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波逐流的马自达,凭何能取得成功?

有这么一家车企,有的人说它是车企里的“理工男”,因为它热衷于研究技能,搞出了不少汽车界的黑科技;有的人说它是个“偏执狂”,无论是它对自然吸气的坚持,还是对转子发动机的痴迷,顽固的让人看不懂,这就是马自达。

当然,也有很多人吐槽马自达不注重空间,不注重营销,甚至不追逐涡轮增压的潮流。但根据市场反馈来看,马自达在中国近几年的销量节节攀升,成为车市中一匹独特的黑马。那么究竟为何,如此“桀骜不驯”的马自达在中国取得了成功呢?

汽车界的艺术家无论你是否是马自达粉,当一台最新款马自达产品停放在眼前时,几乎所有人都会被它的美所折服。因为马自达是极少数的能将每一代概念车的惊艳设计体现在量产车上的品牌,尤其是脱离福特体系以来,马自达的设计特点便开始偏重于线条的修饰,整车比较立体,富有动感。除此之外,在某些细节之处也能体现到马自达用心,比如混动红的多层次油漆调校就是最好的证明。

车叔曾经说过,对于一个品牌来讲,拥有独特的设计语言是它的精髓所在,通过优秀的设计可以使消费者进一步了解品牌背后的含义。所以,设计可以将无形的品牌内涵有形地展示给消费者。

毫无疑问,马自达将年轻、运动、好开、好玩这些精髓都“写在了脸上”,让人一眼望去就有亲近它的愿望,这十分成功。

逆势的坚持者一直以来,中国消费者都扮演着随遇而安的角色。由于对汽车基础知识的匮乏,当某品牌大力宣传双离合的时候,便跟风购买。当所谓涡轮增压环保论大行其道时,又唾弃自然吸气。似乎商家给什么,消费者就接受什么,反正四个轮子能跑就行。然而随着家家户户经济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发现对于买车我更应该追求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对方硬塞的。

大家发现驾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从A点到B点那么简单。驾驶应该是每一次踏下油门,每一次转动方向,都用心感受车辆的反馈,就像倾听耳边爱人的低语一样。而这,不正是“人马合一”所传达的吗?

纵观市场,丰田最善于市场营销,本田也在不断妥协加长空间,日产则为了舒适性牺牲掉太多东西。当其它车企都在研究人和市场,琢磨消费者的需求时,只有马自达在单纯的研究车辆。

不加长、不涡轮、不三缸,马自达以创驰蓝天证明了涡轮增压根本不配做自然吸气的对手,以顺滑的6AT讽刺了抖上天际的双离合。正是因为马自达这样的坚持,才能给我们带来当下非常难得的动力体验,还汽车驾控本应该有的样子。

产品富有诚意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盈利,而现阶段很多车企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选择了裁剪配置。要么把独立悬挂换成扭力梁,要么取消一个后排头枕,更别说那些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了。有不少媒体曾经拆解过马自达的汽车作对比,无论是地板铺装材料,还是前后防撞梁厚度,还有车辆悬挂使用的材料,马自达的产品都要略好于其他日系品牌,这也似乎证明了为什么马自达的汽车总是要略贵于两田。

最后,越过外界此起彼伏的抖动门、刹车门、机油门,马自达的创驰蓝天一直非常稳定,几乎很少听见维权榜单里有马自达的身影。这种难得的可靠性极大地提高了马自达车主的品牌忠诚度,使得“一日马自达,终身马自达”成为现实。

叔点评:的确,马自达还有许多存在硬伤的地方,比如NVH、内饰做工、后排空间等。但借用马自达董事藤原清志的话来说:1、车的空间越大越好,这个想法我们没有;2、车是用来开的,我们要保证驾驶者稳稳地坐得舒服,再去考虑其他空间布置;3、坐在一个空间巨大,但是很丑很难开的车子里,我是不愿意的。这就是马自达,一家专心造车来回应一切质疑的车企。作为汽车业界的一股清流,就该收获成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