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钧妈分享:认真脸,这18种食物真不适合小孩子

宝宝吃什么,一向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宝宝的生长发育,还影响到孩子的生命安全。不过有些食物,虽然之前长辈允许甚至流行给宝宝吃,放到现在却不建议再喂啦!

1.盐

但凡看过一些育儿类知识文章的家长都知道,其实“不吃盐宝宝就没力气”的说法早就被抨击千百遍了。最新(2013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1岁前的宝宝不需要额外补充盐,因为他们日常饮食(包括奶水和辅食)中,钠的含量已经足够。给宝宝吃盐,反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让宝宝口味变“刁”,挑食偏食。

所以以后去超市给宝宝买食物,尤其是加工食品,记得查看成分表哦。

2.蜂蜜

1岁前的宝宝,饮食中不应该添加蜂蜜。因为蜂蜜中含有肉毒杆菌的梭状芽苞杆菌,医学上称此为肉毒杆菌中毒症状,婴幼儿肠胃消化能力及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均差,可能出现肌无力,吃奶差等症状。

蜂蜜的成分大部分是糖,小部分是水,其他营养成分比较少,给宝宝吃也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营养效果,不如不吃。

3.果汁

2017 年5月22日,美国儿科学会(简称AAP)发布了关于婴幼儿饮用果汁的最新指南,明确指出,1 岁以下宝宝不能食用果汁。之所以规定这么严格,是因为喝果汁不如直接吃水果,里面的膳食纤维被破坏,一杯果汁还等于两三个水果的热量,甜美的味道还会刺激孩子的味蕾,降低他对母乳和白开水的接受度。

所以钧妈建议宝宝小的时候,最好用勺子“刮”;大点以后可以切成合适的小块或者让他直接啃,这样还能锻炼他的牙齿咀嚼能力和胃部消化能力,一举多得!

4.整颗坚果

坚果容易导致过敏,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对宝宝更大的致命威胁——导致窒息!因为坚果的形状较小,质地较硬,宝宝吞咽能力和消化能力都还发育不完善,一颗下去就能噎住呼吸道,引起窒息。

所以类似原理的QQ糖、果冻、瓜子、鱼肉中夹杂的刺等食物也在黑名单上。真的想给孩子添加坚果,吸收营养,可以考虑碾碎磨成粉。

5.纯牛奶

1岁以前的宝宝,奶制品的主要来源应该是母乳,如果母乳不足,那么配方奶粉也能为宝宝补充各类营养素。纯牛奶中含有高浓度蛋白质和矿物质,1岁前的宝宝难以完全吸收。1岁后对牛奶不过敏,乳糖不耐症症状较轻的宝宝还是可以喝的。

6.菜汤

不知道为什么,宝宝在吃辅食米粉时,长辈总喜欢把菜汤倒进去。这么做一来给宝宝增添了盐分,因为大人的菜里面肯定放了不少盐,会溶解到汤里。二来即使是单独蔬菜煮的水,一些化肥农药等残留也可能溶解到汤里,蔬菜的营养成分却不会,依旧在菜里。所以对宝宝没有任何好处的菜汤,不要给宝宝吃了。

7.腌制食品,酱菜

之前的人们为了让食物的留存期限长一些,因此发明了腌渍等加工方式,吃起来也是鲜香可口。但是这类食物并不适合宝宝吃,它们盐分过高,会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

8.重金属超标的鱼类

虽然鱼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还富含DHA,是宝宝的优质食物来源,但是也有些鱼类不适合宝宝吃。一些处于食物链高层的鱼类,比如金枪鱼、旗鱼、鲨鱼、剑鱼等汞含量很大,吃过的小鱼们的重金属会累积在它们体内,给宝宝食用后会影响神经系统,少吃为好。

大黄鱼,金枪鱼,鳕鱼,三文鱼等鱼刺较少的近海淡水鱼种类是不错的选择哦。

9.成人饮料

这里的饮料包括两种,一是酒精,二是功能饮料比如红牛。

先说酒精,它会刺激宝宝敏感的肝肾大脑,导致功能损害记忆力下降。而且只要一点点的剂量,就可能导致孩子酒精中毒,危害神经系统,留下终身后遗症,智障或者癫痫都有可能。

因此,儿童医务科主任告诫大家:酒精是绝对禁止的,尤其是3岁以内的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神经系统在快速发育,对外界环境损伤敏感度非常高。

再说功能性饮料,市面上宣传的各种特殊用途的“功能饮料”只是一种营销概念,我国的《饮料通则》中,并没有这一说法。而且这类饮料中往往含有大量糖分或者咖啡因,摄入过量将会引起孩子恶心心悸。

10.不知名保健品

有些保健品,广告做得震天响,听着听着就以为真的很有效,其实一看成分表就漏了馅。首先所有的保健品都是不能治病的,只能保健!它的成分安全性有效性都可能是商家吹嘘出来的,许多时候仅仅给人一种安慰。某些甚至会有毒副作用,引得宝宝过敏性早熟。

如果宝宝在医院检查确实缺少某种营养素,也只需在医生的建议下补充,不要自己盲目购买甚至滥用保健品。

11.许许多多的零食

宝宝爱吃零食这事挡也挡不住,拦也拦不了的事情,然而大部分零食确实就是高糖高盐,不能多吃!

(1)巧克力:热量高糖分高脂肪量高,还含有咖啡因,吃多了会引起肥胖和蛀牙。

(2)膨化食品:薯片虾条口感很好,但是商家为了口感就高盐高糖,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

(3)鳕鱼肠:鳕鱼的含量不高,加入了大量面粉和调味剂,钠含量较高。

(4)烤肠:里面的肉来源不明,盐分高甚至某些黑心商家添加了亚硝酸盐。

(5)小面包:加入了大量油脂香精,某些口味也只是人工调制而非真的加入了让牛奶或者水果蔬菜,即使是全麦的称号,五谷杂粮也仅仅在配料表后面几位,却用更多的油和糖来改善口感。

(6)饼干:含有大量脂肪,有些甚至是以起酥油(氢化)为原料,含糖量高

(7)含乳饮品:不要以为含有牛奶两个字就是用牛奶制成的,其实可能生牛奶含量很低甚至用奶粉加水勾兑而成,家长要看好配方表。

(8)猪肉脯:口味重,糖盐味精较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