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飞行速度更快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当我们很迫切的想到达某个地方的时候,飞行是浮现并挂在嘴边的最佳实现方式。在很多小朋友的话语体系中,“我一下子就飞到了那里”这样的句子多半是用来表达希望能够得到什么或者到达哪里的内心愿望并伴随着对未来场景的向往。其实,成人的世界也是如此。

飞行只是一种途径,遇见憧憬的未来才是内心最大的向往。

1/孔明灯

相传,诸葛亮与司马懿在平阳交战,大兵围城将诸葛亮围困在城中。尽管是大兵围城并没有人员伤亡,断其粮草却比贴身肉搏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更是行军打仗中的第一要义。燃眉之急,计上心头的诸葛亮测算了一下风向,决定用打破空间格局的方式打破时间的僵局。他找人用纸糊成类似自己帽子四角形状的灯笼,然后在灯笼下方悬上耐烧的材料。待火势渐起,灯笼便可以随风逐渐上升,飞向预定的方向;随燃料逐渐耗尽,火势减小,灯笼逐渐降落,最终降落到地面上。增派援兵的信息被包裹后绑定在灯笼上,随着灯笼一起飞向希望援兵能够看到的地方。因此,后人将之称为孔明灯,俗称许愿灯。

此时,尽管随着灯笼翱翔天空的是一纸书信,但是这却是飞行第一次与希望和未来联系在一起。

2/热气球

178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羊皮纸的发明者法国人孟戈菲发现,被扔进火炉的纸屑居然飞了起来。受此启发,孟戈菲兄弟俩开始了大胆的尝试。

1783年6月,孟戈菲兄弟俩人用麻袋纸作为制造气球球体的材料,用羊毛和干草作为燃料,首次让气球飞了起来,升到了300米的高度。有趣的是,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不仅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气球,而且气球表面还画着美丽而富有幻想的画面。

消息不胫而走。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要求下,同年9月,孟戈菲兄弟胸有成竹的进行了一次表演,用一个直径14米的热气球将一只羊、一只鸡和一只鸭带到了450米的高空,并在8分钟后安全的降落在3Km之外的森林中。时隔两个月,热气球再次升空。与前两次不同,罗泽尔和达尔朗德首次实现了人类飞行的梦想,成为航空先驱。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气球载人飞行,也是第一次对未来充满更大的憧憬。

3/飞机

对飞行器的研究始于十五、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1487年,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以鸟类为蓝本画出了扑翼机的设计草图。事实证明,达·芬奇的思路并不正确。

在1903年12月17日这一天,美国俄亥俄州的莱特兄弟创造了飞行器历史上的奇迹。经过一番忙碌的准备之后,这天上午的10点35分,一架命名为飞行者一号的飞机在空旷的场地上安静的等待着莱特兄弟的试飞。即便他们对试飞的风险心知肚明,两兄弟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争抢着成为第一个试飞的人。公平起见,两兄弟决定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谁先试飞,结果莱特兄弟中的弟弟奥维尔·莱特赢得了第一个试飞的机会。

哥哥威尔伯启动发动机并推动飞机逐渐滑行,弟弟奥维尔俯卧在操纵杆的后面,小心翼翼的驾驶着即将起飞的飞机。伴随着发动机的抖动,飞机剧烈的振动着,慢慢的滑下山丘。借助下滑带来的推动力,飞机的滑行速度逐渐加快,慢慢的飞机开始飞起来了。在空中飞行12秒,行驶36.5米之后,飞机跌跌撞撞的落到了沙滩上。在多次尝试下,当天,莱特兄弟实现了持续飞行59秒260米的成绩。

在莱特兄弟的努力下,对于未来的探索,人类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4/BMW Vision iNEXT

