车新势力办工厂、出样车、量产车的推进,这些品牌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生力量。

在政策的驱使下,预计到202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将基本形成。智能汽车新车占比将达到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市场化应用,重点区域示范运行取得成效。

与此同时,新能源的产品越来越多也让整个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新势力造车为新能源市场注入了不少活力。随着游侠汽车工厂即将投产、蔚来ES8即将交付用户、威马EX5售价甚至杀入10万元区间内,车和家还跨界与滴滴展开合作,SITECH新特推出了滴滴定制版车型。这些造车新玩家逐步摆脱了怀疑,开始与传统造车势力在市场上开始了真正的角逐。

本文总结:经历改革开放4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从老百姓买不起汽车,到现如今多数家庭已经拥有第二辆私家车。从私企民营企业不能造车,到现如今吉利等民营汽车企业年销量突破百万辆,中国汽车在坎坷中发展逐渐壮大。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取经,中国汽车企业形象以及产品已经完成了一个阶段的蜕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