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L与A6L颓势尽显 减配全新Q5L难助奥迪争销冠军

2017年,奥迪以微弱优势超越奔驰守住了中国车市单一豪华品牌销售冠军,很多人认为奥迪之所以惊险取胜,是因为“上汽奥迪”风波耽误了时间,但关系理顺之后的奥迪,在2018年不仅没有迎来强势复苏,还面临被奔驰、宝马联手“打爆”的风险。即将上市的全新Q5L被视为奥迪在华的希望,但金融界汽车看来,它很难改变争冠局势。

中高级车市场被奔驰打爆 奥迪丢掉最后遮羞布

A6L是奥迪在华支柱车型,依靠高档官车光环,曾在豪华中高级车市场遥遥领跑,但随着公车改革深入,其地位被红旗H7取代,它就此风光不再。面对巨大市场压力,虽然A6L的终端售价已经低至31万元左右,但依然不能阻止老对手前进的脚步。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奥迪A6L总销量为61857辆,被价格坚挺的奔驰E级以62551辆的成绩超越。终端售价便宜几万元却依然让出销售冠军宝座,A6L的疲软是奥迪在华的一个缩影。

除了在中高级车市场失手之外,中级轿车市场奥迪同样压力不小。虽然在今年前五月,A4L依然在总销量上领先于奔驰C级,但它们之间的差距只有98辆。和中高级车市场一样,A4L的优势也是靠价格便宜几万元拼出来的。

A6L被E级超越,对于奥迪而言不仅仅是销量上的落败,更是信心上的打击,因为它曾经是这个市场的绝对霸主。对于A6L被反超,金融界汽车认为这是由消费者购买需求决定。在普通消费者看来,虽然奥迪也是高端品牌,但距离宝马、奔驰尚有不小差距,这一点从A8L与S级、7系的销量对比中就可以看出。今年前5个月,A8L的总销量仅2714辆,而S级、7系的销量分别为10362辆(未包括迈巴赫S级的3088辆)、9260辆。在大型豪华车市场预冷,说明奥迪在品牌认可度方面相比奔驰、宝马差很多。当A6L不再是很多消费者的唯一备选、他们可以在“BBA”三家中任选其一时,A6L只能依靠低价格救市也就不足为奇。从产品力来看,为降低成本而全面导入双离合变速箱的A6L也确实不如老对手更注重品质。

全新Q5L变速箱与四驱系统缩水 面临X3与GLC-L双重压力

除了A4L与A6L之外,Q5也是奥迪的销量支柱车型,它将于下月迎来换代车型。虽然老款Q5在退市前表现不俗,5个月卖出54518辆,领先奔驰GLC的53233辆,但这是靠市场售价低至30万元左右拼出来的销量 ,反观奔驰GLC则价格相对坚挺。

按照常理,换代车型在性能、品质方面要优于老款车型,但新Q5L恰恰相反,虽然有轴距加长带来的更大空间,但四驱系统与变速箱的缩水,让消费者感到不爽。新Q5L的四驱系统由之前的机械式托森差速器,更换为多片离合器式的Quattro Ultra适时四驱系统;现款车型的8AT变速箱被成本更低的S-tronic 7速双离合变速箱所取代,虽然奥迪会强调这款变速箱很出色,但它无法回答为何这么一款出色的变速箱不能出现在奥迪A8L、Q7等高端车型上。上一代国产Q5有过上市8个月主销车型放弃7速双离合换装8AT的历史,这一幕会在新Q5L上重演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轴距加长,是新Q5L吸引消费者的卖点,但奔驰GLC同样会在今年推出GLC-L。据资料显示,GLC-L的轴距达到2973mm,达到中大型SUV水准,比Q5L的2908mm多出了65mm,这也让它在空间方面更有优势。面对9AT、全时四驱、轴距更长、品牌认可度更高的奔驰GLC-L,7速双离合、适时四驱的奥迪Q5L想要在销量上获得好成绩,只能依靠更低的价格来打动消费者,这意味着它极有可能上市后不久即大幅度降价。8AT+全时四驱的现款Q5降至30万元左右才勉强抵挡住奔驰GLC的优势,性能缩水的全新Q5L终端售价要降多少才能挡住GLC-L与新X3的轮番冲击呢?很快就会有答案。

对于奥迪而言,SUV市场的坏消息不仅仅是Q5L所在的中型SUV市场,在紧凑型SUV市场,Q3已经被宝马X1所超越。据数据显示,奥迪Q3今年前5个月销量为33118辆,而X1卖出38808辆,月均销量差距达到1000辆之多。

展望未来豪华车市场走势,奥迪已经很难守住销售冠军宝座。在今年前5月,虽然没有“上汽奥迪”风波影响,但其销量依然被奔驰所超越。据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奔驰及smart累计销量289825辆,同比增长15%;奥迪总销量258413辆,差距已超过3万辆。在未来几个月中,奔驰在中级车、中高级车市场极有可能扩大领先优势;上市初期以官方售价销售的全新Q5L很难抵挡X3与GLC的联手阻击,这极有可能让它出现销量下滑

回顾2017年豪华车市场走势,紧凑型车国产是奥迪相比奔驰、宝马的冲量优势,但国产全新一代奔驰A级三厢版已经发布,奥迪最后的阵地也极有可能失手。丢掉了高端官车光环、老对手宝马奔驰国产车型逐渐增多,这让奥迪的销量压力陡增。面对品牌认可度方面的差距,奥迪需要靠价格优势来弥补,但靠简配换来的低价优势很难真正提高竞争力,还会影响品牌形象。为销量而降价,但降价是以牺牲品质为代价,因为品质不佳导致不得不继续降价吸引消费者,奥迪在中国市场或已经陷入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