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拉,没目标?掌握这三点轻松改变小磨蹭

好友聚会,聊的话题一般都是围绕孩子,聊到最后,总结出一个道理: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爱拖延的孩子。

朋友圈里曾发过一个调研,孩子哪些行为都容易让你发火?收到的答案五花八门:

让孩子不要看电视了,不要玩了,赶紧写作业,孩子不听的时候。

让孩子赶快收拾要出门,发现正主还在正襟危坐的玩着。

晚上让睡觉,就是不睡,怎么哄都不睡,一会上厕所,一会喝水,一会讲故事的时候。

早上喊很多遍都不起来,吃饭磨磨唧唧,上学都要迟到的时候。

...........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火气和郁闷。

我们都向往孩子拥有强大的自治力,但现实是孩子总是需要我们推着往前走。

今天分享的这个书,或许可以帮到很多家长朋友,也能帮助孩子:忍住别插手系列1《合理安排时间》。

作者是日本教育学者高取志津香,日本人崇尚自律,在时间管理,物品整理等方面是出了名的;作者与其美国友人创立了一个父母、老师交流教育方法的非赢利机构JAM教育平台。

JAM机构善于用各种图表形式的“可视化”引导,全面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和独立性。并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沟通技巧和训练方法,这本书发表以来受到家长的热捧。

在儿童时间管理这块它的作者认为:什么事情家长都考虑在孩子前面,反而剥夺了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在生活中 ,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白“这是我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该怎么才能合理安排时间,才能帮助孩子。

作者认为,只有让孩子自己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孩子才会改掉拖拉磨蹭的习惯。

合理安排时间指的是什么?

朋友家的女儿就属于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小姑娘目前上小学六年级,古筝十级,舞蹈十级,笔书法六级,在很多孩子都开始为了小升初刷题的时候,这个孩子还是坚持上自己的兴趣班,暑假的时候还会去学习乒乓球,羽毛球。

也许你会觉得,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这么多,还有时间写作业吗?这个孩子文化课水平可能中等吧。

事实上,这个孩子的成绩一直很稳定,班级前三名。

我们问过这个朋友,是怎么让孩子做到培养孩子,既能保留业余爱好,还能把学习兼顾。朋友坦然的说:“我其实也很担心影响学习,但是她自己保证,会把时间安排好,不会耽误学习,每次在兴趣班前,就会效率很高的完成作业。”

这背后肯定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学习的地方,但我们可以看出让孩子自主决定自己的时间,会加深孩子的学习动力。

就像作者书里提到的:当一个孩子认识到管理好时间是自己的事情,一切都迎刃而解。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孩子自己对时间进行合理规划与控制,有效把时间利用起来。

让孩子合理学会分配时间,就是让孩子把想做的事情,必须要做的事情,都一一安排好,搞定作业后还能有时间玩耍。

人的一生是固定的,谁能更加有效地管理时间,谁就能获得更多知识,取得更大的成长。所以说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其实是孩子人格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什么要让孩子意识到合理安排时间是自己的事情

英国教育家赫胥黎曾说过:“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

每年到高考以后,都会有学霸们的时间安排表流出来。之前网上有一个学霸自曝高三的作息表。

高三是一个学生冲刺的阶段,有的孩子是被被人推着走,有的学生则是根据自己的计划安排着自己的时间,保持清醒,持续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学会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就是让孩子自己学会自我管理,当孩子独立自主的时候,孩子才会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工作,提高学习效率。

学会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就是为了让孩子时间过的更充实,生活变得更丰富。

学会让孩子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就是为了让孩子有规律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是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中成长的。不要在孩子该学习管理自己时间的时候,对孩子说:“你还小。”也不要突然对孩子说:“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己决定。”

孩子是不可能一夜之间学会独立!他需要父母的帮助。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1.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到时间,把生活行动和时间结合起来,让孩子学会感知时间的流逝。

通过语言让孩子感知时间:

“马上就3点 了,我们可以吃点心了。”

“早上六点了,要起床开始收拾了。”

“现在是做这件是事情的时间。”

通过游戏让孩子感知时间:

1分钟,我们可以跑多远。

1分钟,可以打多少个滚。

你可以坚持1分钟不动吗?

这些小游戏,都可以让孩子循序渐进的理解抽象的时间。

时间是看不见的,会在不知不觉中溜走,让孩子有意识的认识时间,划分时间,才能对时间有概念。

2.让孩子学会分配自己的日程

时间管理中,有一个经典的故事:铁通·石块·沙子·水

教授站在讲台上,带着同学做实验。

教授把大石块放进铁桶里。同学们认为桶里不能再装下东西。随后,教授从桌子底下拿出了一小桶碎石,抓起一把,放在已装满石块的铁桶上面,开始慢慢摇晃,然后又抓起一把,继续摇晃……

教授又问道学生,是否还可以装东西,这个时候学生们开始犹豫。

教授接着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小桶细沙,倒在铁桶的上面。教授慢慢地摇晃铁桶。约半分钟后,铁桶上面的细沙就滑下去了。

这次,学生信心满满的以为,桶里已经全部装满了。

然而教授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罐水,将水慢慢地倒到铁桶里……

“它告诉我们,如果不先装石块,等装满了碎石、沙子和水,再装石块几乎就不可能了;如果先装石块,铁桶会留下意想不到的空间装碎石、沙子和水。”

这个故事适用于成人,同样也适用儿童。在生活中,我们要然让孩子分清楚什么是石块、碎石、沙子和水,并且每天都往桶里先装石块。

.让孩子学会列清单,把脑海里的想法都写到纸上,让后通过清单确认什么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让孩子学会分别轻重缓急,父母在平时可以通过问题,让孩子思考,让孩子确认事情的轻重缓急额。把该做的事情和想要做的事情分清楚。

.让孩子学会给事情排序。用便签纸分颜色写下必须要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贴在显眼的地方,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给事情排序。做完一个就可以撕掉。

3.父母适当帮助孩子确定长中短计划。

父母是孩子登山的向导,在孩子刚开始接触时间管理的时候。父母要耐心的为孩子讲解做一件事情的目标,指导孩子的行动,如此重复几次,孩子就能自己学会如何准备和排序。

父母也应该帮助认识到自己长期的目标和短期的目标,用目标导向行动。让孩子成长有迹可循。

亲子关系大于教育

当我们放下教育者的姿态,教育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在陪伴孩子养成时间管理计划的时候,我们父母要做的事情:

耐心陪伴,和孩子共同尝试,在过程中指导孩子,倾听孩子,如果做的不对也不要立刻去评判孩子的不对,父母可以通过问题,让孩子思考如何做才好。也可以帮助孩子修正计划,让孩子慢慢适应。

就像教咿呀学语的孩子走路一样,父母都应该有耐心,让孩子有摔倒站起来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以后,父母再慢慢地退后,让孩子自己做主。

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是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并不是让我们成为孩子的敌人。在教育中,我们一定要有耐心,放下高分贝的批评。

作家巴卡斯曾说:“时间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创造更多的休闲时间。对孩子来说,时间管理的目标,就是搞定一切还能玩得好。“

让孩子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翁,是每个父母期待事情,所以请和孩子一起努力,做孩子最坚强有力的后盾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