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顺风车还得等 滴滴程维表态:顺风车无限期下架

浙江在线11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章卉)11月28日上午,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组织召开网约车顺风车进驻式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新闻通气会。

通气会通报称,根据检查情况,滴滴公司主要存在顺风车产品存重大安全隐患、公共安全隐患问题较大、网约车非法营运问题突出等7方面33项问题,并要求滴滴出行等公司在两周内制定相应整改方案和具体措施,并向社会公开。

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程维在会上表示,感谢检查组帮助滴滴公司发现了经营中的问题,提出的诸多建议将指导滴滴公司未来的健康发展。

滴滴将从如下几点着手,全面落实整改要求:

一是认真学习,坚决整改。滴滴安全整改行动在未来半年内仍将持续进行,顺风车业务仍将无限期下线整改;

二是把安全红线刻在心里。体系化地推出公司安全标准,也恳请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深入指导,共同探索和建立网约车顺风车新业态的行业安全标准;

三是全面推进网约车合规化工作。将严格按照主管部门和联合检查组要求,根据各地网约车新政对轴距、排量、车价等不同要求,制定分城市,分阶段合规目标;

四是积极承担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做一家更有责任感的公司。

今年8月28日,程维和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联手发布公开信,就顺风车乘客遇害案件道歉。两人在公开信中表示,在短短几年里,滴滴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力量一路狂奔来证明自己。但在逝去的生命面前,这一切虚名都失去了意义。

信中两人承诺,滴滴将不再以规模和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为核心的考核指标,组织资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体系倾斜,并与公安部门深入共建用户安全保护机制。备受争议的顺风车业务模式重新评估,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无限期下线。此度程维再度回应称“顺风车业务仍将无限期下线整改”,是否意味着,顺风车业务恢复遥遥无期了?

记者上微博看了下,关于滴滴顺风车上线的问题,“滴滴顺风车什么时候上线”的话题已逾28万的阅读量。

在滴滴顺风车下架期间,与其他网约车平台不同,“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仍在运行。“嘀嗒顺风车主和乘客都是上班族、同楼小伙伴、也是中国好邻居”,《嘀嗒出行顺风车公约》中指出,不同于快车、专车运输服务类网约车,嘀嗒顺风车主与乘客之间是合乘民事法律关系,不是运输合同法律关系,嘀嗒平台为合乘信息撮合的居间服务提供者,不是运输服务提供者。

11月29日上午,“嘀嗒出行”给本端记者发来《坚持合规经营 恪守安全底线》的回应。回应中针对顺风车,嘀嗒出行表示“将继续以‘实现出行真共享’为使命,继续坚持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信息撮合前提;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价格为全国同类产品最低;坚持顺风车是城市通勤高峰时段交通供给有益补充的定位。”

从网友的反馈来看,因为种种原因其他网约车平台占据市场比例尚小,部分使用者至今仍在翘首以盼滴滴顺风车业务的复牌。网友对顺风车业务的心态很复杂,“共享经济用惯了觉得很方便,没有了觉得不习惯,出事了觉得超级恐慌。”

翘首以盼顺风车的网友都是哪些人群?据《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杭州篇》显示,对顺风车需求最大的是互联网软件和服务行业。比如,在特色小镇上班的80后、90后青年,大多从事互联网行业相关工作。加班最多的公司(楼宇)前十名中,阿里西溪园区、公元大厦、网易杭州大厦都在榜上。

没有滴滴顺风车的时候,这些程序员都是怎么上班的?记者了解到,今年夏天杭州滨江某IT公司曾有意在公司内部上线“顺风车系统”。因为本身就是IT公司,这个系统的界面很清爽,宣传语也简洁明快“顺路接一单邮费全省了”。这样的尝试效果如何呢?

11月29日,记者了解后发现,这个创新之举并没有上线。当时该公司的行政部门考虑到员工加班多,班车不能覆盖到全市,做了预告。结果公司高层对风险预估后觉得不妥当,喊停了。现在该公司继续发放加班补贴,鼓励员工乘坐地铁,安排地铁接驳车。

顺风车,依然是个敏感话题。就平安社会建设中面临的这个新课题,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曾展开过讨论:该如何看待面对生命安全的滴滴顺风车。杭城知名交通专家指出,不谈技术,从滴滴的道歉来看,该公司的价值观、理念和管理出了严重的问题,管理层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核心所在。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泰杭律师事务所主任汪政律师认为,滴滴没有抓住最关键的因素,即依据2017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网络安全法》及2018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来规范滴滴与用户、警方之间及时的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滴滴公司实质的整改方向没有涉及到对安全信息的共享机制,其设想是通过人脸识别,一键拨打110等安全号码等功能迅速对用户产生保护。然而在温州乐清案件中,这些安全技术都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受害人在她生命最后的一刻是通过微信联系亲友报的警。汪政认为,真正能在关键时刻保护用户安全的,是及时更新的安全信息共享。对此,他提出三条建议:滴滴平台对驾驶员信息公示方式应予以规范;对于泄露驾驶员隐私的问题,滴滴平台可对部分驾驶员信息进行脱敏处理;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变更权与解除权等合法权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