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15年后再度重装出发,携手长城张家港造新能源车

温馨提示:本文共1621字,1张图,阅读约需3分钟。

7月10日,对汽车界来说大事不断,喜事连连。在这一天,中国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与宝马(荷兰)控股公司(以下简称宝马)以50:50的股比,正式签署合资经营合同。

同一天,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德国柏林签署谅解备忘录。备忘录旨在持续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巩固中国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合作关系。2003年华晨宝马开始合作至今已15年。

与此同时,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西雅特9日在德国柏林签署谅解备忘录,三方计划在2021年前共建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开发电动汽车新产品与核心技术。

这一连串的信息都在告诉我们,为加强中国汽车制造,中国正不断加大与德国汽车业的全面合作。只是这样的合作真能改变中国汽车制造缺乏核心技术的困境吗?

事实上通过合资引进国外汽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汽车制造的水平。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核心技术,国外车企多年来并没有一古脑儿都输送给我们。从而导致我们国产汽车依然水平不高,即使是合资品牌,与进口的汽车比起来依然差着一大截。

这是发生在好几年前的一个故事,一位车主买回一辆华晨宝马,回到家第一件事并不是向邻居们炫耀,而是想方设法在“抠标”!也就是抠掉“华晨宝马”几个字,因为华晨在国内的知名度太低了,即使将它和宝马连在了一起,但是大家还是会觉得会拉低了宝马的档次,因此就没有人愿意开带华晨两个字的宝马了,于是就想出了把“华晨宝马”四个字扣掉的办法。可见在国人的骨子里,也没几个人会相信,合资的华晨宝马与进口的宝马会在一个水平上。

事实上便宜的华晨宝马确实问题不少,开不了几年,各种问题一堆。远不及进口的宝马质量好,开个10年都不用修一下。

再说,就像当前中国的飞机缺乏发动机、手机缺乏芯片等核心技术一样,中国的汽车同样缺乏核心技术,比如长城就需要宝马提供的正向研发平台、动力总成和当代汽车制造的先进标准体系。

能否拥有正向研发体系,就决定了在打造车型时到底是知其然还是知其所以然。正向得越彻底,更新迭代就越简单。山寨之路能够降低车企第一步存活的门槛,但是不利于中长期发展。许多非正向研发的明星车型在热销一时之后,或多或少都暴露了一些设计和构造方面的问题,使得品控难度加大,容易拉低口碑,最终“火不过两三年”。

在制造标准体系上,抛开品牌、文化等软性层面,中国自主车企同合资车企差距最大的硬性领域并非生产线制造设备、技术专利或销售网络,而是制造标准体系,这直接影响到品控、工艺、生产效率等方面,即便手握基础技术或者专利,倘若不能通过标准体系进行落地,也只是理论。

因此,长城同宝马合资,必然也是希望通过合作更好地掌握先进制造企业的标准体系。但是,比起单一的技术专利,这种标准体系的建立难度更大,所需时间更长,而对外方来说也更加难以舍得对中方提供支持。因此,即使长城同宝马合资,宝马也未必会将其核心技术一古脑儿都无偿奉献给长城。加之如今宝马需要求长城的程度远不如当年沃尔沃求吉利,所以放开掌握的核心技术可能性并不大。其次是德国企业文化相对强硬谨慎,愿意拿出看家本领来与长城分享的概率很小。从以上分析来看,合资行,同心难。这也就是合资了数十年,中国汽车制造依然技不如人的原因。老虎不会将全部功夫教给猫的。

而从宝马方面来看,一句话就是他需要中国的市场。双积分推行后,宝马这样在中国大卖高排量车和SUV的豪华车企业,车辆油耗明显偏高,比普通车企有更高的需求去加速电气化进程。

当前宝马在华产品阵容正加速电气化,选择合资伙伴建立电动车合资公司,是较好的选择,因为能够通过伙伴获得更好的政治支持,同时获得更好的经验“在中国市场销售价格较低、设计契合中国消费者的电动汽车”。

宝马的另一个意图是通过与长城合作,加强MINI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尤其在中国每个月销量仅两千辆左右。宝马需要加强MINI在华本土化以提振其表现。

可见对合资的长城和宝马来说,长城要的是宝马的技术,宝马要的是中国的市场。而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长城未必能得到宝马的核心技术,但宝马肯定会在中国大赚特赚。

专家表示,此次长城与宝马合作,表面上看来是双方的一种互补,共同促进品牌的国际化,实际上对宝马而言,在巩固与华晨的关系后,也为其MINI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布局打好了基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