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动力电池装机量 3.34GWh 星恒电源杀入前十

数据显示,2018 年 7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动力电池装机量约 3.34Gwh,同比增长 29.01%,环比增长 16.66%;2018 年 1-7 月累计装机总量约 18.79Gwh,同比增长 125.98%。

数据来源: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

总体来看,由于补贴政策调整,部分车系选择在退补前进行销量冲刺,使得动力电池装机量在 4、5 月份持续走高,而在 6 月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这并没有影响新能源产业的活力,今年 7 月,动力电池装机量环比增长 16.66%,充分体现了新能源产业在政策明朗后较强的阶段性发展动力。

从车辆细分领域来看,2018 年 7 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2.35 Gwh,占比达 70.36%,环比增长 27.19%;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0.60 Gwh,占比为 17.95%,环比下降 26.75%;新能源专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0.39 Gwh,占比为 11.69%,环比增长 98.20%。

显然,新能源客车在 4、5 月份抢装后已经呈现出低迷的状态,而乘用车及商用车市场的爆发是 7 月份动力电池装机量走高的主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在作为汽车最大市场的乘用车领域中,传统燃油车零售增速 -5%,新能源乘用车实现高增长,成为拉动车市增速和增量核心动力。

而从不同电池企业来看,宁德时代以 1.36 Gwh 的装机量位居榜首,占 7 月总装机量的 41%,;比亚迪位居第二,装机量为 0.832Gwh,占比为 25%。

从数据上来看,动力电池市场二八分化越发明显。一方面,宁德时代、比亚迪合力占据了国内市场总额的 66%,并牢牢锁定国内锂电市场的一、二名;另一方面,其他企业出现小浮动的排名变化,但并未拉开彼此差距,竞争异常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星恒电源在今年 7 月份的表现颇为亮眼,60Mwh 的装机量成为国内排名前十的电池企业。这固然是由于 7 月份专用车产量大幅提升,但更重要的是星恒电源依托于中科院物理所的技术转化,持续专注于锰系多元复合锂电池技术,凭借 15 年的技术沉淀,对产品应用场景的精确把握以及对 " 性价比 " 的不断追求。

进入 2018 年以来,星恒电源的扩产步伐明显加快,不仅新增了针对电动物流车市场的 48174 产品线,还针对电动轻型车新增了的 20Ah~25Ah 产品线,在三元锂电池上取得了不错的突破,近日,在浙江千岛湖举上市发布的奇瑞开瑞 K60EV,正是搭载了星恒电源 VDA 标准的 26148、43Ah 锂电池。而在性价比上,星恒电源已有产线做好了 2018 年底实现 1 元 /Wh 的产品准备。

除了星恒电源电源以外,同样展现出 " 黑马 " 姿态的还有万向 A123。在今年 1-7 月的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中,万向 A123 跃入了第 9。要知道,2017 年度,万向 A123 的排名还是第 21。

事实上,与其称万向 A123 为黑马,不如说它是东山再起。据悉万向 A123 的前身是美国 A123 系统公司,这家曾经叱咤锂电风云的龙头大哥在磷酸铁锂领域有着无出其右的地位,2012 年 7 月申请破产后,美国 A123 被万向收购,随后在锂电界渐渐沉寂下来。

经过几年的技术积累后,万向 A123 终于厚积薄发,于 2017 年 12 月获上汽通用 260 万套 48 伏超级磷酸铁锂电池订单,订单金额超 10 亿美元,一跃成为国内极具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整体来看,国内动力电池供应商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地位稳定之外,任何一家电池企业都可能在市场的拼杀中前进、退步甚至消亡。国内锂电企业想要在市场化应用明朗与产业洗牌加速的格局下更进一步,就必须抛弃炒作的外衣,脚踏实地进行技术研发和质量提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做好成本控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