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最后一公里 V2X是否真必要?

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需求给汽车企业出了越来越多的难题,对于一款新车而言,强调其动力性的提升与优化如今已不被大多数用户重视。据悉,今年9月搭载“最后一公里”自主泊车功能的荣威MARVEL X将正式上市,荣威将这一迎合消费需求的亮点大肆宣传,当然相信也将有较大收获!

行业共识,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关键技术包括:感知,决策和控制密不可分,这些将成为后续汽车基本性能。本文不谈荣威MARVEL X,来一起看看自动驾驶涉及“最后一公里”的技术问题,即最后一公里V2X是否必要?

自动驾驶关于最后一公里的V2X争议

要理解这里V2X的争议,先看看V2X的实际价值。V2X的通俗解释是把车连到网或者把车连成网,其中包括汽车对汽车(V2V)、汽车对基础设施(V2I)、汽车对互联网(V2N)和汽车对行人(V2P)等。V2X最主要的技术特点是:超视距的传感器,所谓超视距,就是说在视距不可见的情况下它还能起作用的一个传感器,因为它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方式来实现感知的技术。

自动驾驶环境下,V2X应用场景目前看,车对车通信中的协同式自动驾驶车队进展较快——就是一排车靠V2V的支持紧密列成一排,前车刹车信号实时传递到后车。而最后一公里的最大应用场景是什么?停车,也就是本文第一段,荣威提及的自主泊车功能。

可以想象,在日常用车过程中的场景,我们在地下停车场费劲找车位,并进行艰难停车操作这一步骤,未来可以省略了。而在实现之前,大家的争议点在于,地下停车场网络环境差,希望做到通过V2X的辅助完成无人驾驶,车自行精准停车入位存在现实问题。暂无法解决?从节省成本及尽快落地自动泊车功能考虑,一部分观点直接表示,最后部分的自动驾驶单靠车自身的感知系统完成就可以,规避了最后阶段的问题。

而部分专家观点明确,自动驾驶的最后停车场景的解决方案中,V2X的辅助是必要的。博世夏炎透露,目前市场L2级是以超声波为主的APA全自动智能泊车系统的功能,有很多供应商也提供了环视的APA的功能进行车位识别。关于APA很多考虑只是最后5米的场景,实际上,APA要走的路还有一公里这么长,至少博世更主要的研究是在最后一公里怎么行驶上布局。

当下自动驾驶最后一公里V2X解决方案

基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我们从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及整车企业的布局可见一斑。

5月份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博世在谈感知层面,已有毫米波雷达、视频摄像头、激光雷达,同时增加的很多结构化的算法,还引入了可量产化的人工能的算法。对于下一代的高级泊车系统进行开发方面,在2014年博世跟吉利汽车合作,就陆续的开始实现量产推出带ADAS功能的,实现L1级别的,比如说ACC,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车道偏离报警功能。基于下一代的超声波系统,将提供低速行驶的安全功能,如低速的障碍物规避方面低速的紧急制动的功能。

伟世通首席架构师王凯认为,到L4,L5的高级自动驾驶阶段,对5G或者通信的手段要求越高,也就是慢慢越高的自动驾驶越需要更多技术支持,中国5G快速落地,带来解决的V2X问题的方案。

法雷奥中国区的CTO顾剑民透露,法雷奥作为全部零部件和系统集成供应商之一,其实是以自动泊车系统比较闻名的,那么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提供了全球一共1200万套自动泊车系统。法雷奥将C-V2X技术纳入下一代产品,以支持下一代汽车和路侧基础设施通讯。

宇通的自动驾驶,参考我们人去驾驶车的时候,依我们的眼睛,耳朵去感知周边的交通环境。然后通过我们的记忆或者导航知道当前的位置以及将要去的方向,然后大脑去综合这些信息,然后去做出实时动态的决策,然后通过我们的手和脚控制方向盘,油门和刹车。基于此,宇通认为自动驾驶,包括了传感器感知外部环境,高精地图定位,还有信息融合技术。感知范围在200米,对于一些狭窄的路口存在一些盲区,可以通过V2X,使我们的感知系统扩大。从产业角度来讲,在低速自动驾驶行为上,采取不一样的思考。

从目前大多数车企的L2自动驾驶阶段看,在最后泊车阶段,绝大数数采用是自身感知+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至少后续推出的一代车型中依然如此。其技术基础是,目前部分汽车自身传感器更可靠、探测精度更高、成本更低、更适合车辆安装,实现车辆自身实时定位。

不过对未来的汽车场景而言,从大多数零部件和整车企业布局,似乎最后一公里的V2X也是趋势。清华大学汽车系副教授李升波老师认为,自动驾驶最后一公里V2X可能无法省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