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理想车主夜间驾车中控显示有人追车”的话题登上热搜并引发热议,尽管理想汽车方面回应称,系车辆视觉感知算法的缺陷,不会影响驾驶的安全性,但这样的回应显然无法打消车主和网友的疑虑。
作为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的频频“出圈”多与负面舆情相关。就在一周前的1月12日,针对网络上“原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将出任小鹏汽车CEO一职”的传言,有网友评论称“前阵子看报道,理想汽车CEO李想此前曾试图接触威马汽车的沈晖,说明他们对新旧势力也没什么成见嘛”。对于这样一句并无恶意的讨论,李想通过个人微博转发并回复:“纯属放屁!”
对于一向真性情流露的李想,口无遮拦地在公开场合发表出格言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2021年7月,有理想车主反映“汽车座椅里面往外渗水银”,李想在微博上回应称“造谣我们用水银的人和媒体,祝愿你们血液里流动着汞,脑子里装满了汞!”这一抨击媒体和车主的言论,将个体维权事件升级,引起舆论哗然。再往前,2020年4月,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曝光后,李想在微博上公开称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是“Sha Bi,诈骗犯”。同年8月,他在成都理想汽车用户日上,对那些质疑理想汽车采用增程技术的人破口大骂“TMD,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BB!”
因为多次发表“骂街”言论,李想被网络赋予“车企创始人骂街第一人”的名号。多位律师表示,李想公开辱骂他人的行为,涉嫌侵犯他人名誉权,当事人可以起诉。
和李想一样公开爆粗口的企业家并非个例。2021年10月,通策医疗股价连续大跌,公司董事长吕建明公开怒怼网友:“一个天天捏着排泄器官要吃壮阳药的人,不是我们欢迎的股东,他们买我们的股票是我们的耻辱。”对此,公司董秘办打圆场回应说“这也是交流,不回复也是可以的。这个就是仁者见仁,大家都有话语权的,看你怎么理解”。2016年10月,在格力电器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被形容像教训自家孩子一样教训中小股东:“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我五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我们不否认董明珠、李想、吕建明等企业家在各自领域所做出的卓越成绩,他们亲自下场为自家品牌代言宣传,也算是掌握了流量时代的新玩法。但流量红利是把双刃剑,过度真性情、公开爆粗口,无疑会反噬企业的品牌形象,消磨品牌口碑积累。作为企业的创始人或负责人,其个人形象与企业品牌形象息息相关,不当言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品牌的美誉度与消费者的信赖度。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首要任务,企业家群体的历史使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的二十大提出弘扬企业家精神,目的在于调动企业家的创业积极性和发展激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让企业家群体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人无信不立,企业和企业家更是如此。企业家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企业家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
(评论员 张铭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