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同款”发动机 斯巴鲁何以打烂一手好牌

斯巴鲁进入中国已经有十四个年头了,凭借水平对置发动机和全时四驱的良心配置曾经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但是近些年的光景略显惨淡。近日,网通社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获悉,今年 6 月份,斯巴鲁在华整体销量为 1633 辆,环比下降 16%。2018 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仅有 11506 辆。

在 2011 年和 2013 年,斯巴鲁的销量一度达到 5.7 万辆,作为一款纯进口并且只有寥寥几款车型在售的品牌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就当大家以为这是斯巴鲁起飞的起点的时候,其销量却遭遇了滑铁卢并且自此一蹶不振。

2017 年,斯巴鲁全年销量仅 3.1 万辆,同比下降 34%,从今年的半年报看来,预计到年底总销量可能同比 2017 年还要更低,营收状况不容乐观。

我喜欢苹果 你给我一筐梨

斯巴鲁的东家富士重工在机械领域的造诣非常深,对于自家产品的定位也都是很 " 硬核 ",不管是强悍的全时四驱系统,还是保时捷 " 平价替代品 " 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无一不是奔着提高车辆操控和性能来的。所以经常有人说,斯巴鲁 30 万的车型,50 万的操控。

那为什么还是卖不好呢?因为这句话还有后半句:20 万的外观,10 万的内饰。和美国偏好驾控的用车习惯不同,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对这个价位区间的车型需求是高级感,具体体现在外观动感,空间大,内饰豪华,配置丰富。

斯巴鲁全系内饰设计都还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用料也十分 " 质朴 ",都不用和竞品途观、CR-V 比,单就十万级自主品牌车型都能在颜值和时髦度上把斯巴鲁爆的渣都不剩。此外在涡轮增压车型遍地跑的今天,坚持自然吸气车型的斯巴鲁,看起来不免有些寒酸。

因为是纯进口车型,斯巴鲁在国内卖的并不便宜,比合资车高出 30%-40% 的终端售价在没有什么竞争对手的时候劣势不明显,但是在各大厂商各显神通的今天,遭遇滑铁卢也就不新鲜了。据悉,随着汽车进口关税的下调,斯巴鲁或对目前部分车型进行调价,在传统车厂不断扩张,造车新势力不断崛起的夹缝中,不知道亡羊补牢还来不来得及。

除了内饰粗糙配置感人和售价昂贵之外,由于斯巴鲁的配件全都是坐船飘洋过海来的,换一个零件要等很久,虽说维修保养的金钱成本并不比合资品牌贵,但时间成本也是让很多人头大的一件事。

品牌认知度低 不能与时俱进

除了在韩寒的《乘风破浪》中有过短暂的抛头露面之外,斯巴鲁在广告宣传方面的存在感几乎为零,只讲品牌,这个价位阵营就有 BBA、雷克萨斯、英菲尼迪、大众、沃尔沃等,和大哥们相比,斯巴鲁的品牌认知度和小透明差不多。

SUV 市场正在逐步进入慢速增长的新时代,市场的不断细分与细化使得人们需要特点更鲜明的产品,不引进新款车型、" 以不变应万变 " 在车市并不适用。翼豹和 BRZ 退出国内市场后,斯巴鲁在中国就只有四款产品在售。森林人、傲虎、XV 以及力狮。作为一款跨界 SUV 的傲虎,原本应该大杀四方,却迟迟不肯更新换代,如一个迟暮的将军,固守着自己最后的荣耀。

现在人们很少把一款车用上个十几年,置换升级是常事,但是由于斯巴鲁的品牌认知度不高,产品在二手市场也并不是很受认可,这也导致了很多人在新车选择上的犹豫。

售后问题频发 消费者望而却步

我们从斯巴鲁中国官网获悉,从 2016 年开始至今,斯巴鲁中国共召回 13 次。其中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召回 3 次,合计汽车 13048 辆。

涉及的安全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包括发动机、VCD、空气水泵、刹车油管、安全气囊等。虽说召回从一定角度体现了车企的责任感和严谨,但是这样频繁的动作怕是让不少原本对斯巴鲁感兴趣的消费者也转投了别家的怀抱。

此外,网络上对于斯巴鲁的吐槽也是屡见不鲜,销售飞单这种事情都排不上号。斯巴鲁在美国的保养周期间隔是 1.5 万公里,在日本是 1 万公里,在中国就缩短成了 5 千公里。我们暂且可以用油品来为其开脱,但是发动机烧机油与发动机异响的问题也确实存在,这对斯巴鲁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斯巴鲁的 " 利星行 "?庞大是把双刃剑

众所周知,利星行曾是奔驰在华最大的经销商,在奔驰国产化之前垄断着其销售渠道,二者有过激烈的博弈,让奔驰元气大伤。斯巴鲁似乎有些步了奔驰的后尘。

斯巴鲁早先曾经计划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由于股东之一丰田在华已经有了两家合资品牌,所以计划只能搁浅,从而以全进口方式,通过庞大、上海安吉和东莞意美三个代理商售卖产品。

就这样,2013 年,持股斯巴鲁(中国)40% 的庞大集团,既成了销售管理机构的股东,又是中国最大的经销商。经销商集团代理,会导致斯巴鲁的配件价格及维修成本相对较高。曾有知情人士爆出,为了完成销量或售后产值任务,斯巴鲁经销商出现过更换一条保险杠收费 1.2 万元的宰客事件。

就在不久前,有一封《致中国斯巴鲁经销商全体同仁书》的公开信在网上流传,经销商的意思很明确,销量下滑、利润微薄、长期亏损,受不了了。所以 6 月份,斯巴鲁不得不拿出了 2 亿元用作销售补贴,其中一半用于 2017 年销售的补助,另一半用在 2018 年销售的补贴,具体金额为卖一台车补 3300 元。贴钱卖车换来的销量,怕是饮鸩止渴,不是长久之计。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日渐成熟,马太效应也开始显露出来,强者愈强,弱者式微,甚至扛不下去了放弃中国市场的品牌也并不少见,归根到底无外乎对市场方向的把控、对产销渠道的经营和对产品品质的管理出了问题。

如果哪天斯巴鲁也走到离开的那一步,那我们也只能哀叹一声,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图 / 文 网通社 高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