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需严查,黑车和出租整治也别落下

近期,网约车非法营运、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顺风车、拼车)恶性刑事案件屡有发生,就进一步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安全管理有关事项,交通部、公安部紧急下发通知,要求立即开展行业安全大检查,加强网约车和顺风车平台驾驶员背景核查,严格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和维稳主体责任,健全完善投诉报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滴滴把乘客安全不当回事,屡屡发生恶性事件之后,除了大多数人对其谴责、讨伐,要求严厉追责之外,也有一种声音在网上出现:滴滴比黑车强多了。

而滴滴暂停夜间服务之后,朋友圈出现了黑车暴增、漫天要价的内容,甚至还有个别传统出租车公然宣称“一口价,不打表”。

这样的情况,显然说明网约车早已成为很多人,尤其是都市夜归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上,对网约车种种问题骂得越狠,越说明大家的“爱恨交加”——因为不安全不想坐滴滴,可是有的时候不选滴滴又没有更好的选择,这种无奈真恨得人“牙痒痒”。

泼脏水当然不能连水盆里的孩子一起泼出去,我们对网约车的“恨之深”,也是因为“爱之深”,所以更要“责之切”。两部门要求立即开展网约车安全大检查,通过驾驶员背景核查、督促企业落实监管责任、健全快速反应机制等,来提升网约车的安全水平,这正是大家所密切关注的。

其实,全国很多地方此前就已经出台了网约车管理规定,以温州为例,早在2016年,《温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就已经发布,该细则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申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应为本市号牌车辆;而驾驶员要没有暴力犯罪记录、没有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等。但是温州的恶性事件发生后,我们发现犯罪嫌疑人驾驶的是四川牌照的车辆,完全不符合规定。

所以说,接下来除了要把交通部、公安部的一些新规定、新举措落实到位,更重要的是让全国各地的“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落地——很多时候,我们欠缺的都不是新规定,而是欠缺对现有规则的严格落实。而究其原因,就在于规则的制定相对而言更容易,但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将其不打折扣地执行下去,却难得多。网约车监管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相关部门理应知难而上,克服各种阻力把纸上的规定变成现实。

与此同时,要想督促网约车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和维稳主体责任,严打黑车、管好传统出租车也是重要一环。为什么滴滴面对屡次出现的问题没有主动整改?或许就是因为他们“一家独大”。至于把网约车和黑车放在一起类比,更是瞎搅和:黑车是违法的,需要彻底铲除;而网约车需要的则是严格监管。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对黑车的打击更加严厉,对传统出租车的管理更加严格,同时增加城市里正规出租车的保有量,扶持更多的网约车品牌,让滴滴“不再一家独大”,让公众可以“用脚投票”,选择更安全的出行方式,那么,网约车企业就会自然而然地更重视消费者安全,主动提供大家满意的服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