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铃研究院挂牌成立,为铃木续命还是开启新征程?

昨天(11月13日),在长安铃木二工厂内,长安汽车研究总院“长铃研究院”正式挂牌揭幕。这也是不久前日方退出后,长安铃木这家合资公司的首次“大动作”。

此次挂牌成立的长铃研究院,属长安汽车研究总院的分支机构。它的具体职能涵盖负责乘用车产品、电动化产品的开发;依托长安研发体系资源,逐步建立自己的乘用车产品开发体系;以及利用现有研发平台,构建智能网联产品的开发及资源部署。

众所周知,今年的9月4日,在一度沸沸扬扬的“铃木退出中国”的传言中,长安汽车官方宣布,与日本铃木及铃木中国达成协议,以1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二者分别持有的长安铃木40%和1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长安汽车持有长安铃木100%的股权,这家曾在中国车市留下过回忆、书写过传奇的老牌合资车企,已完全划归中方所有。

而在此不久前,铃木在国内的另一家合资公司——昌河铃木,同样以中方收购日方股份的方式终止了合作。日方撤资后,该公司更名为“江西志骋”,并于本月初挂牌转让自己70%的股权,目前尚无人问津,前途堪忧。

感慨车市风云变幻之余,值得留意的是,铃木在退出之时并没有带走自己的Logo,日本铃木和铃木中国也未因为这一块钱,彻底终止与多年伙伴的生意往来。撤出长安铃木后,铃木方面将以技术贸易的方式,延续与长安铃木的合作。商标使用权还在,长安铃木现有车型,可以继续造、继续卖。

这种做法令人回忆起曾经的一汽轿车马自达。彼时,由于某些特殊的故事背景及利益纠葛,一汽轿车马自达拿不到生产资质,马自达的车型只能借着一汽轿车的名头来生产,马自达与一马之间的关系属技术授权,制造出来的汽车,在产权层面属于一汽轿车。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的马自达6,序列号以“CA7”开头。这也是中国汽车制造业30余年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挂着外国品牌,实质却算作“国产”轿车的案例。而日后,倘若铃木有适合于中国的新车型,也十分有可能通过类似方式引入生产。

事实上,虽然铃木在中国早已日薄西山,但多年来打下的坚实口碑还在,它仍旧算得上是块儿金字招牌。不得不承认,即便自主品牌已雄起多时,但消费者们对其品质的信任度至今依旧达不到合资品牌的水准。而长安,不论财力还是技术力,在当下绝对算得上国内前列,不管有没有铃木的支持,撑起长安铃木这块扁都不是什么难题。留得青山在,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视线回到这次的长铃研究院。根据院方披露的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该院将具备完善的产品开发体系,以及燃油款型车、电动车产品研发能力。至2023年,将加大资源投入,导入新平台,并建立更高级别的产品策划、造型、工程开发、试制试验等全面开发体系。而在产品规划方面,以后的长安铃木将继续在小型车领域发力。

不过关于长安铃木短期内的走向,就现有的资源及市场形势来看,个人猜测,重新起航的长安铃木,在维持现有车型的生产、售后维护之外,第一步恐怕首先会迈入纯电动领域,这已经是车企们眼下的兵家必争之地。既然手里的燃油车现在没什么竞争力,那不妨拿它们先行来一波“油改电”,攻打出租车、共享车等商用市场。要稳住脚跟,这恐怕是目前最靠谱,也最节省资源的做法,并且长安也完全有能力这么干。现在国内的纯电车型,正有点靠着A0级小车“农村包围城市”的势头。而挂着合资车标的新能源车,公众接受度也更好一些,回想不久前上市的轩逸纯电,热度远超同价位自主品牌纯电车型。

而传统燃油车型,暂且不议日后铃木是否会继续提供新车支持,在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推新,并不是明智的做法。说得难听点,如果汽油车能打,原来的合资公司也不至于落到分家的地步了。

常有句话调侃那些长盛不衰的经典车系:“活着,才能把对手都熬死”,经历巨变的长安铃木,能坚持下来已属不易,幸亏背靠大树才好乘凉。刚刚成立的长铃研究院对于这家老牌企业是转折点还是新起点,日后值得观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