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中国汽车市场转型期 吉利将联手戴姆勒进军网约车

10月11日报道 港媒称,网约车市场或再迎一名巨头。

据《香港商报》网站10月10日报道,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戴姆勒将与吉利合作在中国成立网约车合资公司,开展乘车和汽车共享服务。双方将各持股50%。彭博报道亦称知情人士指出尚未定案。

另据香港头条财经网10月9日报道,外电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戴姆勒正考虑提供旗下与比亚迪合作的电动车腾势(Denza),营运网约服务。

戴姆勒、吉利发言人对此拒绝置评。

《香港商报》报道称,今年2月,吉利收购了戴姆勒集团9.69%的股份,成为戴姆勒最大的单一股东。上述消息如果属实,将是吉利收购戴姆勒以来双方合作的首次大动作。

在上周的巴黎车展上,戴姆勒首席执行官蔡澈将该公司与吉利就可能项目进行的谈判形容为“非常有建设性”,并表示他们目前看起来“非常有希望”。不过他拒绝透露到目前为止已讨论过哪些合作领域。

报道称,吉利一直在稳步提高中国销量,目前在内地市场上仅落后于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该公司已经有网约车APP曹操专车。据其网站显示,曹操专车有2.3万辆电动车在中国的24个城市提供服务。戴姆勒也在欧洲提供网约车服务。由于消费者偏好出现换代转变,降低了拥有汽车的需求,该公司正在努力分拆为汽车、卡车和移动服务三块业务。

在中国市场,除了网约车巨头滴滴外,已有美团、嘀嗒、神州、首汽等已在网约车市场展开布局,另有消息称,上汽、京东等拟进军网约车市场。

彭博社援引上海一家咨询公司Automobility的CEO比尔·鲁索的观点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但由于消费者使用汽车的习惯正从拥有转向分享,中国的汽车市场可能会结束近30年的增长。在消费者对汽车的使用方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网约车竞争格局烽烟四起,汽车电商领域资本蜂拥而入。

这是2018年7月3日航拍的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新华社)

【延伸阅读】出海记|高空“开车”成为现实 吉利飞行汽车下月开始预售

9月30日报道 韩媒称,以飞行在空中的汽车替代被堵在路上——任何人都曾梦想过的“飞行汽车(flying car)”下月起将在美国开始预售。该产品计划明年交货。

据韩国《朝鲜日报》网站9月29日报道,飞行汽车制造商特拉富贾公司(Terrafugia)下月起开始接受首款“Transition”的预订。

报道称,Transition是双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与螺旋桨驱动飞机的结合体。在道路上,它可折叠起两侧的机翼后行驶,在转换为飞行模式时,它就会打开机翼。驾驶和飞行模式的转换,需要花费大约40秒。它在道路上的时速可达到113公里,在空中的时速可达到160公里。最大飞行距离为640公里。它还具备电子航空信息系统与降落伞系统。

但它需要起降的跑道,驾驶员必须有执照方可驾驶。制造商尚未公开Transition的价格。美国媒体推测,每辆售价大约为27万美元左右。

据报道,特拉富贾是2006年由美国麻省理工毕业生们成立的初创企业。他们2009年首次宣布开发了Transition,但过去由于设计变更等问题,商业化销售一直被推迟。

报道称,随着去年中国吉利集团收购特拉富贾并提供支持,这家初创企业获得了商业化的动力。制造商透露,已经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局和道路交通安全局的认证,计划近期只在具备飞行汽车相关规定的美国进行销售。

据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了解,吉利控股集团于2017年11月13日与美国公司特拉富贾达成最终协议,收购特拉富贾全部业务和资产。

吉利集团在资金和科研上对特拉富贾予以大力支持。目前,在吉利的帮助下,特拉富贾在美国的工程师团队得到扩充,并在杭州成立了新的研究院,未来还将会在中国实现飞行汽车的量产。

资料图:2012年特拉富贾公司研制出一辆装有折叠翅膀的飞行汽车。

【延伸阅读】出海记|吉利汽车计划三年内在俄推出10款新车型

9月4日报道 俄媒称,俄罗斯汽车产业分析机构Autostat新闻处发布消息称,吉利汽车计划在三年内向俄市场推出10款新车型。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9月1日报道,消息指出,吉利汽车公司此前宣布将在8月29日至9月9日举行的莫斯科国际车展上展出部分新品。参展的新车型包括GE混合动力轿车、SX11新型SUV、吉利GS城市跨界SUV、吉利Atlas SUV以及有望不久后进入俄市场的升级版吉利帝豪X7和吉利帝豪7。

报道称,吉利俄罗斯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张守河表示,俄罗斯是吉利的战略市场,是随着时间推移会促进利润大幅增长的市场。

张守河指出:“为加强吉利在俄罗斯市场的地位,公司正在不断扩充新品,为客户提供经济实惠和高科技的车型。”

2月2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人们体验吉利汽车旗下SUV车型Atlas。(新华社)

【延伸阅读】出海记|吉利主攻欧洲东南亚市场 无意涉足美国

8月27日报道 港媒称,浙江吉利去年收购宝腾汽车,关于收购后的发展,吉利汽车总裁安聪慧表示,公司十分重视东南亚市场,会在本土化等领域继续进行合作。

据香港信报财经网站8月22日报道,吉利行政总裁桂生悦指出,宝腾与吉利上市公司未有合作,但已建立紧密关系,相信在合适情况下会有适当安排,或在管理合约及技术方面有合作空间。

