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到这个年龄段,双腿才会定型!学会这样做效果更好

到了7岁左右,宝宝的腿才定型。之前的“O形腿”,不用太担心。

在儿保门诊,八成新妈妈都问过这样的问题:“我家宝宝好像是O形腿?”“不会是佝偻病吧?”

其实,绝大多数宝宝,出生时腿都是“O”形的,与疾病无关。

O形腿,与生俱来

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都是蜷缩在妈妈子宫里的,双腿呈盘缩状,类似打坐的体式。出生以后一声大哭,才开始有了无限活动的空间:蜷缩的脊椎开始舒展,四肢开始挥动……

但是,宝宝在能自主移动之前,关节都是“未打磨”的状态,所以,腿呈“O”形外展。

等宝宝在8月龄前后会爬了,髋部以及大腿得到锻炼,外展才开始减少;再到宝宝1岁前后,能站立起来行走时,外展再次得到纠正。但腿型还未就此“定型”。

随着宝宝活动量的增加,在3岁左右,宝宝的腿看起来有点“X”形,最后到了7岁左右,宝宝的腿才真的定型。

这个过程,宝宝腿型的生理变化迷惑了不少家长。

宝宝的腿正常吗

宝宝的腿不直,往往只是不好看,到一定程度才需要排除是病。

通常来说,宝宝站立双脚并在一起时,两膝关节间距大于6厘米或者两脚踝间距大于8厘米时是需要治疗的。常见的病因有佝偻病、关节炎、感染、肿瘤、膝关节板发育异常等。多爬勤走,养成直腿娃

腿直不只是好看还好使。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宝宝的腿更直呢?

有,很简单,每个宝宝都可以做到哦——

●多爬,能爬少坐

宝宝通过多爬,可以非常好地协调全身平衡,促进脊柱生理弯曲生成,加强髋关节与大腿骨的吻合度,为大直腿打好基础。所以说,在宝宝学走这个事上,不必心切,宝宝充分爬行后,自然会过渡到学步阶段。

●勤走

待宝宝能站立后,膝关节与踝关节的锻炼就开始了。多行走,锻炼多关节的连贯性,进而形成协调的腿部肌肉,这是养成大直腿的第二步。

●赤脚

赤脚行走有利于宝宝脚底脚弓发育,形成三角受力平衡。过早穿鞋,反而不利于脚底形成天然的缓冲能力。如考虑卫生或保暖需要,可穿袜子。

●别过早用学步车

在宝宝还不能站立行走时,别把他硬塞到学步车上“行走”。

因为这时候,膝关节跟踝关节还没跟大腿形成很好的连接,过度锻炼小腿以下的关节肌肉,反而导致腿部肌肉不协调。

至少要在孩子能自行站立以后,再用学步车,且不能长时间使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