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到3岁孩子养育的重点内容

等孩子满了2岁,基本上路也走的稳当了,话也会开口说了,能够表达出孩子自己的意愿了,虽然孩子话说的不是很清楚,但并不妨碍孩子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孩子的自我表达,家长要给予孩子及时的反馈,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长期坚持,做法正如我在《1到2岁孩子养育的重点内容》中描述的那样,一定要多和孩子保持交流和沟通,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对于2岁到3岁这个年龄段之间的孩子,家长们养育孩子的重点又该是什么呢?基于个人浅见,我觉得家长们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动手能力和独立性这三个方面,为孩子能够顺利入园做好准备。另外,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可以作为一个推荐意见,仅供家长们参考,有时间、有精力的家长可以把阅读习惯的培养也纳入重点培养的范畴。

1、分享意识

两三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在逐渐建立,慢慢会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也会意识到有些东西是自己的,可以随便玩;有些东西是别人的,就不能随便玩。刚刚建立自我意识的孩子,如果不想把自己的东西与小朋友分享,家长不要用“自私” 的标签来标识孩子,这种现象还真不是孩子“自私”的表现,而是受制于孩子大脑发育的限制,孩子还不懂得什么是分享,也没有养成分享的习惯。

对于孩子分享意识的培养,其实并不算难,对于两三岁的孩子,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很快就可以建立分享意识,形成分享习惯。

我培养孩子分享习惯的方法,就是用孩子喜欢吃的零食来引导,引导了两次,孩子自己就主动要求分享了。我的做法就是带孩子逛超市的时候,允许孩子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东西类型不限。我家俩孩子无一例外的都是选择吃的零食,典型的吃货本性。在孩子买零食的同时,我也会买一样零食,基本上都是挑孩子喜欢的口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提高零食对孩子的“诱惑力”。

回到家里,我们三个会把零食拿出来吃,在吃之前,我会问小的:“愿不愿意和妈妈、姐姐分享零食吃?”刚开始,小家伙是不同意和我们分享的。我就会当着他的面和姐姐分享,我和姐姐彼此交换零食吃,小家伙看到这里,就眼馋的不得了,非要吃我们的零食。此时,我就会对小家伙说:“想要吃我的零食,就要分享你的零食,这样你就可以吃两种零食了,如果你再和姐姐分享的话,你就能吃三种零食了。”

小家伙听到这里,就会毫不犹豫的同意分享了,这样他可以吃到三种零食,这种显而易见的好处,孩子还是很清楚的。我就是通过这种分享零食的做法,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分享以及分享可以带来的好处。

引导几次以后,孩子就知道分享了,并且也愿意分享了。

2、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孩子两岁半左右开始,两岁的年纪还有点太小,受孩子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可以独自完成的事情不多,也不好锻炼。

孩子两岁半时,就有一些简单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了,比如:用勺子吃饭、帮助大人拿东西、自己蹲下小便什么的,一些简单的事情,家长可以交代孩子自己去做,刚开始,不要期待孩子做的多好多完美,只要孩子肯去做就可以了,主要目的是让孩子有自己动动手的意识,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孩子有了这种意识,养成了这种习惯,以后再锻炼动手能力就容易多了。

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需要家长和孩子长期坚持的一个事情,两三岁只是锻炼的开始。

3、独立性

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性是相辅相成的,孩子的动手能力强,独立性就强;反之,如果孩子的动手能力弱,那么独立性也强不到哪去。

所以孩子独立性的锻炼是与动手能力的锻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孩子的动手能力越强,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越多,孩子就越独立,独立的孩子,安全感会比较高,适应性也会比较强,将来孩子入园的时候,可以很快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不会因为家长不在、环境改变而大哭大闹。

一些独立性不强的孩子,入园都半年了还是适应不了幼儿园的生活,还天天哭闹着不上幼儿园呢。

4、阅读习惯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家长有时间、有精力的话,可以培养一下孩子的阅读习惯,多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看一些漂亮的绘本,让孩子对听故事、看绘本感兴趣,然后再慢慢引导孩子去看书,对阅读感兴趣,我认为培养阅读兴趣并不是越小越好,这个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而定,如果两三岁的孩子对听故事和看绘本不感兴趣,家长也不用焦虑,更不要强迫孩子,这个时间段顺其孩子的本心就好,后面有的是时间培养。

对于2岁到3岁之间的孩子,家长做好了分享意识、动手能力和独立性的培养,相信孩子一定是一个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好孩子,这会免去家长许多的麻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