2000多年前,首先飞向天空的是一纸书信,以智慧的通信方式解决了围城之困。

200多年前,搭载热气球的是三只小动物,证明了热气动力学在现实中应用的可行性。

100多年前,争先恐后抢着试飞飞机的是莱特兄弟,凭借智慧和勇气拉开了人类动力航空史的帷幕。

2018年9月9日,一次新的飞行记录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再次为人们带来美好与希望,但这次的主角不再是飞行器,而是BMW Vision iNEXT概念车。这是一款全面互联、提供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纯电动车,展现了面向未来的前瞻设计和尖端科技。

宝马集团携手汉莎货运航空公司,飞跃三大洲,分别到达慕尼黑、纽约、旧金山、北京四座城市,开启一场展示宝马集团最新的概念车-BMW Vision iNEXT的环球之旅。

与以往相比,技术的进步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前进,超越人们的想象。为了能够清晰阐释这辆未来之车的先进技术,本次环球之旅的机舱内使用的电子线路总长度超过7.5公里,7.8万个LED灯组成165个视频LED模块,以及10个1.3万ANSI流明的投影仪。

BMW Vision iNEXT概念车更是将科技武装到了牙齿,对未来个人出行诠释的形神兼备。现代感的设计理念贯穿整车内外,现代、优雅、自信的外观加上内部温馨时尚的家居氛围,人与空间的关系被重新演绎。

具有流动感的玫瑰金色车身在不同光线下呈现由暖铜色向深玫瑰色渐变的效果,使其看起来颇具动感;在宽大的双肾型格栅、标志性的侧窗标识、车身的前部、侧面和尾部配有大量的蓝色调元素,而当车辆解锁时便会出现醒目的蓝色线条光晕。同时,得益于挡风玻璃与全景天窗的连体设计,不仅使车辆尾部看起来非常轻盈,而且从车外就能清晰的看清车内的创新内饰。

不仅如此,采用三维雕塑设计的24英寸车轮、可以用作外后视镜的摄像头、触控式的门把手,从侧面看上去,具有BMW高性能运动型多功能车(SAV)体型的BMW Vision iNEXT,显得强劲、稳健且有气场。从内到外,BMW Vision iNEXT都具备一个未来驾驶机器应该拥有的模样。

正如日本作家三浦展在其著作《第4消费时代》中所言:“相比于一个过于个人化、孤立化的社会,我们更需要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能够自然地产生联系的社会。”BMW Vision iNEXT概念车将这种人们内心需求的联系扩展到人与人、人与车、车与车之间,为人们营造“我的专属空间”的感觉,让联系更随心所欲且有温度。

具体到技术层面,BMW Vision iNEXT概念车提供主动驾驶和自动驾驶两种模式,让驾乘者可以随意解放自己的双手和时间,专注于更有价值且符合内心需求的事情。在主动驾驶模式下,方向盘及显示屏处在便于驾驶者操作的位置上。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方向盘会向后收缩,仪表盘也会从驾驶相关信息切换为“搜索模式”,为驾乘者提供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更为人性化的是,此时座椅头枕可以向后折叠,便于前排乘客轻松转身与后排乘客交流。

与之相匹配,BMW Vision iNEXT概念车配备“Shy Tech”,即隐形创新科技,让科技回归为人服务的本质。比如,智能个人助理、智能材质和智能光束等技术。驾乘者通过语音、手势等互动方式就可以操作汽车的功能,而且车内的木质和织物表面就是交互界面。不仅如此,车内的投影技术还可以将信息可视化,使交互界面更加直观、更具亲和力。

未来,并非遥不可及。

2021年,BMW iNEXT将在丁格芬工厂投入量产。这款全面互联、提供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纯电动汽车,将成为宝马集团下一个创新技术先锋。BMW iNEXT不仅代表了宝马集团对于未来出行的构想和实践,而且宣告个人出行新时代的到来。

如果挂在孔明灯上的书信代表了希望,与热气球一起起飞的三个小动物代表了憧憬,抢先试飞的莱特兄弟代表了梦想,那么今日的BMW Vision iNEXT概念车代表的将是未来,与每个人出行息息相关的实现方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