对于海外布局,桂生悦认为,中美贸易战不会改变国际化策略,在东南亚及欧洲的拓展均不受影响,目前未有、亦不打算进军美国市场,故增加关税并无影响。他指出,未来会将领克(吉利旗下合营品牌)汽车向全球销售,而吉利在比利时的车厂亦将于明年投产;宝腾则会专注东南亚发展。

报道称,安聪慧表示,去年基本上旗下车型均已电动化,吉利已有电动车的技术平台面向所有车型,强调今年是“新能源汽车元年”,在已拥有核心技术下,将按计划实现2020年电动车的占比目标。

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的前台。

【延伸阅读】出海记|吉利输出技术给宝腾 李书福欲打造与大众匹敌的对手

8月21日报道 美媒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将把其汽车技术输出给合作伙伴宝腾控股,以帮助马来西亚在全球扩大其国家汽车品牌。吉利是沃尔沃汽车的所有者。

据彭博社8月19日报道,据以电子邮件发布的公司声明,浙江吉利周六(18日)与宝腾签署了框架协议,使其能够使用吉利汽车旗下部门开发的核心技术平台和新能源技术。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正在访问中国,也出席了在浙江吉利位于杭州总部的签约仪式。

报道称,加强这家马来西亚公司的市场地位,符合浙江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愿景,也就是打造一个能与丰田汽车和大众汽车匹敌的对手。浙江吉利去年6月签署最终协议,从DRB-Hicom Bhd手中收购了49.9%的宝腾股份和51%的路特斯汽车(Lotus Cars)股份。

据报道,李书福的集团于2010年收购了沃尔沃,并花费了110多亿美元来实现其工厂的现代化,并帮助扭转这个瑞典品牌。2月,李书福成为德国豪华车制造商戴姆勒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10%。

报道称,知情人士本月表示,这家中国公司也考虑至少投资15亿英镑(19亿美元)重振路特斯品牌。声明称,今年第四季度,宝腾将推出首款联合开发的SUV,以巩固其在马来西亚市场和东盟地区的地位。

据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了解,8月18日,吉利宝腾签署深化新能源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深化新能源领域合作,加强资源协同和规模化效应,拓展宝腾市场空间,推动宝腾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竞争。

据介绍,2018年,宝腾销量逐月增长,7月份销量创下30个月来的新高。首款全新SUV车型也将在今年底上市,并逐步进入快速增长的东盟市场。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今天合作协议的签署是我们进一步落实去年与DRB-HICOM签署的协议,推动双方合作进入全新阶段。当前,中马关系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抓住汽车产业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的契机,在输出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宝腾本土创新能力、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和员工专业技能水平,寻求资源协同和规模化效应,加速宝腾品牌转型升级和国际化进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部的宝腾汽车展区。(企业供图)

【延伸阅读】出海记|中企欲与美德日三强平起平坐 吉利成领路先锋

4月25日报道 美媒称,领克公司近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展示其新款混合动力SUV。这似乎只是一款新车的又一次推介活动,但事实上,其意义不止于此:这是怀有全球雄心的中国汽车业首次登场亮相。中国品牌汽车将首次在西欧制造并销售,而最终目标是进入美国展厅。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4月24日报道,这是中国亿万富翁李书福的宏图。他于上世纪80年代创立吉利集团,从制造冰箱起步,如今已拥有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英国运动汽车制造商莲花汽车公司以及伦敦黑色出租车,并成为德国戴姆勒公司最大股东。中国的抱负是,与全球汽车业三强美国、德国和日本平起平坐,使汽车业呈现四巨头格局。李书福正是领路先锋。

李书福说:“我希望全世界听到吉利和中国制造的其他汽车发出的声音。吉利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全球化公司。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走出国门。”

报道称,并非只有他一人在这样做:至少4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和3家中资初创公司(SF汽车公司、蔚来汽车公司、拜腾公司)均计划在美国销售汽车。与此同时,沃伦·巴菲特支持的比亚迪公司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制造电动巴士;百度公司正与微软公司、TomTom公司和英伟达公司合作,研发一个自动驾驶平台;总部设在北京的图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亚利桑那州测试自动驾驶大型卡车。

报道称,随着中国取消一项已实施20多年、规定外资在汽车制造企业中持股比例上限为50%的政策,这一行业将迎来更多动荡。这一改变可能会增强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等在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寻求更大份额的积极性,并使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能在华成立一家完全为其所有的公司。汽车制造商也许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未来,那些担心国内销量下降的中国公司可能会感受到走出国门的更大动力。

伦敦BMI研究公司汽车研究部负责人安娜-玛丽·贝斯登谈到中国汽车制造商时说:“他们现在的处境好于以往任何时候。他们与国际制造商合作的时间已经很长,已经变得成熟了许多。”

报道称,在智能手机行业,中国利用技术变革主宰了这一制造业,击溃了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芬兰、瑞典、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国的制造商。

然而,由于自亨利·福特1908年推出T型车以来一直存在的品牌忠诚度,这部影片的续集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成为大热门。中国汽车制造商将如何说服美国中西部的人放弃他们的福特F-150皮卡、说服东京人弃用丰田车?

美国杰迪保尔公司负责全球汽车业务的资深副总裁道格·贝茨说:“中国汽车制造商打算过来,但他们将满足何种需求?买他们的汽车,理由何在?”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副董事长鲍勃·卢茨说,中国汽车可能会更直接地与日韩车型展开竞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