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企再爆“数据造假门”,日本制造究竟是怎么了?

温馨提示:本文共1968字,8张图,阅读约需3分钟。

日前,一则消息的传来,让日系车企和“日本制造”的信誉再次受到冲击。据日产汽车表示,承认对其在日本销售的19款车型的尾气排放和燃油经济性进行了不恰当的测量,这是该公司一年内在其检查过程中第二次发现不当行为,并表示将采取适当行动以防止未来再发生此类事件。

而在之前的几年里,三菱油耗数据造假、日产汽车质检违规、丰田碰撞测试造假、本田发动机“机油门”事件,本田尾气排放造假及高田气囊篡改测试数据长达15年等一些日本车企造假和质量方面丑闻的爆出,也让人不禁发出疑问:一直以品质著称的日本车企如今究竟发生了什么?

车企“数据造假门”频出

在2016年,日本三菱汽车公司社长相川哲郎在东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该公司有四款微型汽车在燃油经济性测试中存在违规操作,以美化排放水平,共涉及62.5万辆汽车。而根据三菱公司的公告,公司从1991年起就开始采用不合规范的燃效测试方法。

随后的一个月内,日产宣布将为燃效数据篡改问题遭曝光的三菱汽车的经营重建提供协助。之后,日产汽车与三菱汽车联合发布声明称,双方将展开资本业务合作,日产将斥资2370亿日元收购三菱34%股权。日产成为三菱汽车最大单一股东,并获得董事会席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更早前的2011年,三菱汽车和日产曾以对半出资形式,成立了排气量在660cc以下的“轻型汽车”的共同策划公司,在三菱汽车的水岛制作所生产,然后向日产供应。但关于4款“轻型汽车”的燃效数据篡改问题,三菱汽车表示“日产并未参与其中”。

然而,在去年10月日产对外宣布,数十年来,未经国家注册的检查人员对日产在日本销售的汽车签署了最终检查,导致在日本召回120万辆汽车。再到现如今,日产发布声明承认旗下在日本销售的19款车型的尾气排放和燃油经济性进行了不恰当的测量。不得不说,上述事件的发生令日产陷入很尴尬的境地。

对于一系列的日本车企数据造假和质量问题频出的事件,有业内人士曾指出:主要是因为虚报数据丑闻在消费者层面看来,并不直接影响车辆的质量和使用,对车主和消费者的负面影响也不是很大。因此,造成部分日本车企选择铤而走险。

以今年4月爆出的斯巴鲁“篡改数据门”为例,虽然斯巴鲁方面称篡改前的数值也在标准值范围内,对车辆的品质没有影响。但自事件爆出后,再加上去年曝光的让“无资格”人员参与车检事件,致使斯巴鲁的信誉一落千丈。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斯巴鲁3月份在日本的销售额下降9.2%;今年前3个月,斯巴鲁在日本市场的销量为4.7万辆,同比下滑15%。

日本制造业诚信沦陷

事实上不仅仅是车企,众多日本其他领域知名企业近来同样涉及造假丑闻,让那句:“一生专注一件事”的“工匠精神”显得黯淡无光。

作为世界500强之一、日本第三大钢铁联合企业的日本神户制钢所(简称KOBELCO)创建于1905年,其主业为钢铁生产和销售,年粗钢产量排名日本第3位、全球第53位。但在去年10月,日本神户制钢所发布消息称,其曾篡改了包括强度在内的部分铝制品的性能数据,并进行供货。同时,神户制钢所篡改不合格产品数据的事情,其实早在10年前就有组织地开展。

仅仅一个月后的11月28日,日本综合化工企业、全球碳纤维材料巨头东丽集团在东京举行记者招待会中承认其子公司东丽HC存在篡改产品强度数据行为。

据了解,在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东丽HC(该公司主要负责汽车轮胎材料相关业务)为达到顾客要求,在产品检查阶段篡改了用于制造汽车轮胎内衬帘布的涤纶工业丝的强度数据。到目前为止已经篡改过149起,并且将问题产品销往13家日本本土企业。

其中,该造假数据主要涉及增强汽车轮胎强度的帘布,其主要作用是用于保护轮胎橡胶,抵抗车轮行进时的张力,对强度有很高的要求。

直到最近,日立旗下日立化成公司正式承认曾篡改6万枚工业用铅蓄电池的检测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填入提交予客户的检测报告。相关信息显示,在这次事件中,相关部门在检测电池时所用方式和与客户约定的不同,并在报告中填写与实测值不同的结果,提交给客户。

面对传统与新兴制造业国家夹击,日企优势逐步丧失

也许,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诸多企业竟可以长期篡改或者伪造数据?其实关键在于可以被视为日本制造行业中的的一项潜规则——“特别采用”制度。

所谓“特别采用”制度是一种处理不合格产品的方法,即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质量方面与合同中信息不符,但在买家同意下可进行交货。因此,在合同安排中,若买家同意,就不会将其视为质量缺陷问题。久而久之,制造商对于质量方面的把控意识也就越来越淡薄。

不过,“特别采用”制度之所以得到买卖双方默许,原因在于日本制造商在设计产品过程中一般会将标准设定得非常高,而即使数据没有达标,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品品质上也并非会存在质量问题,也不会造成后续影响。

曾经,日本企业曾凭借独特先进的管理方式和优异不俗的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中享誉美名。但面对德国、美国制造的不断发力,以及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制造业国家崛起,日本制造业在多方力量挤压之下,其制造业主导地位正逐步被竞争对手蚕食,导致近年来,日本企业质量问题频出。

总之,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日本制造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或许只有通过严控产品质量和保持不断创新,才会在竞争保持核心竞争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