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F5开启预售,年轻设计,全系1.5T,起价11.5万元值得入手吗?

8月28日,哈弗F系列首款车型F5正式公布的预售价格,哈弗F5全系预售价区间为11.5万元-13.5万元。厂方宣布这款紧凑型SUV即将在成都车展后9月中旬正式上市。于此同时,哈弗F7也首次与公众见面并同样公布了预售价格区间15-16万元。

F5真的是一台挂哈弗标的VV5么?

从外观设计上看,无论是低矮的车顶、高耸的尾部,还是巨大中网和柳叶头灯共同营造出的一张富于攻击性的前脸,哈弗F5都颇具些许WEY品牌动感、低趴的视觉特征。如果仔细比较这款车的尺寸数据,其实不难发现,同为紧凑型SUV,哈弗F5在三维尺寸上比H6略小,而更加接近WEY VV5。厂商对全新F系列车型作出了如下的定位“F系列是哈弗为90后年轻一代群族量身定制的产品系列,定位更加彰显个性的智能潮品”

正如长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飞先生解读的全新F系的产品理念:“F3 极致定义趋势”:F,是Future,代表智能网联、智能安全和自动驾驶等属于未来的汽车智能科技;F,是Fashion,是以属于时代的潮流设计语言,多样化的产品风格,实现与年轻人的共鸣和互通;F,是Fun,是以新时代新青年乐享的潮流态度为产品赋能。

相比于VV5,F5不仅有着更加青年和激进的外观内饰设计,1.5T+7DCT动力总成也让它的售价更加平易近人,从而吸引更多初入职场、眼光挑剔但预算有限的年轻买家。

内饰风格动感,配置水平依旧逆天

哈弗F5继承了该品牌高配置的优良传统,这从轮胎轮毂的选择上便能瞥见一二,此次发布会现场展示的顶配车型不仅装备了视觉效果极佳的19英寸轮毂,在轮胎上更是慷慨的配备了市场零售价高达1600元/条的米其林揽途Sport 3轮胎。

来到车内,哈弗F5整体内饰设计和H4有着不少相似之处,随处可见的六边形的元素和大量平直的线条给人以电子数码产品般冰冷紧致的机械感,尽管由于车型自身定位的原因,F5在内饰选材上不慎考究,比如中控台选用的金属漆材质饰板,在阳光反射下给人的观感显得有些廉价。但毋庸置疑的是,哈弗的制造和装嵌工艺绝对属于中国品牌中的一流水准,这很好的弥补了成本对品质感的影响,整个中央控制区域采用了很多运动型车惯常的设计——微微偏向驾驶者一侧。

值得一提的是仿金属材质的物理按键设计,触感和阻尼反馈俱佳,而且也看得出整体位置的排布也按功能使用频次的优先级做过仔细考量,比起之前的哈弗车型进步不少。另外,F5的中央触屏也并未采用流行的悬浮式设计,而是与整个中控区域中融为一体。此外,F5配备的哈弗互联3.0车机系统功能也十分强大,包括远程控制、在线智能语音交互、高德导航、QQ音乐和考拉FM等功能,充分考虑到了年轻受众群体的互联娱乐需求。

动感的外形设计对后排乘客友好吗?

事实上,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F5上扬的腰线和动感的车身比例并没有对后排乘客的舒适性造成太多负面影响,首先是面积巨大、中间没有任何横梁阻挡视线的全景天窗,完美的消除了面积有限的后窗为乘客带来的压迫感。另外,F5的座椅舒适度也颇为令人称道,填充物柔软舒适、且椅垫长度对大腿承托刚刚好。同样,前排座椅的支撑性、包裹性也堪称同级别中的佼佼者。

事实上,F5在实用性上真正为设计作出牺牲的是行李箱设计,不仅开口位置偏高,受车顶造型所限高度也显得比较局促,好在放倒后排座椅后,整体装载面能形成一个完全的平面。

全系1.5T+7DCT,动力数据亮眼

F5全系搭载1.5T发动机,其匹配7挡双离合器变速箱。这台代号DW4B15的1.5T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169马力,峰值扭矩也达到了285牛.米。从数据上看,这套动力总成在F5上的调校与H4、H6车型相仿,在相同排量的发动机中动力水平处于上游水准,至于详细的驾驶感受,还要等到我们拿到试驾车后再做详尽评测。底盘方面,哈弗F5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双横臂式悬挂,为了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喜好。F5还配备了三种驾驶模式的选择按钮和转向力度的三挡调节。

总结

在SUV市场趋于饱和、增速开始放缓的当下,作为中国车企中专注于SUV车型的品牌,进入2018年以来长城感受到的压力可谓前所未有。从今年前三个季度销量数字来看,不仅WEY品牌旗下几款车型持续下降,就连身为支撑哈弗销量的中流砥柱、常年霸占SUV销量榜冠军的H6也和不断受到其他竞争对手威胁,以往一只独大的销量优势正在被迎头赶上。

对此,长城的战略意图尤为明显,新推出的F系列车型旨在更充分使用现有车型技术平台,用更年轻动感的设计与H系列车型区分开来,以抢占同级别中更多的细分市场。从此次发布会哈弗F5公布的预售价来看,11.5-13.5万元的售价与H4有所重叠,但同样继承了哈弗品牌在同级车中低价高配置的“优良传统”。随着F7的亮相,可以想见未来哈弗有意将F车系打造成一个与H系列匹敌的完整车系。

在我看来,对于像长城这样的车企而言,摆脱销量颓势不能只依靠不断细化市场,利用现有技术与车型平台开发更多车型,在本质上优化技术平台,提升整体产品力,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关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