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个月会说话呢?这么跟宝宝说话,宝宝大脑发育更快

宝宝几个月会说话?

宝宝出生时的哇哇大哭,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语言表达。开始,他是用舌头、嘴唇、上颚和任何新长的牙齿来发出声音,头一两个月是“哦”和“啊”,不久之后,就能咿咿呀呀了。

4-5个月:宝宝可能偶尔会蹦出第一声“妈妈”或“爸爸”来。这可不代表宝宝会说话了,爸爸妈妈先别激动,这时宝宝还没有真正把这些词和你们联系起来。要到宝宝1岁左右才能明白“爸爸妈妈”的真正意义。

6-9个月:宝宝的会说的话更多了。当他喃喃自语或发音时,妈妈在一旁听着觉得很有趣,其实这是宝宝在模仿类似大人的语气和声调,也是学习说话的一种方式。妈妈可以给宝宝读书来鼓励他的牙牙学语,也可以多对宝宝说话,让宝宝多模仿,锻炼语言能力。

12-17个月:这时宝宝已经能明白一些词语的意思,并能准确说出词语。宝宝甚至会练习变换声调,在提问题时,把语调升高,提出一个正确的疑问句式。这时候宝宝渐渐地意识到说话的重要性,以及语言在表达他的需要方面具备的强大力量。

1岁半-2岁:宝宝词汇量可能已经多达200个了,其中大多是名词。宝宝还不能理解第一人称的使用方法,他会喊出自己的名字,提出要求。在18-20个月之间,宝宝学习词汇的速度为每天10个或更多。有的宝宝每一个半小时就能学会一个新词,妈妈可以给宝宝看一些新奇的东西并告诉宝宝物品的名字,宝宝很快就可以学会。

其实孩子在婴儿时期的时候就会说话,妈妈可以经常跟宝宝说说话、聊聊天。很多妈妈们以为婴儿听不懂也不会说,所以很少跟宝宝进行语言互动,这样不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

如何跟宝宝对话?用语言跟宝宝互动吧!

婴儿时期的宝宝是很需要妈妈用语言跟自己的宝宝互动,经常用语言跟宝宝进行互动能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那么如何教宝宝说话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呢?

在我们平时的交流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话,但是在孩子跟妈妈的交流当中还是有很多原则和需要回避的一些问题。

3个月婴儿:宝宝沉默不语,妈妈唠叨不停。

宝宝再婴儿时期,通常都是闭着嘴巴的,只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但是一般新生儿对声音是非常敏感的,因此新生儿和妈妈之间进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宝宝一般再出生一个月之后才能辨别人的声音,但是在此之前,妈妈们还是应该经常与宝宝对话交流,刺激宝宝的语言神经系统;这样不仅有助于宝宝的发育,还能稳定宝宝哭闹的情绪。

怎么跟宝宝说话?

一般宝宝婴儿时期妈妈们还不能跟宝宝进行情感上面的交流,即使妈妈们不愿意自言自语,但至少再给孩子换尿布的时候要主动跟宝宝说话。

当宝宝饿了、尿床了不舒服的时候,就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宝宝来说,这样的行为就相当于一种交流性质的语言。

在日常照顾宝宝的过程当中,妈妈也要时不时的跟宝宝说话。比如:“宝宝尿床了啊,是不是很不舒服啊?妈妈给你换尿布哦!”给孩子的喂奶的时候可以说:多吃点吧,快点长大吧小宝贝!

4-12个月:宝宝会发出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用正确的语言跟宝宝说话。

宝宝一旦会了“咿咿呀呀”的时候,就经常性的会吵闹,发育比较快的孩子从出生2个月的时候就会开始发出“啊啊、哦哦”的声音,而且也逐渐学会了叫:“妈妈、爸爸、大大”等比较高难度的声音。这个时期,宝宝喜欢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而且声音也比较的大,对于妈妈们来说,用“咿咿呀呀”的声音跟宝宝对话也是一种乐趣。

如果宝宝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妈妈可以用“爸爸,妈妈”等词汇回应宝宝,此时宝宝的“咿咿呀呀”声也是一种表达的方式,不管怎么样,宝宝都是在等待着妈妈的反应。

1-2岁:宝宝叠字说话,妈妈用句子引导。

这个时期,宝宝的独立精神非常的强烈,可以理解为“不行”等语言的含义。如果宝宝不肯吃饭,用手搅拌食物,即使宝宝的动作很容易让人发笑,但是妈妈们也应该说“不”,笑也是一种对话的形式,如果宝宝做错事,妈妈笑了,宝宝就会误以为妈妈是在欣赏或者肯定自己的行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