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为何越来越走下坡路?!

温馨提示:本文共2316字,15张图,阅读约需3分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在经历了2015年的爆发之后,长安汽车在汽车市场中的曝光率开始越来越低。而在随后发布的长安CS95、长安睿骋CC在经过了市场投放初期的热点之后,也迅速的被淹没在后来的新车新闻中。

说实话,要不是前几天有朋友提醒的话,我都快忘了长安逸动也换代了。

而长安汽车在最近几年里的这种近乎于销声匿迹的市场存在感,真的是和此前被大家普遍看好的一片溢美之词截然不同。虽然我不想这样去想,但是恐怕长安汽车真的又走上了那个本土品牌汽车汽车造车的死循环——成功不能延续。

本土品牌的这个死循环已经发生过很多次,往往是一款车型成功的背后,是这家汽车企业压根就不知道为什么成功的。然后就会开始一轮膨胀式的产品扩展,最终自己把自己的产品线挤压殆尽。这种情况和守株待兔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长安的上一次成功是得益于第一代长安逸动、长安CS35以及长安CS75三款车型的市场带动作用——而这三款车型的成功,最直接的原因是恰好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在2012年3月,长安正式发布了全新的紧凑型轿车长安逸动,相比于此前长安在轿车市场的产品如长安志翔,长安逸动显然要更加的精致。

彼时,整个轿车市场所面临的情况是,本土品牌的轿车产品整体呈现出了青黄不接的情况,而且在整个轿车市场占有率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大部分的本土品牌都放弃了这一市场,将重心放在了SUV的研发上。

在那个时候,长安逸动的出现就迅速的和吉利帝豪一道成为了在紧凑型轿车市场中的硕果仅存。凭借着更低的售价和更加丰富的配置,在三四线城市大展拳脚。

在2012年10月,长安CS35正式亮相。而在2012年到2014年的几年时间里,正好就是国内小型SUV市场大爆发的时代,本土品牌小型SUV的爆发正在取代原本属于本土品牌小型轿车的市场。所以,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几乎是一款车型上市都会获得不错的销量。

比如说,除了长安CS35之外,江淮瑞风S3也在那几年的时间里火了一把。作为小型SUV市场的一个先行者,长安CS35相比于竞争对手也确实拥有更好的整车姿态和造型比例,至少相比于江淮瑞风S3而言是这样的。一个中庸的外观以及合理的售价,长安CS35的销量自然是不必担心的。

在2013年的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长安率先在欧洲发布了首款紧凑型SUV长安CS75,在随后的半年里,长安CS75完成了市场准备在2014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正式上市销售。从2013年左右开始,本土品牌在经历了轿车市场的下滑之后,本土品牌紧凑型SUV的市场开始发力。

在2011年就开始布局市场的哈弗H6在那个时候通过升级版车型的推出开始发力,并在随后问鼎国内SUV销量的冠军。而其他本土品牌在经历了三年的研发之后,全新的紧凑型SUV产品也开始进入到市场之中,长安CS75就是其中的一员。

相比于合资品牌的小型SUV更加标准的尺寸以及在这一尺寸下构成的大体量感设计,长安CS75显然会更加符合传统审美中对于一辆SUV的认知。所以,长安CS75作为先行者,市场给出一个不错的销量,也是合理的。

不过,这些似乎都和设计没有太大的关系。

无论是长安逸动,还是长安CS35和长安CS75,整体呈现出来的造型特征和造型趋势都是那个年代的平均水平,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比如说,这是长安逸动。

而这个是同时期在造型前瞻性方面最具有代表作用的现代伊兰特朗动。

而这个是它上一个时代的伊兰特悦动。

可以看到,彼时的长安逸动的整体造型风格上,在当时来看依旧是上一个时代的设计手法——在标准的三厢车比例上针对特征型面的转折进行圆润化的处理。型面的构成也没有摆脱那个时代大型面的构成趋势。

再去前脸风格的构成上,也没有进化到现在所流行的侵略性设计,而是依旧保持了此前的那种温和的前脸造型风格。在那个时代,侵略性的设计,以及更加强调型面的多层次感设计其实已经在抬头。

可以这样讲,彼时的长安逸动是在上一轮的造型特征中,赶上了一个末班车。不过,这种中庸的设计倒是非常符合其所处的市场需求的。

而死循环的出现就是在随后的几年里,或许是因为前面几款车型的大获成功让长安似乎认为设计是这一轮成功的主要原因。在随后很明显的加大了在造型方面的领导“力度”。

在2016年,长安的首款七座中型SUV长安CS95的上市成为长安滑铁卢的开始。

在2016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长安CS95正式亮相。不过,在彼时的车展上,长安CS95展台的布光以及展车的位置都堪称是教科书级的失败案例——背景的大屏幕几乎紧贴着车尾,使得CS95的车身光影被全部打破,白色的地板又把之白色的展车融入其中。所以,在那届北京国际车展之后,长安CS95收获的评价都是非常的一致——丑。

当然了,这辆车的形体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过多的成熟品牌的细节在融入到这个形体之后,就成了一个四不像的效果。比如说,福特探险者的D柱特征、路虎的前脸风格,等等。

过多的关注某一成熟车型的细节运用,而并非是形体的构成关系,这很显然不是一个成熟设计师独立思考的作品。说句不客气的,这种设计手法很业余。不过可以理解的是,这其中必然会有很多不可抗的因素在左右着这辆车的设计,它必然不是设计师一开始就想要的。

不过,这并不能阻止长安在设计上的一路跑偏。

在2017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长安又正式发布了新一代的家族化设计,并且推出了两辆代表未来家族化设计的概念模型。不过这两辆概念车一经亮相就备受批评。那辆代表轿车设计的“极流”概念车高度贴合了雷克萨斯的设计风格。而那辆“御岳”概念车则全部打破了形体的构成,基本上看不到一个准确的设计重心。

也是在同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长城汽车的高端品牌WEY正式发布了首款车型VV7。从造型的角度上来看,WEY VV7成为了本土品牌造型的新一轮代表。而由此也掀开了本土品牌在造型方面的发力,随后,比亚迪的宋MAX、唐二代也让市场看到了本土品牌设计的力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长安的设计就已经落伍了。

虽然我们不知道长安商用和长安汽车是否共享全球化的设计资源,但是当欧尚CX70A以老年代步车的设计手法“复刻”了路虎发现4的时候,就意味着,长安的设计,出问题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